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济(拼音:jì、j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形声字。本义指水名,即济水。后引申为渡过、畅通等义。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水,齐声。水名。凡二:1.古与江、淮、河并称“四渎”。《说文》作“泲”,他书作“济”。2.今名午河。源出河北省赞皇山。或名“泲水”、“泲河”。《说文》:“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又,州名。又,《诗·大雅·旱麓》:“榛楛济济。”毛传:“济济,众多也。”以上读jì。
现代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汉典网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从水齐声。子礼切。
说文解字注
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常山郡房子,见前志。后志云:常山国房子。今直隶正定府赞皇县是其地。前志房子下曰:“赞皇山,石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泜。”后志曰:赞皇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济水所出。按:此水名与四渎之泲字各不同,而经传皆作济。《风俗通》遂误以常山房子之水列入四渎,而云庙在东郡临邑县,岂知班《志》临邑下云有泲庙,字固作泲乎。今本前志石济水,石字疑衍。以《说文》、《风俗通》、后志正之,皆不当有石字。《一统志》曰:旧志云槐水出黄沙岭,流经赞皇县西北十里,入元氏县畍,合泜水。又东南历高邑、柏乡、达宁、晋县,入胡卢河,卽古大陆泽。玉裁谓槐水卽古济水也。赞皇山在今赞皇县西南。从水齐声。子礼切。十五部。今字以为济渡字。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济
〔古文〕泲㴉
jǐㄐㄧ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並子礼切。音秭。水名。《说文》:水出常山郡房子县赞皇山。《释名》:济济也。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风俗通·山泽篇》:济者齐,齐其度量也。《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传:泉源为沇,流去为济。
又水名,出郦县。《山海经》:支离之山,济水出焉。
又济南,郡名。《广舆记》:汉初为济南国景帝时分郡。
又济济,众盛之貌。一曰多威仪也。《诗·大雅》:济济多士。
jìㄐㄧ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並子计切,音霁。渡也。《扬子·方言》:过渡谓之涉济。《诗·邶风》:济有深涉。
又止也。《诗·鄘风》: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又与霁通。亦止也。《尔雅·释天》:济谓之霁。疏:济,止也。今南阳人呼雨止为霁。
又成也。《左传·僖二十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又利用也。《易·系辞》:臼杵之利,万民以济。
又益也。《左传·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
又周救也。《易·系辞》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又相助也。《易·谦卦》:天道下济而光明。
又《扬子·方言》济,忧也。陈、楚或曰溼,或曰济。
又读作挤,灭也。《晋语》:二帝用师以相济也。注:济,当读为挤。
又《集韵前西切,音齐。济济,祭祀容。
又在礼切,音荠。与霁同。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笔顺:①点②点③提④点⑤横⑥撇⑦捺⑧撇⑨竖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汉典网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网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网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6 10:57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现代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