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城市群
浙江省特色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基地
浙中城市群涵盖浙江省金华衢州丽水11县(市、区)600万人口,是浙江省继杭州湾城市群、温台城市群之后,浙江省拉开了第三个城市群建设的序幕。在这片总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的城市群里,600多万人将组建起新的“大家庭”。把金华—义乌定位为继杭州宁波温州之后第四大都市区———浙江中部城市群。
城市群简介
浙中城市群是浙江省特色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基地;以国际商贸城、特色五金基地为依托的浙江中西部门户地区;闽浙赣皖四省九方经济协作区发展龙头;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和生态屏障,城乡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浙江中部宜居宜游城市群、优质生活圈,建成“省参与长三角区域竞合的载体之一;是浙江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全球竞争的三大主体城市群之一。
以建设宜居城市群为目标,至2020年,城市群人均GDP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城市群总人口达到78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550万人以上;城乡差距显著缩小,社会保障覆盖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小于0.6吨标准煤、综合水耗小于120立方米。
城市群规划
综述
根据浙中城市群规划(2008—2020),包括金华市域的9个县(市、区),以及衢州市的龙游县、丽水市的缙云县,将共同组建浙中城市群。群内各县(市、区)将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协调用力。
全球范围内,区域竞争早已从城市单体向城市群之间的竞争过渡,中国长三角、粤港澳珠三角等城市群建设正风生水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浙中城市群加速“浮出水面”。
浙中城市群将形成“一主一次”发展轴,即金义线是未来城市群最重要的发展轴线,并形成联结兰溪—金华—武义永康磐安东阳—义乌—浦江的发展次轴线。
金华义乌间将发展快速交通,将主轴线上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和重要城镇串联起来。整个城市群,将围绕“一主、两副”,即金华、义乌主中心城市,永康、东阳副中心城市,形成五级中心体系,即主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
一个城市群,一个大家庭,各县(市、区)原有行政区划将进一步服从于共同发展的需要。而在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生态环境的共建共保等重大问题上,城市群将作为一个整体协调用力。
全新的探索已提上议事日程。浙中城市群将推出各地区必须遵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行区域共同制度,实现全方位合作共赢。其中,产业合作将大胆探索联合招商、异地开发、利税共享等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一系列“蝶变”后,浙中城市群将成为浙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平台,更快、更好地带动浙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从而提升浙江在全国的整体竞争力。
规划内容
空间发展框架:构建网络型城市群,形成“一个核心区域、两条发展带、三个城镇集群、两个支撑网络”的空间发展框架。
一个核心区域:由金华、义乌城市和金东-义西南战略发展区为主体共同构成,是承载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的城市区域。将为提高金华-义乌都市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群的整体功能,加快要素集聚,培育新型产业提供强大的空间平台和服务基地;为带动浙江中西部地区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两条发展带:一条为金义主轴线,作为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的载体,主要通过培育金东-义西南战略区,促进主轴线产业发展,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主轴线的交通联系等措施实现其核心集聚效应。另一条为联结兰溪——金华——武义——永康——磐安——东阳——义乌——浦江的发展带,是网络型城市群内部要素集聚的主要空间。两条发展带通过快速交通体系及基础设施综合廊道,串联现有重要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和重要城镇,以及未来的重要开发节点,形成有重点的串珠状发展空间,促进浙中城市群融合发展。
三个城镇集群:分别为西北城镇集群,由金华、义乌、兰溪、浦江四城市和游埠等中心镇共同组成;南部城镇集群,由永康、武义二城市和古山等中心镇共同组成,向北可延伸辐射至磐安;东部城镇集群,由东阳城市和横店等中心镇组成。三个城镇集群将成为产业集群培育的主要空间载体。
两个支撑网络: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网络,由“一心、两带、三片、放射廊道”构成,以建设全省生态屏障和生态城市为目标,形成以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休闲、界定城镇发展形态为主的生态绿地网络;二是基础设施网络,由交通、能源、通讯等功能组成,形成城市群内部同城化的设施载体,强化城市群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为“一主两副五级”。
“一主”即以金华、义乌为城市群主中心城市,共同一起城市群发展;
“两副”指永康、东阳两个副中心城市;
“五级”指主中心、副中心,县市域中心(兰溪、浦江、武义、磐安),以及11个重点镇、54个一般镇的五级城镇。
产业空间布局:金东—义西南产业升级示范区、金兰综合制造业区、义乌商贸产业区、永武五金产业区。
金东—义西南产业升级示范区:以金东——义西南发展战略区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业、技术产业、物流与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战略性地。
金兰综合制造业区:以金华主城区为核心,以金华、兰溪的各类开发区和功能区为依托,形成长三角重要的综合制造业集聚区。
义乌商贸产业区:以义乌主城区为核心,整合义乌及东阳、浦江周边的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小商品总部办公、研发设计、制造、物流、贸易营销、旅游购物等各个环节相互支撑的商贸产业区。
永武五金产业区:以永康主城为主体,以永康、武义、磐安周边的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为依托,形成特色突出的五金、汽摩配产业区。
生态空间格局:一心、两带、三片、放射廊道
一心:以金华盆地中部的丘陵山地为主体构成城市群生态支持体系的核心,为城市群的“绿肺”。
两带:以东阳江-义乌江-金华江-兰江为主轴的生态带,以宣平港-武义江-永康江为主轴的生态带,保障水安全格局。
三片:以城市群东部、东北部大盘山、会稽山为主体;以北部、西北部龙门山及干里岗山脉为主体;以南部仙霞岭山脉为主体,构建城市群区域生态屏障,起到重要的生物栖息、水土保持以及区域防灾功能。
放射廊道:从绿心串联外围生态空间的放射状生态隔离廊道,以加强各自然“斑块”之间、“斑块”和“种源”之间的生态联系,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综合交通网络:
轨道交通:形成大区域、省域和城市群内部多层次网络,大区域层次新建杭长客运专线,实现与北京、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间4-6小时到达,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中心城市及周边南昌、长沙等省会城市2-3小时到达;省域层次在现有和在建的沪昆、金温、金千、杭长铁路基础上,规划新建沪杭金衢、金台、金甬铁路3个通道,与杭、宁、温等主要城市1-2小时到达;城市群内部建设轨道等公共交通网,实现城市群主要城镇及景区间30-40分钟到达的同城化目标。
高速公路:形成“三横、二纵、一环”的网络体系,在现有5条高速公路基础上新建临金高速公路。三横:沪昆、甬金、台金高速;两纵:长深、诸永高速;一环:金华—武义—永康—东阳—义乌—金华高速环线。
城际快速道路:城市群内部构建17条城际机动车快速通道,其中金义主轴线设置4条快速路。规划金华义乌间设置1条03省道、2条城际快速路和1条一级公路;永康-义乌(东阳)规划设置2条省道及1条城际快速路,其中一条延伸至武义;其余主要城镇间按交通需求设置1~3条快速道路。
空港交通:近期使用义乌机场,远期在义乌与金华之间预留4D级浙中机场。
水运交通:形成“三干二支四港一库”总体布局。其中“三干”航道为兰江、衢江、金华江航道;“二支”航道为义乌江、武义江航道;“一库”航道为东阳横锦水库航道。
物流中心:重点建设四大物流中心,即:义乌国际物流中心、金华金三角国际物流中心、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物流中心、兰溪市嘉宝物流中心。同时,根据需要和建设条件,在沪昆、甬金、长深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重要的产业集群发展区域,适时规划布局建设若干规模较小的物流活动集聚场所。
市政设施网络:建设高速信息流通骨架网。建设500kV电网、高压输气管网为主体的高效能源保障网。以水资源跨行政区共享为重点,按规划分区域实施联合供水的一体化给水保障网络。
落实近期行动计划:坚持规划,深化完善城市群综合交通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生态绿道及旅游一体化规划、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金东-义西南战略发展区规划等专项规划,以近期建设项目为主体,构建城市群七大行动计划,推动规划落到实处。
七大行动计划为:金义轴线增强计划、城际交通连接计划、区域重大建设项目库计划、区域旅游、文化、商贸交流计划、区域空间信息平台计划、区域水资源配置计划。
发展路径
差异化发展
在浙中经济版图中,各县(市)的发展特色非常明显,发展的差异性比较突出。
金华市区作为城市群的内核,凭借历史、区位、文化教育以及新兴产业等优势,正积极向浙江中西部的交通信息枢纽、科教文卫中心、重化工业和技术产业基地以及浙中人居中心发展。义乌以商促工,工商结合,正积极向国际性商贸名城、小商品物流和信息中心发展。永康依托五金产业优势,全面打造中国五金名城和国际性五金产品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东阳也逐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电子材料、轻工纺织、建筑、影视旅游为主要特征的中等城市。兰溪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凭借原有工业基础,正逐步向以医药化工、电力能源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城市和重化工基地发展。
正是这种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快了资源互为依托、互为融合的发展进程。在浙中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一个大金华的框架和格局已经形成。
阶段目标
10年后建成浙中大都市区
近年来,围绕区域一体化发展目标,浙中城市群实力迅速增强。全市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得48%提高到2007年得57.8%,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双双突破2000亿元,汽摩配、小商品、五金机械、医药化工等八大产业集群崛起,其中汽摩配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了500亿元。
在浙中城市群区域共建中,率先推进交通共建。浙中城市群便捷、高效、网络化的高等级快速交通雏形已经显现。
浙中城市群建设将分三个战略部署实验。2010年前为打基础阶段;2011至2015年为见成效阶段,相邻地域的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大,经济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实现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目标,基本建立起城市群的空间格局框架。浙中城市群建设正处于这一阶段,比如本市全市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由2005年的254平方公里提高到了2010年的309平方公里,扩大了21.9%。金华和兰溪两地的城区也变得越来越近。
按照规划,到2020年底,浙中城市群融为一体,达到货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提前实现现代化,最终建成雄踞于长三角经济区南翼和四省九方经济协作区之间的浙中大都市区。
城市建设
“金华城市东西拓展为主”
在2月通过省政府审议的《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06~2020)中,金华城市发展目标作了修改,在保持“至2020年将金华建设成为本省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修改后的规划更为详尽,明确了金华将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现代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
随着总规划的修改,金华未来的城市扩张方向也做了新的调整围绕“一中两翼”的总体框架,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将改变为向东、西拓展为主,兼顾南北的适度拓展。其中向西主要是以婺城新区建设为主体,加强西翼副中心建设以及周边的产业区建设。也就是说,金华城市发展变大,往兰溪方向将是主要方向。
同城效应
未来金兰同城更加紧密
随着宾虹路贯通、330国道收费口取消、公交系统的完善,将拉近婺城新城区与市中心的距离。据记者了解,今后秋滨工业园区沿金华江沿线的工业用地,将陆续置换为居住用地,使居住开发能够与婺城新城区连片衔接,进一步拉近新城区与市中心的距离,有利于新城区的发展。这也意味着,随着婺城新区的建设加速推进,金华和兰溪同城效应将越来越明显。
近些年来,随着金华城市影响力扩大,婺城新区与金西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尤其是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规划获批,金兰两地的交流互动日益密切。而兰溪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也吸引了不少知名开发商在兰溪开发住宅、商业地产,房地产和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金义都市新区
简介
金义都市新区位于金华市金东区与义乌市结合部,区域内有孝顺镇傅村镇塘雅镇义亭镇佛堂镇等。
建设目标
“一轴”即金义主轴。以金义快速干道沿线作为金华-义乌都市区发展主轴放在优先发展和重点开发的战略地位,有效聚集高端要素,承载新兴产业和城市服务功能,吸引人口、产业向主轴集聚,实现金华市区与义乌的战略对接,形成都市区城市的主骨架。
“五区”分别指金融商务区,重点布局企业总部、区域性总部等总部经济和金融商务,集聚高端商务人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浙中地区最具活力的商务核心区、最具潜力的金融发展高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的城市精品区;行政服务区,坚持地标、功能复合,绿色都会、活力核心理念,重点布局中央公园、行政中心、市民广场、国际会议中心等标志性建筑,精心打造城市客厅;产业区,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作用,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努力打造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教研发区,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大学设立分校或高端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集聚省内外高端教育、卫生资源,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能级,打造浙江中西部地区科教文卫高地;生态居住区,依托义乌江、满塘水库等优美的自然资源,融合深厚的人文底蕴,规划建设高端、精品、特色住宅区,着力打造山水融合、自然与人文共生共荣的人居天堂。
金义都市新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金融商务繁荣、科教文卫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建设成为浙江最具国际化、最具现代化、最具活力的城市群核心城区。”
规划建设成员
主 任:徐加爱(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主任:陶诚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何美华(副市长、义乌市市长)
朱福林(副市长)
陈陆一(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市发改委主任)
成 员:祝伦根(市政府秘书长)
王 健(婺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施美红(金东区委副书记、区长)
朱瑞俊(兰溪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朱建军(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徐华水(永康市委副书记、市长)
施振强(浦江县委副书记、县长)
张新宇(武义县委副书记、县长)
陈蕾妍(磐安县委副书记、县长)
王旭照(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法制办主任)
余秋荣(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规划局局长)
金洪生(市经信委主任)
陈志身(市财政局局长)
蒋金红(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夏 康(市建设局局长)
邱建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包晓华(市水利局局长)
吴立钢(市农业局局长)
吴国平(市林业局局长)
江国富(市商务局局长)
钟世杰(市文化局局长)
吴康良(市卫生局局长)
丁 政(市环保局局长)
傅显明(市旅游局局长)
姜 宪(金华电业局局长)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5 18:32
目录
概述
城市群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