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作用在现代生活和生产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洗涤过程一般肯定以为借助于一种液体和洗涤剂,将液体和固体污垢从一种固体(即基底)表面清除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借助于某些化学物质(洗涤剂)以减弱污物与固体表面的黏附作用,并施以机械力搅动,使污垢与固体表面分离而悬浮于液体介质中,最后将污物洗净,冲走。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两亲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在表界面上可以发生定向吸附。吸附现象的发生赋予其一系列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如
洗涤、
润湿、
乳化、
增溶、
分散、
发泡等,从而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纺织、洗涤用品及化妆品等领域。其中,洗涤用品是表面活性剂最重要的应用领域,用于各种洗涤剂的表面活性剂占其总产量的比重远超其他产品。
液体油污以铺展的油膜存在于物品表面,主要通过“卷缩机理”去除。当加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后,由于它具有很低的表面张力,能很快在固体表面铺展而润湿固体。继而,原来平铺在物品表面的油膜逐渐卷缩成油珠,最后被冲洗而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水溶液,并被表面活性剂乳化和稳定分散在洗涤液中。
固体污垢的去除机理与液体污垢的去除机理不同,差异主要源于2种污垢与固体表面的粘附性质不同。固体污垢在固体表面的粘附情况要复杂得多,主要靠分子间的吸附作用。在洗涤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首先将固体污垢及物体的表面都润湿,接着表面活性剂分子会吸附到固体污垢和物体表面上,由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吸附层加大了
污垢粒子和物体表面问的距离,从而削弱了它们之间的吸引力。固体污垢颗粒越大越易被去除,而小于0.1m的污垢颗粒,由于牢固地吸附在物体表面而很难被去除。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用量最大的一类表面活性剂。在洗涤过程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增加基质与颗粒状污垢表面的负电势,提高基质与污垢、污垢与污垢粒子间的斥力,从而达到去除粒状污垢、防止污垢再沉积的效果。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低,临界胶束浓度低,胶束聚集数大,增溶作用强,因而具有良好的乳化力和去污力,在使用量上仅次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常用于洗涤剂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
烷基糖苷(APG)和脂肪酸
烷醇酰胺(FAA)等。AEO是脂肪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
环氧乙烷(EO)加成得到的,其性能与脂肪醇的碳原子数和EO加合数有关,AEO7和AEO9具有良好的去污性能。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虽然具有去污力差、起泡性差、配伍性差、刺激性大、价格昂贵等缺点,然而其调整作用突出、杀菌作用强,易于迅速吸附到纤维上,赋予纤维柔软的手感,并具有抗静电作用,因此通常用作后处理剂。如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可用作消毒剂;有机硅季铵盐可用于织物后整理剂,赋予织物良好的柔软性、平滑性、抗菌性和防静电性,且耐洗效果好。
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温和性、去污性以及能够调节体系黏度的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品中。而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温和、高润湿、低发泡和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稳定的特性以及良好的亲水性和偶合能力使体系呈现更加优良的性能,所以在家用以及工业或公共设施的清洗产品中的应用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常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主要有氨基酸型、甜菜碱型及咪唑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