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Zhejiang Intangible Cultural Museum),位于
杭州市西湖区,是中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遗馆,为
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的构成部分之一,具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教育研究、创意研发等五大功能。
展馆概况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之江文化中心,建筑面积35000m2,展陈面积15153m2,是中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紧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围绕“生活”这一核心,馆内展览将“人与过程”作为关键抓手,是一座活态的、温情的、流动的、无界的,并且具有未来生命力的展馆。场馆展陈1022件(套)展品,浙江省级以上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均在非遗馆中得到呈现,并引入传承人现场展演。同时,作为全国首个智慧化非遗场馆,打造非遗在线驾驶舱、非遗数据库非遗文献中心和非遗数字化展示与体验中心,面向资源保存、面向非遗管理、面向社会服务。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收藏、展示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是传承、利用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是彰显人民群众智慧创造、反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家园。
建筑布局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地上部分为5层。地上一层集合了观众、剧场、管理用房、展品入口等多个门厅,总览大厅、咨询服务中心、临展区、非遗衍生品展示区等,非遗生态馆基本展厅设置在地上一层、二层空间内,局部设置通高空间;三层主要设置传统表演项目展演厅和传统戏剧馆、工艺馆等特色展区;四层为非遗衍生项目研发展示中心、非遗抢救性记录陈列馆、非遗数字化成果展示馆等;五层为非遗资源保存室、传习教室和管理用房区。
展出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集中展示区域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形态各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体空间,是彰显人民群众智慧创造、反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公共平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3年8月,浙江省有9项非遗项目被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24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996项省级非遗项目。
基本陈列
一、二层为基本陈列《越山向海》,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基本陈列,承担着全面呈现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况、充分彰显浙江的地域文化特质与精神、活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与特色的目标与使命,以“一条逻辑主线+三个文化空间+若干互动体验”的总体思路展开陈列。
一条逻辑主线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十大门类为学理依据,以联合国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五大类型为划分标准,以浙江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要依托,将基本陈列的主体转化为“口传·印记”(民间文学)、“手艺·生活”(传统技艺、传统美术)、“身心·智慧”(传统医药、体育游艺与杂技)、“演绎·风韵”(传统戏剧、曲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仪庆·精神”(民俗)五大板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浙江人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与再创造。通过提炼三个最具浙江辨识度的文化地理概念,设置“向海而生”“寻山问居”“觅水行商”三个文化空间,重新寻找并搭建起浙江非遗项目与地域、与人群、与生活的联结点,将最能够反映特征性地域环境、特定人群生产生活场景、特色文化精神面貌的非遗项目有序组织,生动呈现浙江非遗文化生态的完整样貌。
传统工艺厅
专题展厅——传统工艺厅《知者创物》位于三层。
传统工艺厅《知者创物》不仅停留于工艺作品的欣赏,而着眼于“人”,带领观众走入制作者的精神世界,理解他们对材料的不同处理、对技法的灵活运用、对造型和装饰的思考、对生活美学的执着追求,从使用者视角探寻工艺品与当代人生活的多种可能。
传统戏剧厅
专题展厅—— 传统戏剧厅《姹紫嫣红开遍》位于三层。
传统戏剧厅《姹紫嫣红开遍》既要彰显浙江戏剧的历史与发展过程中的“高光时刻”,也要对浙江特色剧种有所展现,更应当立足当下,挖掘戏剧与人、与生活的联系,于点滴中重建与公众的情感共鸣。每天进行传统戏剧展示展演,轮演全省不同地方特色剧种。在开馆之际,观众将欣赏到传统戏剧昆曲的盛宴。
传统表演艺术厅
传统表演艺术厅位于三层。
传统表演艺术厅是满足200人的专业展演空间,配置专业的舞台灯光、声效音响,展现浙江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体育及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类项目。配套设置的传统戏剧道具展示区,既静态展示浙江传统戏剧、舞蹈等所使用的道具,也设有化妆间,兼作公众化妆体验使用。
数字与文献中心
四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与文献中心,数字中心将对浙江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量集聚与监管,改造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流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为高效。项目主要包含非遗数据中心、非遗驾驶舱、非遗馆运营管理、非遗资源分析监测、非遗资源保护研究、非遗馆公众服务、安全防护体系等7大版块。
功能区域
地下一层集中了非遗美食体验、非遗传承体验和临展厅等多功能。非遗美食展示体验区,奉行“生活化的情境营造”理念,创造在沉浸式空间中感受非遗活态魅力、体验非遗项目的新模式。以“食育”为理念,现场制作美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动心”,体味浙江各地的特色非遗美食,并通过定期的美食工坊等活动吸引公众,亲身参与浙江美食的烹制和品味。非遗传承体验中心,主体面向青少年群体,研发分众化的展演与参与项目,并配备相应的空间与设施设备,将适宜转化的非遗项目,开设非遗公开课、过一个中国节、和爸爸一起逛集市、了不起的传承人、爱上手工艺、365个故事等课程。
历史沿革
2016年4月8日,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项目建议书,之江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包含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建筑。
2019年8月19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之江文化中心工程建设包含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建筑。
2019年2月28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工。
2021年10月5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结顶。
2023年2月17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陈列布展工程项目招标。
2023年3月29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陈列布展A/B 标段中标单位进场施工。
2023年6月起,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组织实施志愿者招募、藏品寻访、讲解员比赛、打卡体验等活动,集中面向社会推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023年8月29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宗旨功能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宗旨,以科学化保护、高质量研究、多维度传承、创新型服务为主要任务,围绕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教育研究、创意研发等五大功能开展建设,努力打造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开放共享、特色鲜明的浙江文化标志。
运营情况
2024年8月29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馆一周年。一年来,非遗馆累计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举办“到非遗馆过传统节”“之江非遗大讲堂”“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等活动21场;开展“以传承致未来”非遗薪火研学体验活动154场,招募青少年2940余人;开展木版水印、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非遗传承人活态展示体验895场次。
交通指南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杭州市西湖区江涵路300号之江文化中心)
龙王沙站:324M路、1499路。
珊瑚沙家园南:324M路区间、500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