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浅(拼音:qiǎn、jiā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水,戋声。浅本义指水不深,也指房屋等处所窄小,引申指时间上的距离短。此外浅也引申为内容、见识、学问、颜色等不深,用作抽象意义。“浅”另有一个音读jiān,古书上叠用成“浅浅”,用来形容水流声,现代已不常用了。
文字源流
形声字。图1是春秋晚期“越王勾践剑”上的“浅”字,字形有一定艺术化处理,但能看出左部是“水”字,右部是“(jiān)”字。“水”字作“浅”字的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本义与水有关;“戋”古字形从二戈,会残杀之义,于此作不表义的声旁。战国文字的“戋”所从的二戈有并列写成的,如图1和图2,有写作一戈在上,一戈在下的,如图3。“水”所在的位置也不固定,有在左的(图1),有在右的(图3),也有在下的(图2)。小篆(图4)以后就统一写作左“水”右“戋”了。隶书(图5-7)将“水”写作三点水“氵”。现代汉字简化时用草书楷化法将繁体“戔”写作“戋”,繁体“淺”字(图8)也类推作“浅”。“浅”本义指水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小,也就是水不深。
宋代学者王子韶(字圣美)认为形声字的声旁也表示一定意义,他说:“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日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就是说凡是以“戋”为声旁的字都有“小”的意义在内。这种根据右边声旁说字义的方法被称为“右文说”。不过“右文说”只在部分字上讲得通。
“浅”本义虽指“水不深”,可是词的意义有一种“泛化”规律:甲和乙有相似之处,就用说甲的词来说乙。于是土不深就说“土浅”,坑挖得不深就说坑挖得浅,钉子钉得不深就说钉得浅,连屋子从外到里的距离小也说屋子的“进深”浅,于是“浅”就可以泛指各种从上到下和从外到内的距离小了。
人们用词常常会把本来指具体可见现象的词来比喻抽象道理或不易直接见到的现象。于是“浅”又获得了内容不深奥、明白易懂的意义,与这个意义相同的双音词有浅显、浅易、浅近等。内容浅的东西往往功夫不深,知识也少,所以形容缺乏知识或经验就说“知识浅薄”形容见识贫乏就说“见识浅陋”。感情不深厚同水浅也有类似之处,于是人与人之间交情不深就说“交情浅”。颜色的浓度也可以借表示水“深浅”的词来形容,颜色浓的叫“深”;反之,颜色淡的就叫“浅”。时间的长短类似距离的大小,时间短的也可以形容为“浅”,“相处日浅”是说彼此往来时间还不很长,交情还不够深,还需要进一步地了解。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七衍切(qiǎn)
不深也。从水戋声。
说文解字注
“不深也”注:许於深下但云水名,不云不浅。而测下、浅下、𥥍下可以补足其义,是亦一例。按不深曰浅,不广亦曰浅,故《考工记》曰:以博为帴。帴者,浅之假借。又马、郑《古文尚书》夤浅纳日。马云:浅,灭也。马意读为戬灭之戬,谓伺日入也。
“从水,戋声”注:七衍切,十四部。
广韵
则前切,平先精 ‖戋声元2部(jiān)
浅,浅浅,流疾皃。又仓翦切。
七演切,上狝清 ‖戋声元2部(qiǎn)
浅,不深也。七演切。一。
【校释】七:原讹作“士”,据钜宋本、元泰定本、四库全书本等改。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浅;部外笔画:8
(qiǎn)《唐韵》《正韵》七衍切。《集韵》《韵会》此演切,并千上声。《说文》:水不深也。《诗·邶风》:就其浅矣。
又《荀子·修身篇》:少闻曰浅。
又虎皮也。《诗·大雅》:鞹鞃浅幭。传:浅,虎皮浅毛也。
又凡兽之浅毛者,皆曰浅。《周礼·春官》:巾车鹿浅𧜀。注:以夏鹿皮为覆笭。疏:夏时鹿毛新生为浅毛,故云。
(jiān)又《广韵》则前切。《集韵》将先切,并音笺。与溅同。浅浅,水疾流貌。《楚辞·九歌》:石濑兮浅浅。
(jiàn)又《集韵》在演切,音践。《古文尚书·尧典》:寅浅纳日。马融读。今作饯。
(zàn)又则旰切,音赞。与灒同。污洒也。
(jiàn)又子贱切,音箭。与溅同。水激也。《仪礼·士虞礼》注:槃以盛弃水,为浅污人也。
又与翦通。《仪礼·士丧礼》:用疏布缁翦。注:翦,浅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氵”窄“戋”宽,顶部“氵”低,底部“戋”低。“氵”,第二点偏左,在横中线。“戋”,两横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略向上斜;㇂(斜钩)从竖中线上端斜行至右下格钩出;撇从横中线撇向“氵”下侧。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10:16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