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
宗教用语,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今泛指修德、治学或作事的途径。古称南门为法门。
1、[initial approach to become a Buddhist believer]佛教用语,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今泛指修德、治学或作事的途径。
《谷梁传·僖公二十年》:“南门者,法门也。”
范宁注:“谓天子、诸侯皆南面而治,法令之所出入,故谓之法门。”
宋 陈亮《又乙巳秋书》:“此英雄豪杰所以自绝於门外,以为立功
建业别是法门。”
佛所说的法,因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故称法门。
梵语Dharma-paryāya,即佛法、教法。佛所说,而为世之准则者,谓之法;此法既为众圣人道之通处,复为
如来圣者游履之处,故称为门。又起信论义记本中云:“轨生物解曰法,闻智通游曰门。”法界次第亦云:“门谓之能通。”故知门之一辞,实为通入之义。其次,门者,亦含差别之意;以佛所说之法义有种种差别,故称“如来开法门,闻者得笃信”、“以
种种法门,宣示佛道”。如是,法门一词既可作为佛所说教法之总称,而以“不二法门”总括其教说之
绝对性;亦可以“
八万四千法门”含摄其重重无尽之个别性,以应众生千差万别,重重无尽之烦恼;盖众生有八万四千之烦恼,故佛乃为之说八万四千之法门。法门既可无尽无量,故以大海喻其深广浩瀚,不可测量,称为法门海。华严经亦谓:“
佛刹微尘法门海,一言演说尽无馀。”准此,一切菩萨初发心时,即以“法门无尽誓愿学”一语为
四弘誓愿中之一愿,而缘四圣谛中之
道谛,以广学无尽之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