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培养时仍然具有代谢活性及致病力的活菌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实指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或在培养基上于常规条件下培养时,整个细菌细胞缩小成球形,但仍然具有代谢活性及致病力的活菌的一种休眠状态
主要介绍
生物学特点:细菌细胞比前者体积明显缩小,形态由杆状变成了球形,但细胞膜和细壁是完整的,不是细菌L型,,体内较少核糖体.。有些致病菌丧失致病力。目前,已有30余种菌被证实可以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常见的有:霍乱弧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杆菌、产气肠杆菌粪链球菌肺炎杆菌、宋内志贺氏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这些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人们已开始对革兰氏阳性菌进行研究,但由于方法的限制,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确认革兰氏阳性菌可培养菌数的迅速降低是否也是由于进入了该状态。
不少研究者怀疑,细菌的VBNC似乎是细胞的“类芽孢”阶段。但徐怀恕等(1997)认为非可培养细胞与芽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能形成芽孢的枯草杆菌的芽孢是细胞发育的某一个阶段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它具有厚而致密的壁,一般来讲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的抗性。从电镜下可看到芽孢因具有高密度壁,而呈现较深的颜色,但细胞仍维持原有的形状,并不因芽孢的出现而改变。而非可培养状态的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并且由于细胞内核酸物质密度的降低而颜色较浅。因此,可以认为非可培养状态并不是芽孢。
主要区别
VBNC与L型细胞的区别:细胞在某些环境条件下能形成变异型即细胞L型。细胞L型没有完整的细胞壁,细胞呈球形,杆状及丝状体等多形态。蒋玖等曾通过氨节青霉素诱导法和鱼胆汁诱导法得到霍乱弧菌的细胞L型。但徐怀恕等(1997)通过电镜,观察了382个非可培养状态的霍乱弧菌细胞,发现每个细胞的细胞壁都是完整的.因此他们认为非可培养的霍乱弧菌不是细菌L型。
目前检验检疫系统流行的微生物学检验主要是用常规培养法。由于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存在和发现,常规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应重新审查,因为常规培养法不能检测出在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仍然具有毒力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的非可培养状态的致病菌和粪便污染指示菌。很大比重的进出口食品为冷冻食品,由于低温、干燥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很多细菌可能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形式存在。这些常规法检测不出来的细菌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应引起检验检疫系统细菌检验人员的高度重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3 18:41
目录
概述
主要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