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职业技术学院(Heyuan Polytechnic)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入选
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办学历史
1930年秋,龙川县立乡村师范成立,校址设在龙川县老县城佗城龙王庙。
1933年,龙川县立乡村师范更名为龙川县立简易师范,校址设在龙川县通衢。
1935年3月,经广东省教育厅同意,龙川县立简易师范更名为广东省立老隆师范学校。
1937年,广东省立老隆师范学校从通衢迁至老隆上课。
“文革”期间,广东省立老隆师范学校停止招生。
1973年,广东省立老隆师范学校恢复招生。
1976年9月,学校恢复广东老隆师范学校校名。
1987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东老隆师范学校被确定为“省市共管,以市管为主”的省属重点师范学校,属原惠阳地区管辖。
1988年,河源建市,学校相应划入河源市管辖,面向河源市五县一区招生。
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被定为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加强师资培训项目学校。
1990年4月,经河源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行政级别定为副处级。
1991年,经市编委批准同意,学校设立教务科、学生科、政教科及办公室等四个内设机构。
1996年,广东老隆师范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验收达标。
1997年,广东老隆师范学校被确定为市管学校,财务、人事、业务由市教育局直管,党、团、妇、工会由龙川县代管;同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
2000年,广东省中师停止招生;同年9月学校挂靠
惠州学院招收小教大专文理科班各100名学生。
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老隆师范学校升格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同年9月面向广东省招生。
2002年,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学院为副厅级事业单位,同年成立学院党委,下设机关、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学生四个党支部。
2003年5月,经河源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学校内设八个副处级处室。
2004年3月,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动工兴建,校址设在市区东环路东江河畔,同年9月新校区落成招生。
2005年9月,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迁至市区,新老校区合并;同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
2007年底,学校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下半年,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人数达到10054人,踏入万人校园行列;同年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2010年,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省首批15所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院校之一。
2011年,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省三二分段招生试点院校之一。
2013年,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获得第二批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立项。
2018年,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9年5月,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9月30日,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
2022年8月8日,学校拟立项为广东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2024年12月3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红十字会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院7个教学院部,开设48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院有教职工659人(含在编在岗及聘用人员),其中专任教师57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57人,博士、硕士共379人,双师素质教师431人。广东省普通高校教师创新团队3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拥有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教育部骨干专业3个、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1,省级示范性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0个;高本协同育人试点专业11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5门、20门省级精品(优质)课程33门。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组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76个奖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25项,获奖总数排名广东省第四。学校连续三年(2021、2022、2023)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排名全省前三。因技能大赛成绩突出,学校被授予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院建成广东省博士工作站1个,广东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个,广东省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河源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河源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个,河源市技术应用研究院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80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260多项;出版著作(教材)250多部,发表论文2000多篇,其中核心刊物以上发表312篇;获授权国家专利305件,其中发明专利42件;科研经费总额2800多万元,其中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1200多万元。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4月,学院图书馆图书馆纸质藏书115.02万册。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由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季刊,设有文类、理工类、管理类以及艺术体育等主要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于2013年6月牵头组建了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2021年12月设立了“河源职业教育集团”,搭建了“政行企校、四方共建”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平台,现有成员单位156家。学校与河源市“五县三区”产业园和科技部门实施“战略合作”,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年选派30多名校级科技特派员,组建科技服务团队,服务河源中小微企业200多家。每年选派20多名省、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河源市30多个乡镇开展人才对接和科技服务,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学校先后与江西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和平县技工学校、河源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等省内外7所院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与台湾14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短期交流生项目。
学校积极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美国的康涅狄格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加拿大的温莎大学、澳大利亚的中央昆士兰大学和卧龙岗大学、英国的约克圣约翰大学和北安普顿大学,韩国的庆云大学和大邱大学,以及泰国的格乐大学等。通过国际合作,不断探索并实践“3+1”学历提升、交流生互派等中外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得以持续提升。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释义:学校校徽以“河源”拼音首字母“H”作为主创图形与基本元素嵌于六边形中,将六边形分割为一个“工”字和两个向着两侧的指示箭头,“工”字凸显学校作为高职院校,致力学生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指向两侧的箭头,象征学校办学的开放性、引领性。
释义:校旗为黄色长方形(比例为3:2)旗帜,中央印有学校校徽中文名校名。
精神文化
厚德、强技、奋发、敬业
好学、慎思、勤练、致用
方正、博学、允能、创新
所获荣誉
学院先后被定为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加强师资培训项目学校、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共建单位、省级“客家山歌、花朝戏人才培养公共实训中心。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