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茄
中药
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又名洛神葵,别名为山茄、罗塞尼、落济葵等,是锦葵科植物。
物种起源
玫瑰茄,原产于非洲,1945年传入中国福建,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常见于热带、亚热带短日照条件下生长,喜湿热、耐旱、耐酸性土壤。
功能
敛肺止咳,降血压,解酒。
主治
肺虚咳嗽,高血压,解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开水泡。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种子有利尿,强壮功效。
炮制方法
摘取花萼连同果实,晒1天,待缩水后脱出花萼,置干净草席竹箩上晒干。
形态特征
本品略呈圆锥状或不规则形,长2.5~4cm,直径约2cm,花萼紫红色至紫黑色,5裂,裂片披针形,下部可见与花萼愈合的小苞片,约10裂,披针形,基部具有去除果实后留下的空洞。花冠黄棕色,外表面有线状条纹,内表面基部黄褐色,偶见稀疏的粗毛。体轻,质脆。气微清香,味酸
生长习性
生长机制
花单,生于叶腋,近无梗;小苞片8-12,红色,肉质,披针形,长5-10毫米,宽2-3毫米,疏被长硬毛,近顶端具刺状附属物,基部与萼合生;花萼杯状,淡紫色,直径约1厘米,疏被刺和粗毛,基部1/3处合生,裂片5,三角状渐尖形,长1-2厘米;花黄色,内面基部深红色,直径6-7厘米。蒴果卵球形,直径约1.5厘米,密被粗毛,果爿5;种子肾形,无毛。花期7~10月;果期11~12月。
生长环境
玫瑰茄,原产于非洲、东半球热带地,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栽培。1945年传入中国福建,中国台湾、广东和云南南部等地也引入栽培。 常见于热带、亚热带。 生长在北纬30°以南,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与平地。
玫瑰茄喜温暖,畏寒冷,怕早霜。年平均气温19-23℃。生育期的有效积温(≥15℃)240天以上。平均初霜日12月1日。适宜在短日照条件下生长,喜阳光充足。喜湿润,湿热、耐旱、怕涝,忌积水。耐瘠瘦,耐酸性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除黏土与碱性土外,一般土壤均可生长,在新垦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酸性至微酸性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旺盛。
分布范围
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南部引入栽培。原产于东半球热带地区,现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栽培。
繁殖栽培
栽培方法
玫瑰茄繁殖方法一般为播种繁殖。 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选雨后晴天,按株行距1米×1米开穴,宽10-15厘米,深10厘米左右,每穴点播4-5粒种子,播种深度3厘米,覆土0.5-1厘米,每亩播种量约0.6千克。播后约7天出苗。苗高15厘米左右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玫瑰茄
选地整地
玫瑰茄耐旱粗生,适应性强,房前屋后,田边路旁,山坡荒地或全作、间作、果园套种均可栽培。宜在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上栽培,忌低洼多湿,底土黏重。一般的土壤,不施基肥虽也能正常生长,但花少,产量低。为了获得高产,提高抗性能力,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2000千克做基肥,施后翻耕,耙细整平。
栽植方法
选近水源、利排灌、疏松湿润的沙质壤土做苗圃。经精细耕作,每亩施腐熟堆肥或胝肥2500千克做基肥,与土壤混匀,做畦床宽1.3-1.6米,高25-30厘米,撒播或条播。每亩播种量40-50千克,可供100亩大田定植用苗。苗高15-25厘米,选雨后晴天或阴天,土壤湿润时移植。植穴深30厘米,株行距0.8米×0.8米或1米×1米,每穴栽1株。
田间管理
植后遇干旱应及时浇水灌溉,以确保全苗。雨季注意排涝,慎防烂种。生长季节应勤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苗高15厘米,进行拔草和缺株补苗。株高30厘米,第1次中耕除草,结合追肥培土。以后视杂草与土壤板结情况适时进行2-3次中耕除草。
玫瑰茄耐肥,除施足基肥,还应适时追肥。苗期以氮肥为主,现蕾至花萼、果实增大期,以磷钾肥为主。直播在间苗时,育苗移栽在成活后20天进行施肥,距植株5-6厘米处穴施,每亩施硫酸铵10-15千克;第2次在现蕾前后施肥,施于株间,施后盖土,每亩施腐熟饼肥或过磷酸钙50-100千克或人粪尿1000-1500千克。当70%植株呈现花蕾时,及时摘顶,并硫去发育不良花蕾,以促进花果发育。开花期,采用根外追肥,是一项增产效果较明显的措施。每宙用0.25千克磷酸二氢钾、尿素2千克加水300千克,于晴天8:00-10:00喷雾,喷时加入少量乐果,可防花萼加工过程出现斑点,提高蕚片商品质量。
病虫防治
根颈腐病为成株期主要病害。从第4分枝至结果期发病严重,发病率13-37%。种子与栽培土壤带菌。4-6月梅雨季节,发生严重。土壤黏重,湿度大,植株徒长易发病。病部呈现黄褐色凹陷病斑,病斑扩展后导致根茎部腐烂,外皮纵裂,内部纤维外露,缢缩变细,全株枯娄。防治方法:播种前种子用50%多菌灵400倍液浸10分钟;发病期间用多菌灵800倍液、退菌特500-600倍液混合喷雾7-10天1次,连续2-3次
参考资料
玫瑰茄.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中国自然标本馆.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3 17:25
目录
概述
物种起源
功能
主治
用法用量
相关论述
炮制方法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