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9日,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在杭州成立。由省政协、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担任会长及名誉会长,省委宣传部等27家省级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会长,业务主管单位为省林业厅。协会以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为宗旨,将致力于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我省生态事业的发展。
协会简介
诗画江南 生态浙江
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成立
人类文明之源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较高境界。追根溯源,人类文明源自于大自然和森林。森林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
“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写照。浙江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华森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博大精深的森林文化,不仅形成了浙江纯朴典雅的民俗民风和久远厚重的文化积淀,而且编织了一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遥相呼应的壮丽画卷。让人们在充分享受森林所提供的舒适人居环境和多样化生态服务,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通过与大自然的平等对话,与大森林的心灵沟通,更珍爱我们的绿色生活、绿色家园和绿色发展,更增添一份生态意识、生态义务和生态责任。
在当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我省首次提出建设“森林浙江”的目标,围绕建设生态林业、富民林业、人文林业的发展理念,规划用5年的时间,即到2015年,使浙江森林覆盖率达到61%以上,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新增1000万吨以上,林业行业社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所有这些,将为新时期弘扬生态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绿色生活之基
森林是人类最忠诚的卫士,其生态功能是任何其他工业产品所不可比拟的,保护森林是人们绿色生活之基。
净化环境。森林通过对大气污染物质的吸收、降解、积累和迁移来净化大气,通过过滤和吸收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粉尘,也可吸纳水源中的污染物。森林能分泌挥发性物质,具有杀菌或抑菌的能力,还能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森林能够降低噪声,是因为声波传至树冠后,能被浓密的枝叶不定向反射或吸收,噪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引起树叶的微振,消耗了声能,导致噪声减弱甚至消失。
调节气候。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储碳库,森林通过碳吸收、增加碳储存和碳替代,对于减缓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森林可调节温度、湿度、风速等,具有调温、增湿、防风效应和风速减弱效应。以森林保护、造林和减少毁林为主要措施的森林减排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提供能量。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包括树、草、仙人掌、藻类等。森林里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和热能,动物再将植物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加以利用。结合到生产者体中的有机质成为供养生态系统中所有其他生物的能量和营养物的来源。
保土涵水。森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层具有贮水能力,还能削减洪水。森林还具有固沙、阻沙和改土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类型也最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以其多层次空间结构,包括繁茂的枝叶组成林冠层,茂密的灌草植物形成的灌草和草本层,林地上富集的凋落物构成枯枝落叶层,以及发育疏松而深厚的土壤层。建造了截持和调节大气降水的良好环境,发挥着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降水调节和水源涵养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有16个大类、185个类型,是物种分布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小气候,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安全、良好的生存条件,具有丰富的食物资源。森林因其良好的生态状况,为诸多动植物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地,这些动植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之本
生态文明最重要的体现是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的根本就是森林资源,这是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省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三增长,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浙江省现有林业用地654.79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4.3%;森林覆盖率为60.58%。全省
活立木总蓄积量13846.75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分蓄积11535.85万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83.3%。全省竹林面积74.75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13.5%。其中毛竹面积62.06万公顷。经济林面积117.64万公顷,占有林面积的21.2%。其中天然经济林2.64万公顷,人工经济林115.00万公顷。
浙江素有东南动植物王国之称,
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全省有维管束植物288科1471属4600余种;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等记载,浙江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5种,隶属于50属32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0种。浙江植物区系中拥有许多特有种,如
百山祖冷杉、
天目铁木、普陀鹅耳枥等。野生动物资源有两栖类、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野生动物127科,699种。扬子鳄、鼋、黑鹳、
中华秋沙鸭、
白尾海雕、白鹤、梅花鹿等17种野生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鲵、虎纹蛙、水獭等87种野生动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浙江省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4个,省级森林公园有68个,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部分森林公园都处理好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已成为浙江林业的一大产业和生态文化的一大体现。
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以及稀有
森林植物群落,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自1956年以来,浙江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6个,属于林业部门主管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有15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个,县级8个。
生态文化之重
作为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的森林文化丰富多彩。通过发展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等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全省形成了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安吉竹文化。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竹文化节,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级别最高、功能最齐、效益最好的竹文化载体安吉中国竹子博览园,拥有被列为全国之最的中国大竹海,孕育了中国最早的竹材现代加工产业,打造全球最大的竹制品贸易市场并开发了全国第一家竹乐器生产企业,组建了第一支竹乡竹乐团,首创中国竹资源培育技术推广应用,创办全国第一个毛竹科技示范园,研制了全国第一套竹笋美食菜谱,走出了一支活跃在全国竹产区的创业队伍。
兰溪兰花文化。兰花,为兰溪市市花。该市兰花资源十分丰富,养兰爱兰风俗盛行,是全国较为集中的产兰区。1999年5月,兰溪被评为“中国兰花之乡”。兰溪人不仅把兰花文化转变成了自己的一种特色经济,还通过一年一度的兰花节将这种花卉文化传承提升为一个新兴的大产业。
金华茶花文化。金华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酸性土壤,尤其适宜山茶的生长,是闻名中外的“中国茶花之乡”。金华茶花以其树形优美、花朵硕大、艳丽、花姿多变、花期较长的特色而闻名于世。茶花是金华的市花,更是其文明的象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欣赏价值极高的茶花,茶花活动已涉及经济、文化、民俗和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茶花文化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化茶文化。开化县地处中国绿茶“金三角”地区,是钱塘江源头。开化龙顶品质优异、历史悠久,凭借“生态牌”,开化小小的一片龙顶茶叶,短短几年间撑起了一个4亿元的大产业,为山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庆元香菇文化。庆元地处浙江西南部,是世界上人工栽培香菇的发祥地之一。全县19万人口,半数以上从事香菇生产及其相关行业,故有“菇民之乡”之称。庆元县农民人均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中香菇效益占了50%以上。一朵小小的菌伞,撑起了当地人民物质生活的半边天。
长兴银杏文化。以“古”著称、以多名世,在长兴的大地上,生长着10万余棵银杏树,仅百年以上的古银杏就达上万棵。在长兴县小浦镇,有一道长12.5公里的古银杏长廊,5.7万棵古银杏枝繁叶茂,其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有2320株,蔚为壮观。
南浔木地板文化。没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一个一马平川的江南古镇,南浔人成功打造了让人感叹的“没有森林的木业大区”。目前已拥有400多家木地板生产企业,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品牌数量最多、区域最集中、产业链最长的木地板生产基地。
东阳木雕文化。东阳木雕自唐以来,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六大名雕之一,列浙江三雕之首。是浙江省首批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国家级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