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市规划。洛阳是中国历史名城,又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陇海和焦枝铁路的交汇点。城市北靠邙山,南临洛河,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市行政区域包括四个城区、一个郊区、一个吉利工业区和三个市辖县。总面积3314平方公里,1984年底总人口25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55.3万。
洛阳是中国历史名城,又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
城市。位于
河南省西部、陇海和
焦枝铁路的交汇点。城市北靠
邙山,南临
洛河,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市行政区域包括四个
城区、一个郊区、一个吉利
工业区和三个市辖县。总面积3314平方公里,1984年底总人口256万人;其中市区
面积38平方公里,
人口55.3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个
五年计划时期,
洛阳市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在这里兴建了拖拉机厂、
轴承厂、
矿山机械厂、
热电站等重点工业项目。洛阳市已成为门类比较齐全的
工业城市。
1954~1956年规划方案 洛阳市在1954~1956年制定以涧西工业区为主的总体规划。这个规划以国家经济建设计划为依据,结合重点工业项目的选址,确定了
工业区和
居住区的布局,统一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运输设施,为城市各项建设的协调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使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和市政建设都较好地发挥了投资效果。
规划方案妥善处理了重点工业项目的合理布局和保护
历史名城的关系。根据当时的初步勘查,旧城以东
白马寺地区,
古墓文物较多,而
涧河以西的涧西区地下文物较少,所以规划把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布置在涧西。涧西工业区同旧城区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即使新工业区能依托旧城,又为保护旧城以及
东周王城、
汉魏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等历史遗迹和地下文物创造条件。同时,规划中把现存的重要名胜古迹和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结合起来,成为城市的
游览胜地。
洛阳市城市规划方案还较好地解决了城市的功能布局和地形相结合的问题。规划根据当地北有
邙山、南有
洛河,
陇海铁路沿邙山南麓东西横贯的特点,恰当地利用山河之间的
平原,形成东西长19
公里、南北平均宽3公里的带形城市布局,并以由北而南流经市区的涧河和现有的旧城区为依据,把城市划分为三个分区:涧河以西是主要的工业区;涧河以东是市行政机关和各项
文化、
经济、服务设施集中的市中心区;东部以旧城为中心,发展地方工业和手工业。各分区内部的生产、生活设施基本上做到就地平衡,并都能利用
陇海铁路的运输条件。
1981~2000年
规划方案 1981年,对1954~1956年洛阳城市规划作了修订,编制了新的总体规划(1981~2000)。新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从实际出发,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填空补缺,协作配套,改造完善,充实提高,适当发展。”即以原规划为基础,把
火车站和市中心一带建设成为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涧西和旧城西区则扩大成为城市的分区中心(见图)。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城市生活用地向
秦岭北麓的坡地发展,并适当发展
洛河以南的
安乐窝一带地区。对旧城采取“保留、恢复、疏散、畅通和现代化”的原则,注意保护旧城的传统风貌,恢复一部分有价值的
古建筑,重修
明清商业
步行街,迁移或停办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疏散过密的人口,改善交通条件,使保护旧城同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对洛阳古城,规划中确定了要保护的名胜和史迹的项目及其空间范围;对于重要
史迹、
遗址和地下有文物的地区,将用
绿化带和道路把它们围绕起来,既成为明显的标志,又起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