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乌战争
波兰第二共和国和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之间发生的冲突
波乌战争(Polish–Ukrainian War),是1918年到1919年波兰第二共和国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之间为控制东加利西亚而发生的一次冲突。
战争背景
在东加利西亚和布科维纳乌克兰人处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但他们有较强烈的民族意识,较高水平的民族文化,19、20世纪初许多反对沙俄统治,争取独立自治的出版物都在这里出版,他们始终认为这里是乌克兰人民独立的基地。所以,随着奥匈帝国的崩溃,1918年11月1日那里迅即正式成立了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彼特鲁雪维奇政权),并于1919年1月宣布与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当时德国操纵下的统领制傀儡政府已被推翻,彼得留拉的“执行内阁”又当权)联合。
战争过程
波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恢复独立;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一成立,马上在东加利西亚爆发了波乌战争;这是波兰和乌克兰几个世纪以来争夺领:正统治权斗争的继续。这场战争打到1919年7月,西乌克兰军队把东加利西亚的土地输给了资产阶级波兰,被迫退到了乌克兰中部。
西方某些学者认为,如果1919年早春,两个共和国能在军事上实行真正的联合,即西乌克兰的军事力量全部投到中部和东部乌克兰,也就是说全力对抗红军,必能改变乌克兰对苏俄战争中军事力量的对比;如能打垮布尔什维克,乌克兰的统一和解放即有可能实现。
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不得不坚守在东加里西亚的故土上抵御着波兰的占领,而这时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中东部乌克兰)的武装力量则正在忙于同不断强大起来的红军(继之同邓尼金白军)作战。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超出了乌克兰的能力。
除了军事上没有联合之外,双方在各自的战争中还由于某些分歧而使得关系更加微妙:西乌克兰政府视波兰为其主要敌人,为了制止和击退波兰的进攻,它选中了邓尼金白军做它的盟友,甚至准备同邓尼金签订协约,要求邓尼金协助它赶走波兰侵略者;而这时乌克兰彼特留拉政府正仰仗协约国的物资援助在与红军(继之也与邓尼金)作战,它宁可与波兰鉴订和约也不肯同红军或邓尼金妥协。这样的分歧,更进一步使双方的联合成了一纸空文,最后的结局是乌克兰人在两个战场上的失败。
战争结果
波兰在占领了西乌克兰的土地之后,得寸进尺,进一步提出了它对土地的要求,为达到这一目的它必须联合乌克兰的彼特留拉势力与苏俄红军作战。为了联合起来攻击布尔什维克政权,波乌于1920年4月签订了华沙条约。当时许多乌克兰人已意识到,他们的祖国将被一分为三:加利西亚、沃伦州属波兰,第聂伯河以东土地仍属苏俄,只有第聂伯河右岸一小块残存的土地归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管辖,但也随时有落入别国的危险。首先是加利西亚的乌克兰人坚决一致地反对华沙条约,认为条约是对自己祖国的出卖。当时在维也纳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流亡政府也持反对意见,连逃亡在维也纳的前中央拉达某些著名领导人,如格鲁雪夫斯基,维也钦柯等也都表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不过,这些都无补于事,战争打了起来,打得很残酷,六个月后(10月)双方便同意停战,并与1921年3月18日正式签订了里加停战条约。乌克兰并没有一分为三,而是由苏波分割;苏联消灭了残存于乌克兰中部的小小乌克兰国家,结束了乌克兰的独立。区别只在于,这次苏波战争之后,苏俄的边界更向西推移了,波兰只得到了东加里西亚和沃伦;在其余大部分乌克兰土地上成立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于1922年12月30日以苏联加盟共和国正式加入苏联。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1 16:31
目录
概述
战争背景
战争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