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官,字文汉,号孔臣,原名洪熙,籍贯广东
花县(今广州花都区),洪熙官生于广州
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猪腰岭,葬于今中山市小榄镇岗头村飞驼岭,是南少林至善大师嫡传武术“广东十虎”之首,广东
洪拳的创立者。
人物简介
洪熙官是南少林至善大师嫡传武术“广东十虎”之首,时称“广东十虎”是:洪熙官、
方世玉、
童千斤、温良玉、
胡惠乾、李翠屏、黎伯符、方孝玉、
方美玉、
陆阿采,洪熙官居于首位。
广东出现过无数有名拳师,如
蔡九仪,籍贯
肇庆,
明末清初人,曾随
洪承畴部队驻
辽东,任军令承宣尉。1642年,洪承畴兵败降清之后,蔡九仪愤然投奔河南嵩山
少林寺,学
少林武功。经过八年的苦苦习练和掌门大师的精心传授,蔡九仪于1650年学成少林武功返回肇庆,并带回了师傅赠予的《少林拳术秘史》一书,便暗中开始收徒,传授少林武功,以图东山再起。
自幼习武的洪熙官在亲戚的引荐下拜蔡九仪为师学习少林武功。后来被称做“
少林十虎”。在恩师的教诲熏陶下,天资聪慧的洪熙官不但勤学苦练,还深得师傅至爱传予
少林内功心法。短短几年,洪熙官不但领悟了
少林功夫的精髓,且功力造诣高深。由于对当朝统治汉人极为仇视,为了对抗清廷、提高徒弟武功,1668年蔡九仪又带领血气方刚的少年洪熙官等人拜南少林寺方丈为师修习南少林武功。悟性极高的洪熙官将
南北少林武功贯通一气,
内外兼修,拳脚并用,练就刚柔相济、浑然天成的少林绝学。据近年于
福建省
莆田地区发现的《南少林流派拳谱》载,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得密报后,朝廷派重兵围剿南少林寺。刀光剑影之下,洪熙官等终因寡不敌众,寺僧星散,南少林寺被毁。洪熙官凭借高强的少林武功,逃过清兵鹰犬的抓捕,秘密潜回广东。
1673年,在清兵四处追杀之下,洪熙官遁迹广州,匿身于
大佛寺继续修习少林功。同年3月,
平南王
尚可喜上书朝廷请求退休;8月,
康熙谕令平西王
吴三桂和靖南王
耿精忠撤藩;11月吴三桂起兵抗令,“
三藩之乱”爆发。值此之机,
吴三桂秘密联络
尚之信参与叛乱,并派遣间谍潜入
佛山发展地下武装。山雨欲来,广州城内气氛之诡异可以想见。洪熙官利用这种大乱时机,广纳能人志士,建立地下武装。
被清兵四处追杀的洪熙官潜回肇庆,把反清基地设在隐蔽的肇庆
鼎湖山的
庆云寺内。他们暗收门徒授少林武功,广纳贤才,群英聚会谋大事。后不料被叛徒出卖,清兵包围庆云寺,意欲一网打尽,赶尽杀绝。
洪熙官凭借少林武功绝学,横空挥拳出击,杀出重重包围,从此隐姓埋名,浪迹山野,吸百家武功精华,再将少林武功融会贯通,自创洪拳,游走四方,秘密传授。时至今日
洪拳自成体系,拳法凌厉多异,招势浑厚有力,在全国广大武术爱好者中具有广泛影响。传说,洪熙官活到九十三岁,在毫无防备之下,给一名少女以
凤眼拳暗算致死。除精拳脚外,复擅
少林棍法。
另传说洪熙官曾在肇庆将武艺传给李同宽,其后并创出另一系的
洪佛拳,洪熙官有子名文定,洪熙官所传下的洪家拳有二龙争珠、夜虎出林、
五形拳、十形拳、虎鹤双形等拳法。
洪拳属于南拳流派之一,又称
洪家拳,相传是由洪熙官创立,从福建传入广东之后,开始流行和发展,并在东南亚地区广为流传,其动作刚劲有力,朴实浑厚,通过一代又一代武术宗师的传承,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功夫流派。
洪熙官在小榄
洪熙官触犯了清朝法令,隐居大榄
永宁洪山村附近,以教授门徒为职业。当时洪熙官的儿子
洪文定还是少年,一日,他到小榄寻父亲。来到滘口时碰上乡民陈东发,当东发知道他是洪熙官的儿子后,便故意说路程太远,明天一早方能起程。原来陈东发也是爱好习武的人,已有一定的功底,很想向洪熙官学艺,这次正是最好的机会。当晚留洪文定在家住宿,暗中将白银百两放在洪文定的
竹篮中。
第二天俩人一起来到洪熙官的住处,洪文定便将初来小榄的经过告诉父亲,洪熙官发现文定带来的竹篮内有白银,就追问洪文定,洪文定也不知是谁放入的。陈东发即说道:“这小小礼物请收下,只因仰慕大名,未得相遇,今日是好机会,愿跟随师傅当个门徒。”洪熙官见陈东发淳厚,便答应了他。
后来洪熙官搬到小榄大石街住了多年,继续以授徒为业。自此陈东发早晚得熙官的指导,武功更加精湛。后来,洪熙官病了。一天,他把陈东发叫到病床前,叫陈东发扎好
马步,洪熙官用手压在他头上,叫他起立,但陈东发却无法起立,洪熙官便教授了他
脚位位置的变化,便
能头压千斤重力也能直立了,最后他对陈东发说:“我一生的武功已全部教给你了,今后要好好做人,不可妄自逞强。”不久,洪熙官死了,陈东发尽了师徒的情主理丧事,把洪熙官葬在飞驼领东木臂,立碑“洪熙官之墓,授徒陈东发立石”。后来,东发的结拜兄弟章锃将洪熙官骸骨迁葬到
岗头村附近,此碑解放初还竖立在坟墓上。
身世之谜
家世考证
洪拳作为岭南武术代表之一,其创始人洪熙官,常见于
影视作品及小说演义,其身份一直是武林之谜。
2015年6月13日,
三水区洪家拳武术协会会长洪永强与
清远、
梅州等地的洪氏后人在
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金池的带领下,前往
中山市
小榄镇西区新村。
当地87岁高龄的章锦耀老人介绍,洪熙官和章家的大太公(即高祖)是结拜兄弟,在洪熙官死后,他的大太公给洪熙官办理了后事,并吩咐后人,如果他死了,就葬在洪熙官的旁边,世世代代为洪熙官守墓。
从族谱来看,来自
花都的洪氏后人洪国华拿出洪氏宗谱分析道,花都
赤坭的洪氏始祖窥川公由
梅州来到
花都,发展为祥东、祥西、祥南、祥北四个宗枝,其中祥南应该是洪熙官一枝,他的妻子为严氏。
而关于洪熙官,《
小榄镇志》也有相关记载:洪熙官原为嵩山少林派
武师,学满归粤,因触犯朝廷法令,潜居小榄。其子洪文定前来寻父,遇陈东发。陈因为钦慕洪熙官,于是为洪文定指路并赠银。洪熙官感激在心,两人成为师友。洪熙官死后,陈为其主丧事,葬于
飞驼岭东木臂。从这里也能证明洪熙官葬在中山。
岭南武术文史专家周至譓告诉记者,将组织洪氏后人与洪熙官墓内的骸骨进行
DNA比对,鉴定洪熙官墓的真实性。周至譓表示,他已向
广东省、
广州市的武术协会专家反映此事,省、市武术协会都同意进行DNA比对,
广东省武术协会秘书长黄建刚也认为可行。“如确认洪熙官墓后,将对此进行保护,并申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卒考证
洪熙官在广东的生卒线索:这位武林宗师,生于今广州
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猪腰岭,葬于今中山市
小榄镇岗头村飞驼岭。
洪熙官的出生地应在花都竹洞村
周至譓的武功为洪熙官弟子烂头何一脉。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民间传说洪熙官的出生地一直有两种说法:一为福建漳州;二为广东花县。岭南武术名家邓锦涛支持后一种说法,认为洪熙官生于康熙末年,寿享90多岁。后一种说法还认为,洪熙官青壮年时期在福建漳州一带活动,1770年仲秋与至善禅师一起回到广州,在海幢寺开办南少林武术班,其后另立门户,后人把海幢寺时期流传下来的四平大镇拳、工字伏虎拳等拳械套路称为南少林武术,而把洪熙官从花县设馆授徒开始教习的铁线拳、三线拳等拳械套路称为洪家拳,简称洪家或洪拳。
根据《赤坭镇志》的记载,洪熙官在
清远飞霞洞进行抗清活动失败后曾经在这里的关帝庙设馆授徒,莲塘村青年骆日成是其首徒。如今,他授徒所在的关帝庙已经不存,但传说仍在。竹洞村和莲塘村的直线距离只有五六公里。周至譓认为,这与当时交通条件下的日常活动范围相吻合,说明传说是有依据的。
周至譓曾经到竹洞村走访相关人士,发现猪腰岭已经没有洪姓人家居住。赤坭镇教学指导中心教学研究员洪伟强告诉他,猪腰岭洪姓从他曾祖父那一辈就已经迁出,但小时候从祖父嘴里得知洪熙官是他们的祖先。而从同为洪熙官之后的赤坭中学老校长洪维新口中,周至譓得知洪姓祖先洪三公是从梅县迁居花县的,但具体年代不详。上世纪90年代初,他曾经整理出洪熙官的名讳、生卒年表、是他们第几代祖先等资料交给了镇里,但里面记载的很多细节他现在已经忘记了。
逝世后为防官府破坏不立墓碑
周至譓认为,岭南洪拳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创始阶段是清乾隆年间,1770年,洪熙官回到广州,其后在花县赤坭圩关帝庙设馆授徒,始创洪拳。这与1995年版《花县志》记载的清乾隆年间洪拳传入花县并盛极一时相吻合。中期阶段为1851年以后,这个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洪兵”起义和琼花会馆起义相继在“两广”爆发,一大批洪拳拳勇投身其中。到了近代阶段,代表性人物就是黄飞鸿和他的高足林世荣。随着冷兵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岭南洪拳也由杀敌求存之道向强身防身之术转变。
洪熙官在他亲自开创的洪拳于岭南发扬光大之后驾鹤西去,那么他到底埋骨何处呢?
周至譓与广州电视台《洪拳大名堂》纪录片的相关人员一同来到小榄寻访。恰逢当地人章良炎计划出资重修洪熙官墓地。章良炎的三伯章锦耀称,洪熙官和章家的大太公(即高祖)是结拜兄弟。他很仰慕洪熙官的武艺,在方方面面都尽量照顾他。洪熙官死后,章家大太公给他办理了后事,并且吩咐后人,如果他死了,就葬在洪熙官的旁边,世世代代为洪熙官守墓。章锦耀说,由于洪熙官当年身份特殊,因为担心官府或仇家破坏,所以他的墓一直没有立碑,只是用木板做一些特殊的记号,墓地用条石围起来便于辨认。
在章良炎幼时,族人收殓洪熙官和大太公的遗骨,他的父亲买了二号“金塔”,但洪熙官的骸骨比常人的粗大,放不下。后来他父亲去铺里换了一个最大的“金塔”,才把洪熙官的遗骨收殓好。
洪熙官的墓地就在飞驼岭的一大片坟茔之中,100多年过去了,虽然棺木已经腐烂,但骸骨保存完好,只是头骨有一个小小的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