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礁山
浙江省嵊泗列岛主岛
泗礁山是嵊泗列岛的主岛,在定海城关东北约80公里处,与上海市南汇嘴相距54公里。古称北界山、马迹山、苏窦山,别名泗洲山、狮山、梳头山等。今称为泗礁,乃得名于岛北部海域的4块大礁石。岛域呈东西走向,面积21.35平方公里,形如一匹浮海昂首的骏马。岛上岗峦相连,但坡度平缓,最高点居岛西南的插旗岗,海拔217.6米。自然风光以沙滩为特色,有大小优质沙滩14处,其中基湖、南长涂沙滩为国内少见的大型沙滩。
历史沿革
泗礁山上有梳头岙,曾称为梳头山(亦作苏窦山),后因岛北附近海域有四块醒目的礁石,遂改称四礁山,进而演化为泗礁山。据考证,早在南北朝时期,泗礁山已有人居住,以捕鱼为生,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建资福寺。据宋宝庆《四明志》载:(泗礁山)岛民开设了北界坊酒坊。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后曾数次海禁,岛上居民多次被迁,直至清乾隆以后,岛上居民才逐渐定居下来。泗礁山的行政归属,唐初属?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舟山设县后,泗礁山属蓬莱乡北界村,此后一直随舟山归属的变化而变化,直至1934年改属崇明县为止。解放后泗礁山属嵊泗特区,1951年3月随嵊泗县归江苏省;1953年3月后随嵊泗县划入浙江省舟山专区;1960年11月~1962年4月归上海市;至1962年4月,嵊泗恢复县建制后复归浙江省舟山专区(市)至今。
地理环境
西北距大陆37.35公里(上海芦潮港)。全岛陆域面积21.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7.47公里。泗礁山形状不规则,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插旗岗海拔217.8米。海岸线曲折,湾岬相间,岬角狭长。岛屿西北、东北近岸水深在10米以上,西部、北部和南部水深在1~10米之间,北部海域有较好的锚地,岛屿南侧的马迹山建有30万吨级的矿砂中转码头。
自然资源
水产资源极其丰富。有鱼、虾蟹、贝、藻四大类500多个品种。
岛上风能资源较丰富,属全国一类风能区。我国国产第一台22千瓦风力发电机就安装在菜园镇的宫山上。1991年中德合作建成了10×30千瓦风力田。
泗礁山岛
泗礁山开发较早,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定居,时为舟山所设县辖地。在南宋宝庆(1225~1227)年间,泗礁的北界坊酒坊十分有名,纳税率居昌国县康熙(1622~1722)年间展复后,陆续有岱山、衢山、舟山和宁波等地的渔农民进岛定居。今居民约3万人,设菜园镇五龙乡以及青沙、马关二村,嵊泗县政府驻地菜园镇。最大的李柱山码头位岛西北端,年旅客进出港约30万人次。岛上环境优美,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约50%。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安排有1-3日游程,海陆交通均为便捷,从上海南浦大桥客运站乘长途大巴至沈家湾码头(原隶属嵊泗小洋山镇)需要1.5个长时,转乘高速客轮至泗礁到约1小时。由泗礁又可转乘客轮往三江、花鸟山、绿华山、大洋山黄龙乡嵊山镇枸杞乡等旅游。
基湖沙滩
北戴河夏威夷相媲美。滩长2200米,宽约250米,点辍两座暗红色小屿。滩石宽广洁净,沙质细软,人行其上,如履地毯,兼之空气清新异常,使游客颇感舒适惬意。沙滩为黑松基湖沙滩也曾被侵华日军辟为水陆两用机场,作为进攻沪松的海上基地。
大悲山
位岛东部田岙村,山体秀美,视景极佳,唐时曾以大悲山称泗礁岛。后晋天福八年(943),即有僧人在山上建资福院,可谓嵊泗的佛教胜地。清同治十一年(1873)建灵音寺,作为普陀山圆通庵
穿鼻洞山嘴
位南长涂沙滩西侧,为关山南向伸突的部分,其端有一个颇为奇特的天然石洞,长9米,宽2米,东西横贯山嘴,形似牛鼻穿过,故名。洞东侧沿岸陡崖峻礁,发育为十分可观的海蚀地貌。南面近海并峙两座美丽的小岛,一称花烛龙屿,呈立柱形;另一称花烛凤屿,略呈四方形。二屿草木茂生,高耸挺拔,神似海上两支不灭的巨烛。南近旁有两礁相伴,隐约于波浪之中,叫做鸳鸯礁。景点秀美而富寓意,常令游人流连忘返。
南长涂沙滩
六井谭
六井谭位于嵊泗五龙乡,近期投资者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提升,使其成为观看嵊泗海景的最佳平台.奇石嶙峋,崖壁陡峭,海浪拍岸.你可以伫立在微微的海风中享受者美妙的一刻.
参考资料
泗礁山.舟山市档案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10: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