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共产主义者同盟(Ligue communiste révolutionnaire,简称 LCR)或译作革命共产联盟、革命共产主义联盟,是法国主要的激进左翼政党之一,常被与同质政党工人斗争相提并论。该党主要受
托洛茨基主义影响,是
第四国际(统一秘书处)在法国的支部。
发展历程
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运动里的学生激进组织“革命共产主义青年团(JCR)”之后屡被政府取缔,遂改名“共产主义联盟(LC)”,但仍遭取缔;当时法国托派重要创始人弗朗(Pierre Frank)领导的“国际主义共产党(PCI)”隶属于第四国际法国支部。
成立之初恰逢托派运动的高潮期,其成员迅速增至8000人,其中87%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自1969年以来,革命共产主义同盟多次参加法国的各级选举活动。
1969年,党主席阿兰·克里文参加总统大选,获得了23.9万张选票,得票率约1%。在此后的历次选举中得票率一般在1%左右。
1974年LC与PCI合并成革命共产主义联盟(LCR)。
1975年,革命共产主义同盟创办了名为《红色》的周报,1976年改为日报,成为法国唯一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托派日报。到目前,《红色》依然受到法国年轻人的喜欢。
1999年,革命共产主义同盟与
工人斗争党结成竞选联盟,成功进入欧洲议会。在2002年的法国总统大选中,两党联盟获得超过9%的得票率,革命共产主义同盟的候选人奥利维亚·贝桑瑟诺凭借简单的竞选口号“奥利维亚·贝桑瑟诺、27岁、邮差”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得了4.25%的选票,成为该党自成立以来所获得的最好成绩。
在2004年的地方选举中。工人斗争党与 LCR 的联盟获得全国 4.97% 的选票。
在200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LCR 仍由奥立佛·贝森萨诺竞选,得票率(首轮选举)为 4.08%,领先
法国共产党、
工人斗争党。
在2008年的全党代表大会上,革命共产主义同盟决定于2008年底到2009年初解散原有的组织和成立新党。在2008年举行的市政选举中,革命共产主义同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地方委员会大幅增加到300多个。800名地方委员会代表同意成立一个全国组织小组,在召开新党成立大会之前承担组织和协调工作。
2008年11月,全国组织小组提交了关于新党的基本原则、党章以及自我定位的三个基础文件草案,把有不同历史渊源、不同斗争形式的左翼派别团结在一起,为新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09年2月5日全国代表大会上,87%的党员投票同意解散革命共产主义同盟。2月6—8日,以革命共产主义同盟为核心的左翼组织召开新党成立大会,53%的代表支持新党命名为新反资本主义党,并确定以手持一个喇叭的图案作为新党的标志。
政治主张
LCR 以马克思主义为宗,更精确地说则是托洛茨基主义。它以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代社会及其流变。LCR 的诉求是工人民主及废除资本主义。它主张将基本工资调高至每月1500欧元,禁止解雇,废止新雇用契约(Contrat nouvelle embauche)并选出制宪议会以创建新共和。这些措施合乎托洛茨基在《过渡纲领》中提出的框架。LCR 也积极支持环保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女权运动。
在2002年的总统大选中,极右翼国民阵线进入第二轮竞选,中左翼政党却失票甚多。在此背景下,革命共产主义同盟认为自己的职责是要把传统的工人运动和新时代工人运动连接起来,探索一条带领工人运动走出危机的道路。2003年11月,全党代表大会提交了一项“建立反对资本主义右翼党”的倡议,呼吁建立一个广泛法国左翼运动组织,不与资产本主义体制内的社民党同流合污,把女权主义、生态主义、反战运动和反全球化运动团结起来共同反对资本主义。与此同时,它开始放弃托派主义的极端主张,从党章中删除“无产阶级专政”等词语,声称自己是代表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