浦阳江,又称浣江,中国
东海独流入海河流
钱塘江支流。河长150公里,流域面积3452平方公里。发源于
浦江县西部岭脚,东流经花桥入通济桥水库,再东流经浦江县城至黄宅折东北流至白马桥入安华水库,在
诸暨安华镇右纳大陈江,续东北流至盛家,右纳开化江,北流经
诸暨市城区,至下游1.5公里处的茅渚埠分为东西两江。主流西江西北流至石家(祝桥),左汇五泄溪,折北流经姚公埠,经江西湖上蔡至湄池与东江合流。东江自茅渚埠分流后至上沙滩会高湖斗门江,北流至大顾家,右纳枫桥江,经三江口至湄池,与西江会合。东、西江会合后,北流经
萧山区尖山乡,左汇凰桐江,经
临浦镇,出碛堰山,西北流至
义桥镇,左纳永兴河,至闻堰小砾山,从右岸汇入钱塘江。
形成变迁
浦阳江从浦江深袅山发源以后,其江名一以贯之,至今未变。浦阳江主干在浦江境内未见其他称呼,自南贯北流入诸暨以后,出现了青弋江、丰江、浣江、浣水、浣浦、浣渚、浣溪、越溪、浣纱溪、诸暨江等名称。进入萧山、山阴(今属柯桥)区域以后,又出现了钱清江、西小江的称呼。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浦阳江,自
浦江县发源地大致南-北向流经
诸暨市、
萧山区,注入
钱塘江,浦江县境内大部为西-东向。
在
浦江县境内,发源地在
花桥乡,浦阳江发源于境内天灵岩南麓的岭脚村和深坑村一带,流经林坞口、长畈、下宅溪、花桥、外黄宅,沿途接纳童坞溪、大渡溪后东注入前吴乡
通济桥水库,经
前吴乡前吴、上赵、安头。入
浦阳街道,沿途接纳石马、西溪、江溪、里坞溪诸水后入浦南街道,巧溪与丽水源自南而北注入后,入
黄宅镇,浦阳江自西东流,沿途接纳岳塘、金桥头、洪公、和平、延寿、深溪、义乌溪等水。再入
白马镇,自西南向东北,流经镇东部,沿途接纳碧溪和下柳溪后入
诸暨市安华水库。
在
诸暨市境内,浦阳江干流自安华水库沙溪乡界牌宣进入市境,呈南北走向,至
安华镇纳源出义乌的支流大陈江;向东北至丫江杨,纳源出东白山的支流开化江;流经苎萝山下河段,因西施曾在此浣纱而称浣江,亦称浣纱溪,浣浦、浣渚。至茅渚埠,分东西两江。西江为浦阳江主流,向北至祝桥,纳源出天堂冈的支流五洩江,北流至湄池与东江相会。东江自茅渚埠分流,往东折北经五浦头至草江村,纳源出会稽山西麓的支流枫桥江,经白塔湖斗门,北流至湄池,与西江合流(原经姚公埠至三江口与东江汇合。1952年建江西湖分流工程后,西江改经江西湖上蔡至湄池与东江合流)。其下,至兔石头出境入萧山。境内干流流长66.1公里,流域面积2194.8平方公里。常年流量36.8立方米每秒。东、西两江为县内主要航道。
在
萧山区境内,流经诸暨金浦桥后进入境内,境内流域面积351.7平方公里,流程32.5公里。萧山境内浦阳江干流常年水面宽100-150米,水深3-5米,多年平均流量77立方米/秒。浦阳江自南而北偏西贯穿萧山南部,河道曲折迂回,左岸在松仙岭、临浦新闸桥先后接纳了欢潭江、进化溪之水。右岸在纪家汇、尖山口、许家后、罗幕村接纳了径游江、凰桐江、南河、永兴河入流。经过尖山、临浦、义桥,直至
闻堰镇小砾山附近注入钱塘江
富春江段。下游河道受潮汐影响。河面宽120~200米,水深2.5~5米,常年水位5.5~6米,可通小型客轮。浦阳江下游(在萧山境内)右岸建有临浦峙山闸、新坝闸、茅山闸,以流量40立方米每秒把江水引入萧绍平原河网,船只也可通过峙山闸进入绍兴地区。境内界牌轩至安华段干流为上游,称安华江;安华至湄池为中游;湄池以下为下游。
河道特征
浦阳江上游通济桥水库以上河段山高谷窄,坡陡流急,丘陵山地植被覆盖率不高。安华以下河道弯曲,湄池至孔家埠河宽100~200米。地势低洼,牛轭湖连串,江水泻泄不畅。诸暨附近昔日湖泊众多,原可滞蓄山洪,后来相继垦殖,使诸暨至湄池一带湖畈常受洪涝威胁。诸暨城关王家堰以下为感潮河段,泄洪受潮水顶托,江水倒灌,加之蒋村湾河曲严重阻水,一遇暴雨,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其洪涝灾害较之曹娥江更加频繁,有“小黄河”之称。浦阳江总落差446米,平均坡降3.0‰。
河道变迁
历史上,浦阳江曾经由临浦、麻溪经绍兴钱清(经有关考证,旧河道为西小江),至三江入海。由于泥沙堵塞,下流不畅,元末明初,河水在碛堰山口分流。明中期对浦阳江进行了改道,“筑麻溪,开碛堰,导浦阳江水入浙江(钱塘江)”,建起了临浦坝,拦断了西小江与浦阳江,凿通了碛堰山口,浦阳江逐渐改由现代河道进入钱塘江。古代浦阳江诸暨段河道狭窄,源短流急,曾有著名的“七十二湖”分布沿江两岸,以利蓄泄。
水文特征
浦阳江的代表站诸暨站1951~1970年测得,多年平均年流量为37.5立方米每秒,其中1973年为多水年,年平均流量为56.2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为20.57亿立方米;1979年为少水年,年平均流量为19.3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为6.09亿立方米。径流量的年内变化与降水量季节分配基本同步,亦呈双峰型,其峰值出现在6月和9月,两个月分别占全年的17.5%(新昌站)和8.3%(诸暨站)。
浦阳江诸暨站测得历年最高水位为14.87米(1956),年最高水位的最低值为10.61米(1972),历年最高水位平均值为13.10米。
含沙量,浦阳江诸暨站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24。为浙江省含沙量较大的河流。
浦阳江为钱塘江下游近入海口的支流,受杭州湾潮汐影响较大。潮汐顶托,不仅会导致河流水流滞缓,泄洪不畅,影响内江排涝,而且会造成泥沙淤积,河床增高,加剧洪涝灾害。潮汐影响也不利于灌溉。
主要支流
浦阳江支流右有大陈江、开化江、枫桥江,左有五泄溪、凰桐江,洲口溪等,以开化江最大,五泄溪、枫桥江次之。
大陈江,旧称酥溪,源出
义乌市巧溪乡全章岭大坞尖,经巧溪、苏溪、大陈三乡,源头经巧溪水库后称苏溪(酥溪),过苏溪村后始称大陈江。由浦江县郑家坞流入诸暨汤江乡,从诸暨市安华镇入浦阳江,流域面积245平方公里,主流长39.6公里,诸暨境内7.2公里,河流宽200米左右,主河槽宽60~70米。大陈江源短,河道纵坡1.93‰,行水无规律。两岸农田皆沙性,保水差。河道砂砾石东涨西坍,一遇山洪,溃决时见。雨过天晴,溪水断流。当地流传着“三颗毛雨满江水,两个日头江朝天”的农谚。
开化江,河长48公里,流域面积617平方公里。发源于横山,东北流经岭北以后进入石壁水库,由石壁脚北流经璜山折西北流至街亭以上称璜山江,在街亭右纳陈蔡江,续西北流至盛家,汇入浦阳江。开化江总落差311米,平均坡降6.5‰。开化江较大的支流有陈蔡江,河长39公里,流域面积274平方公里。发源于王乐安,海拔545米,西北流经斯宅至南三江,进入陈蔡水库,西北流至街亭,从右岸汇入开化江。
五泄溪(
五泄江),河长41公里,流域面积250平方公里。发源于紫云大岭尖龙通坪,东南流经紫云,西南折东南流至五泄水库,东南流至合溪口,右纳淡溪,东北流至水模右纳冠山溪,流至宅山村左汇三都溪,东流至祝桥头从左岸汇入浦阳江。五泄溪落差622米,河流平均坡降15.2‰。
枫桥江,河长45公里,流域面积426平方公里。源出走马岗,西北流至丫溪口称栎桥江,续西北流经石砩,洄村至汇地右纳枫江,北流至尚山,西北流经山下湖至中江,从右岸纳入东江。枫桥江落差315米,河流平均坡降7.0‰。
凰桐江,源出诸暨紫云乡五云岭南麓,东流经寨头、大路杨、凰桐等村,流入萧山尖山乡注入浦阳江。源长52公里(境内46公里),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境内160平方公里)。河宽30~80米,为山溪性河流,洪水涨落迅猛,下游属感潮河段,最高潮位达7.5米,常受潮汐顶托,排洪不畅。凰桐至浦阳江段,常水位可通10吨以下客货航船。
丽水溪,因沿溪山回水折,风景秀丽得名。源出百药尖、大草坪、大峰山,三水东南行2公里,至鲤鱼山脚汇合;东行2.5公里至水涧,有方山、旗鼓尖之水流入;再2.5公里入浦江县境,经丽水源水库、桥头,于余间入浦阳江。
和平溪,源于义乌市何里乡分水塘往北经鲍店东北出县入浦江境,为浦阳江支流的上源之一。
梅溪,源于义乌市东塘乡苦竹尖、勾剩山,经岭下、大路,向东经杨店桥入诸暨境,和源于东塘乡天灯盏,经塘坞山脚,往东北去诸暨寺坪的两股涧水。
永兴河,曾名大溪。发源于富阳市常绿乡石梯山,在该市青龙头进入萧山市田村,流经楼塔、河上、戴村、许贤等乡镇。沿途接纳雪湾溪、大同溪(又名佳溪)、次坞溪、姜坞溪、高都溪、凤坞溪、鲍坞溪和凌溪诸水,至许贤乡西址埠注入浦阳江。境内长31.5公里,流域面积99.63平方公里。1964年在沙河口开挖一分流,经梅里、麻车倪,入浦阳江,名南河,长4.3公里。永兴河在大桥凤山堰以上为砂砾石河床,面宽40~60米,水深0.6米左右;大桥以下为常流河,面宽60~100米,水深1~3.3米。历年最高水位:永兴桥附近11.5米,大桥附近12.55米。
径游江,发源于诸暨市柯坞山,至马婆桥入萧山市境内,原称里亭河。境内长4.8公里,流域面积16.28平方公里。在径游附近原先分二支:一支东流出径游南闸入浦阳江;一支北流入鸡鸣江,1982年后,鸡呜江填平造路而堵塞。
洪水灾害
浦阳江洪水灾害主要在中下游,尤以中游诸暨市境最为严重。
中游洪灾
据《诸暨县志》记载:自清同治元年(1862)至宣统三年(1911)的49年中,共发生洪水23次,其中有10次洪水进城;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37年的36年中,共发生洪水20次,其中有7次洪水进城;1950~1985年的36年中,诸暨城关水位超过14.0米(相应太平桥河段安全泄量910立方米每秒的控制水位)的有14次。近百年来,发生的重大洪灾有:
民国11年(1922)8、9月间连续4次台风侵袭,诸暨城关进水,沿江72个湖畈漫堤、决口,淹没了69个,冲毁堤防6万余丈,损坏10万余丈,全毁桥梁130余座,溺死550余人,失踪3500余人,重伤2700余人,轻伤1.4万余人,疫死560余人,农田被淹74万亩,淤泥压积9.9万亩,冲石压积7.9万亩,民居全毁1500户,损坏7600户。据1962年华东水利学院洪水调查,在堤防尽溃,大面积滞洪情况下,诸暨城关水位仍达14.17米,推算洪峰流量为2800立方米每秒。至今诸暨民间还流传“民国11年,大水没屋檐,死者上万,要活万难”。
民国26年(1937)8月3日下午,台风在温州象山间登陆后,穿越浦阳江流域,大雨兼旬,朱公湖、小连七湖、滋桥湖以及支流大陈江的球山、王家塘、河溪等处决堤10余处,诸暨全县淹田25.6万亩,铁路被淹7公里,水深2米,停车达数旬之久。
民国31年(1942)7月,台风在象山港附近登陆,影响浦阳江流域。诸暨城关调查洪峰流量达2680立方米每秒,白塘湖、安家湖、滋桥湖、道士湖、朱公湖、西泌湖、下泗湖、连七湖以及开化江的洋湖等均决口,铁路被淹21天。因当时为日本侵略军占领,损失无法统计。
1950年6月24日大水,诸暨城关水位14.37米,北庄畈决口,城关铁路被冲毁,停车7天,全县农田受淹14万亩。
1956年8月1日强台风过境,诸暨城关以上流域面雨量175毫米,城关3小时暴雨强度86.9毫米,干支流水位并涨,诸暨城关水位在16小时中由8.3米涨至14.87米(高湖分洪后)。堤防水毁严重,洪水淹田7.1万亩,内涝成灾16万亩,铁路停车30多小时,溺死77人,重伤395人,轻伤891人,受灾3000余户。
1962年9月6日,14号强台风挟带大暴雨,产生建国以来最大洪水,诸暨城关以上面雨量277毫米,杨梅桥站563.9毫米、化泉乡横岭顶站461.3毫米,斯宅站411毫米,江水暴涨,江东畈、横山湖、青龙畈、筏畈等37个湖畈先后溃决,洪涝成灾农田27.2万亩,29个村庄被淹。此次抗台抢险中,运用石壁、安华两水库拦洪削峰后,涨势未减,城关水位仍达14.64米,继即开放高湖,定荡畈破堤分洪,分洪量2200万立方米,水势才回落,保证了铁路安全。
1970年6月25日,18小时半流域平均降水103.5毫米,雨量不太大,但诸暨城关水位猛涨到14.53米,湄池水位11.26米,为1970年以前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铁路一侧的月塘湖、西景湖相继溃决,朱公湖告急,安华、祝桥等处铁路被淹,农田成灾11万亩。
1977年6月16日,受高空静止锋切变线和1号台风影响,流域内普降暴雨,暴雨中心在开化江、枫桥江。从降雨开始到洪峰出现仅25个小时,诸暨城关水位达14.82米。连七湖、下四湖、墨城湖等湖畈堤埂均溃决,沿江32个村被淹,受灾面积19.8万亩。
下游灾害
《萧山县志》载,浦阳江下游水灾,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共有52次。建国以前,萧山区境内浦阳江两岸,正规的堤防只有西江塘一条,因此历史上的水灾记载绝大多数是关于西江塘的。明正德十四年(1519),嘉靖六年(1527)、十八年(1539),万历十三年(1585),崇祯十五年(1642),清康熙十五年(1676)、二十年(1681)、五十六年(1717),乾隆六年(1741)、五十六年(1791),道光三十年(1850),同治元年(1862),民国15年(1926)均有“西江塘决”、“水入城市”、“城市驾舟”等记述。
建国以来至1984年,曾发生过大小水灾20次。梅雨成灾的以1955年6月22日洪水最大,富春江下泄流量29000立方米每秒,浦阳江临浦站流量1700立方米每秒,浦阳江洪水受潮水顶托,临浦站出现历史最高水位10.53米,临浦镇西市街上可行船。经奋力抢救,主要堤防得免漫溃。台风雨成灾的洪水以1956年8月1日最严重,左岸大桥大西畈,朱村桥潘山畈倒堤,干支流两岸被淹农田3.5万亩、成灾1.65万亩。
水利概况
航道航运
诸暨境内,浦阳江下游低洼,宣泄不畅,历代官民注重疏浚。民国18年(1929),诸暨成立疏浚浦阳江委员会,筹集资金,疏浚沙滩。浙江省赈务会拨款1.3万元,作浚江之用。1949年10月,诸暨县人民政府制订《整治浦阳江流域计划纲要》,实施停垦造林、浚江开狭、清江畅流等治江措施,捞沙疏江,拓宽江槽。1950至1984年间,先后完成浦阳江兰召角分流工程,江西湖湾截直工程,霞巨至姚公埠上村河段截直工程,黄潭角湾截直分流工程;拓宽姚公埠河段,下赵至甲塘江段,浪干山至江下湖河段,潭头至浪干山河段,湄池江河段,赵家埠河段,王家堰以下河段,倪家河段。经历年整治,浦阳江河槽平均拓宽20至25米,河床挖深1.5至2米,恢复断航河道21公里。至1990年,浦阳江诸暨境内王家井至城关镇河段49公里,可通40吨以上机船。丫江口至茅渚埠段,可通船筏。茅渚埠以下西二江航道,可通40吨机船。支线均不通航。
湄池港,位于浦阳江中游的诸暨湄池镇。港区总面积8.05万平方米,其中陆域1.05万平方米,水域7万平方米。岸线总长1公里,码头总延长285米。港内有泊位14个,其中货运码头11个、客运码头3个,占地20250平方米,最大靠泊能力为100吨。港区处于浦阳江感潮河段,最高潮位11.67米,最低4.07米。港区仓库面积60平方米,货运年吞吐量20至50万吨,客运年吞吐量36万人次。
凰桐港,位于诸暨市凰桐村。总面积27221平方米,其中陆域16221平方米,水域11000平方米,岸线长0.5公里,最高水位8米,泊位10个,最大靠泊能力40吨,年吞吐量达5万吨。
白塔湖船闸,1979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电动提升,以防洪泄水为主,并沟通白塔湖与浦阳下东江之水运,可通20吨级船只。
防洪工程
浦阳江是钱塘江下游的一条主要支流,流域面积3452平方公里,干流长150公里,流经浦江、诸暨、萧山三县市;中下游沿江两岸处于洪水位以下的耕地67万亩(不包括西江塘),人口95万人,浙赣铁路穿越流域与河道平行长达104公里,都凭藉堤防保护。
浦阳江流域洪水灾害频繁,有“小黄河”之称,一向流传“沿江人家一夜穷”的民谣。建国后,采取“上蓄、中分、下泄”的治理方针,上游兴建了石壁、陈蔡、安华、通济桥等大、中型水库8座,中游兴建了高湖分洪工程,下游进行了河道疏浚、拓宽、裁弯、退堤以及加高、加固堤防,使中下游大片农田和沿江城镇乡村摆脱了连年受灾的局面,并保障了浙赣铁路的行车安全。
但从20世纪60年代起,沿江湖畈大量发展电力排水,电排机埠的装机总容量已达1.6万千瓦,最大排水流量200立方米每秒;还有25条沿山排涝渠道将集水面积390平方公里的山水直接排入浦阳江,这些来水与浦阳江洪峰叠加,抬高了中下游洪水位;此外,原来的天然滞洪区,纷纷筑堤围田,滞洪面积大大减少,诸多因素导致流域平均日雨量仅100毫米时,湄池即出现历史最高水位的新情况。1980年代末,中下游堤防在不启用高湖分洪工程的情况下,一般只能防御5~10年一遇的洪水;在启用高湖分洪工程的情况下,遇到10~20年一遇洪水,仍难保证不溃堤。洪水防治,任务仍很艰巨。
蓄水工程
通济桥水库,位于浦阳江干流上游浦江县前吴乡,集雨面积104.5平方公里,水库性质为灌溉结合防洪,受益面积10万亩。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原设计按100年一遇洪水位112.8米设计(相应库容7320万立方米),1000年一遇洪水位113.52米校核(相应库容7731万立方米),坝顶高程114.0米,最大坝高35米。工程于1958年12月动工,1960年9月竣工,1983年,水库实行保坝措施。按万年一遇洪水位114.15米标准加高加固大坝,坝顶加高到115米高程,再加防浪墙高1米。114.15米水位时相应库容为8076万立方米。保坝工程于1986年完成。
安华水库,是浦阳江流域也是浙江最早兴建的拦洪工程。水库建于浦阳江干流诸暨城关以上安华镇附近,控制集水面积635.2平方公里。大坝为粘土斜墙砂砾石坝,防洪标准原来按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5.05米(相应库容5200万立方米),3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36.3米(相应库容6748万立方米),坝顶高程37.0米。1958年,因库区淹没等问题,省水利厅决定将设计标准降为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4.25米,坝顶高程降为35.4米,另加防浪墙,墙顶高程为36.3米。泄洪闸设在大坝右端,5.3米×3.75米4孔,闸底高程20.0米,最大泄量960立方米每秒。工程于1957年9月24日动工,1958年6月底竣工,水库自建成至1989年共泄洪削峰31次。
石壁水库,位于浦阳江支流开化江上游的石壁村,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08.8平方公里,总库容1.1亿立方米,正常库容0.39亿立方米,是治理浦阳江流域水旱灾害的一项大型水利骨干工程。水库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防洪方面,与陈蔡水库联合调度,提高下游浙赣铁路诸暨段、诸暨城关和23万亩农田的抗洪能力;灌溉方面,与陈蔡水库配合,灌田15.1万亩;电站装机1460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90万千瓦时。
陈蔡水库,水库位于浦阳江支流开化江上游陈蔡江上,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87平方公里,总库容1.164亿立方米,正常库容0.619亿立方米,是治理浦阳江水患的又一大型水利骨干工程。水库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防洪方面,与石壁水库联合运用,可提高下游浙赣铁路诸暨段、诸暨城关和23万亩农田的防洪能力;灌溉方面,可直接灌溉农田1.5万亩,补充石壁水库灌区水量不足的13.6万亩农田的灌溉水量;电站装机3200千瓦,年发电量785万千瓦时。
永宁水库,位于诸暨市枫桥镇,浦阳江流域的枫桥江上,工程任务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灌溉等综合利用,总库容2308万m3,防洪库容1028万m3。它是改革开放以后诸暨建造的第一个综合性大中型水库,也是“十一五”期间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静态总投资约7.2亿元,受益人口达33.5万。规划2015年竣工。
五泄水库,位于诸暨市五泄镇泄溪村夹岩寺,属浦阳江水系五泄江支流,水库集雨面积31.5km2,主流长度15.6km,坝型为浆砌块石重力坝,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总库容1001万m3,正常库容757万m3,坝顶长度126m,坝顶宽5.0m,最大坝高43.2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旅游、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始建于1969年3月,建成于1973年7月,1978年完成配套工程,2000年1月至2001年11月完成除险加固,根据有关规定,需进行安全鉴定,且该水库安全鉴定工作已列入省2013年度安全鉴定实施计划,因此,对五泄水库大坝进行安全鉴定是十分必要的。
青山水库,坝址位于诸暨南山乡岭上畈村,五洩江支流渎溪上。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总库容171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8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933万立方米,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1958年11月22日动工兴建,1963年12月建成。共完成土石方83.5万立方米,干砌块石3.61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7800立方米,投工90.72万工日,投资227.37万元。大坝高27米,长285米,为粘土心墙沙壳坝。灌溉面积1.2万亩,电站装机600千瓦。
石壁水库,坝址位于诸暨浦阳江支流开化江上游的石壁村,集雨面积108.8平方公里,占开化江流域面积的17.5%,总库容110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931万立方米,防洪库容7530万立方米,属大(二)型水库。工程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水库始建于1958年9月,1960年3月9日堵口,1962年4月蓄水,1964年8月大坝竣工。大坝高38米,库容0.72亿立方米。1978年开始保坝工程施工,1987年底大坝加高完成,坝高至45.5米。大坝为粘土心墙沙壳坝,坝高45.5米,顶长255米。输水隧洞长271米,最大泄流量48立方米每秒。泄洪洞长345米,最大泄流量284立方米每秒。大坝左端的非常溢洪道宽15米,最大溢洪流量480立方米每秒。电站装机1460千瓦。水库防洪保护土地面积20万亩,灌溉面积10万亩。
闸涵河堰
新亭闸,位于诸暨红门乡新亭村,浦阳江左岸,为筏畈渠道出水控制闸。1961年12月动工,翌年9月建成。国家补助3.6万元。闸设3孔,总净孔宽8米,闸底高程9.11米。最大泄流量100立方米每秒。
高湖南渠控制闸,位于诸暨高湖乡大埂村,浦阳江右岸,1962年冬动工,翌年建成。国家补助7.17万元。闸设5孔,总净孔宽12米,闸底高程8.63米。最大泄流量150立方米每秒。
新联湖控制闸,位于诸暨直埠乡直上村,浦阳江左岸,为萍溪渠道出水控制闸。1971年冬动工,翌年9月建成。国家补助2万元。闸设3孔,总净孔宽6.6米。闸底高程4.63米。最大泄流量130立方米每秒。
晚浦闸,位于诸暨直埠乡晚浦村,浦阳江左岸。1973年动工,翌年1月建成。国家补助5.2万元。闸设3孔,总净孔宽7.8米。闸底高程2.93米,最大泄流量130立方米每秒。
杨柳堰堰坝,位于诸暨越山乡长潭街村侧浦阳江上,始建年代不详。工程初为临时捺筑沙堰,1960年2月建成固定活动堰。坝长117.5米,设活动门26扇,引水溉田10000亩。
王家堰堰坝,位于诸暨大侣乡王家堰村侧浦阳江上,始建年代不详。工程初为临时捺筑沙堰,1960年2月建成固定活动堰。坝长81.4米,设活动门33扇,引水溉田17597亩。1976年在坝右端建成40吨升船机站。
小江堰堰坝,位于诸暨红门乡新乐村侧五洩江上,始建年代不详。初为临时捺筑沙堰,1964年3月建成固定活动堰。坝长51米,设活动门20扇,引水溉田16300亩。
讨饭堰堰坝,位于诸暨大侣乡袁家村侧东浦阳江上,始建年代不详。工程初为临时捺筑沙堰,1965年4月建成活动堰。坝长49.3米,设活动门23扇,引水溉田28636亩。
流域概况
浦江县,位于浙江中部,金华市北部,面积920平方公里,辖7镇5乡3街道、409个行政村和20个社区,户籍人口38万,外来人口10万。浦江历史悠久,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唐天宝十三年(754)置浦阳县,五代吴越天宝三年(910)改浦阳为浦江,已有1800多年历史。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之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距今万年的“上山文化”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世界稻作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南第一家”,自宋迄明,郑氏同居15世,三朝旌表,明太祖朱元璋御赐“江南第一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起于清代的竹根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起于明代的“迎会”,制作奇巧,童趣天真,堪称华夏一绝。名人名家辈出,古有南宋诗人方凤,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清初东渡日本的高僧心越禅师蒋兴俦等;近现代曹聚仁、张世禄、石西民、洪汛涛以及张书旂、吴茀之、张振铎、张岳健、方增先、吴山明等在文学、语言、新闻、书画等领域自成一家。浦江工业产业众多,有“水晶之都”、“挂锁之城”、“绗缝家纺名城”之誉。境内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山水生态旅游资源有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仙华山和近年新开发的白石湾、神丽峡等,“浦江春毫”名茶为国优产品,“保鲜豆腐皮”、“竹叶薰腿”驰名中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1月平均气温4.2℃,7月平均气温28.7℃。年均降水量1412.2毫米。年日照1996.2小时。无霜期238天左右。有大风、冰雹、汗涝等自然灾害。
浦江县花桥乡,位于浦江县西部偏南,乡政府驻外黄宅,距县城10公里,古属三都源,源上有座石桥名花桥,乡以桥名。地处龙门山脉和金华山交结区,西部属中低山区,海拔818米的天灵岩为境内最高点,东南部属低山丘陵区,境内的波塘祠堂为江东县政府成立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浦江县前吴乡,位于浦江县西部南,乡政府驻上赵,距县城6公里,全境为金华山余脉,属低山丘陵区,西北部与杭坪镇界上海拔788米的无莱山为境内最高点。浦阳江自山口西南入境注入通济桥水库,在库区左纳寿溪、袅溪、大箬溪、真溪,右纳黄溪后入浦阳街道。境内有通济湖风景区,徐家岭窑坞、毛竹坞前王山、白泥岭宋代窑址,均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吴为现代书画家吴萧之、吴山明出生地。
浦江县浦阳街道位于浦江县中南部,办事处驻江滨中路,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浦江建县之始即为县治。1950称浦阳镇,2001年改设街道。地处浦江盆地西部,中东部属平原,南与西北部为低山冈,境内龙德寺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月泉与月泉书院、贞节坊、理和堂、别驾坊、鸿渐堂均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诸暨市,诸暨为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越王勾践图谋复国之所,秦王政二十五年,设诸暨县,属会稽郡。远在新石器时期,境内的次坞、东白湖、陈宅、璜山和浣东等地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越王曾先后在境内的埤中、大部、勾乘等地建都,诸暨是於越文化的发祥地。1989年9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诸暨县,设立诸暨市。全境处于浙东南、浙西北丘陵山区两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由东部会稽山低山丘陵、西部龙门山低山丘陵、中部浦阳江河谷盆地和北部河网平原组成。四周群山环抱,地势由南向北渐次倾斜,形成北向开口通道式断陷盆地。境内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富有林木、矿藏。东部会稽山脉;西部龙门山脉。中部为河谷盆地,多沃土良田,北部为河网平原,水资源充沛。浦阳江纵贯南北,境内干流长67.6公里,东西8条支流呈叶脉形展开。市境地处浙中内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较多,光照充足,年温差大于同纬度邻县,小气候差距显著,具有典型的丘陵山地气候特征。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秦时置县,历代未废,1989年撤县设市。历史上,诸暨曾出过王冕、陈洪绶、杨维桢等书画名家;近现代以来,涌现出俞秀松、汪寿华、张秋人等一大批为革命献身的志士仁人,孕育了12位两院院士和130多位将军。 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浙江省首批生态县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市,“西施故里”、“五泄胜景”、“千年榧林”、“东白山水”等在长三角有很高的知名度。
萧山区,是杭州的南大门,历史悠久,境内的“
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公元2年始建县,始称余暨,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现名,一直沿用至今。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撤县设市,2001年3月25日,撤市设区。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地形类型多样,以平原为主。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南缘,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8.3℃。降水量1402.5毫米,常年无霜期248天。地处浙江南北要冲,临江近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杭甬运河和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也在境内汇流。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颇多。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2004年被正式命名,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境内的
茅湾里窑址是中国瓷器文化发源地之一,茅湾里窑址在进化镇大汤坞新村茅湾里裘家山东坡。1956年发现,属春秋战国时期,堆积丰厚。茅湾里窑址以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为主,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良渚文化遗址——蜀山,建于东晋的
祗园寺,建于南朝的江寺,岳飞抗金时行军驻足、渴饮而名并刻有“宋岳武穆行军经此,饮潭水而欢”的欢潭,清代抗英名将葛云飞墓,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成立的农民协会——衙前农民协会旧址等。萧山曾获2006年中国最令人向往地方城市十强称号,并先后获得浙江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华东地区十大旅游休闲风情城市和浙江省旅游强区等荣誉称号。
碛堰山,位于浦阳江下游,萧山区
临浦镇西北。宋嘉泰《会稽志》中已有碛堰的记载。开堵碛堰,有关萧山、诸暨、绍兴三县农业和航运的利害,历史上兴废无常,元至元及明天顺、成化年间,多次加深开广。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24日,浦江县浦阳江(源头村-通济桥水库)入选浙江省水利厅拟确定的2021年度美丽河湖公示名单。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