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前身是1969年建立的保定地区第一医院附设的卫生学校,1983年改建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医学系,2005年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并入河北大学后,于2006年成立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
学院介绍
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前身为1969年建立的保定地区第一医院附设的卫生学校,1983年改建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医学系,2005年河北省职工医学院被河北大学收购合并为
河北大学医学部,于2006年成立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学院设有
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医学院现下设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学、诊断等19个教研室,其中外科学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神经外科学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临床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结构合理,具有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53%,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48%。
学院有专任教师128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9人,拥有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校级“毓秀名师”1人。心血管内科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为河北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肿瘤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河北省肿瘤放化疗机制与规程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
慢性肾脏病骨骼代谢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和河北省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重点实验室。
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722篇,其中核心期刊71篇,国家级、省级期刊651篇;出版医学著作124部。承担各级科研项目55项,共争取科研经费69.1万元。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厅、市级科技进步奖52项,其中市级一等奖22项,二、三等奖30项。获得科技奖励资金14.5万元,科研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学院领导
临床教研室
解剖教研室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现有8名教师,1名实验员,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5名,高级实验师1名;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名。教师队伍中有1人担任省解剖学会常务理事,教研室半数以上的教师已有10余年从事高等医学教学的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做好精品课程建设的能力,具有主讲多门课程的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环境特殊,实验材料特殊,但教职员工爱岗敬业,为培养高级医学人才而勤奋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005年本课程评为校级精品,主编、参编教材10部,自编实验指导2本,发表教学论文3篇。教研室开展
神经内分泌及相关疾病的科学研究。近五年,承担省级科技攻关课题2项,市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组胚教研室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有专职教师5人,其中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2人;职称结构:教授2人,副教授3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已培养研究生10人。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承担着医学院本科医学各专业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门形态科学。组织学研究正常人体的光镜下微细结构、电镜下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内容分为基本组织、器官系统两部分。胚胎学研究人体发生的过程、变化的规律、
先天性畸形及其成因,内容分为胚胎的早期发生、胎膜与胎盘、各器官系统的发生、先天性畸形等部分。组织学与胚胎学既是两门独立的学科,而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医学生必修课。本科生教学工作在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研室还开设生殖与健康、心里健康与成功人生等选修课。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各位教师团结协作,以科研促学,近五年承担着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多项;发表SCI、核心级论文数50余篇。获得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0项。参与编写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5部。
肺纤维化与生殖是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
病理教研室
病理教研室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一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业务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博士4名(1名博士在读),硕士5名,学士1名。教师队伍治学严谨,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多名教师在校级、院级的讲课比赛中多次获奖,教学也深受学生的好评,教学效果良好。团队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公开发表多篇专业学术论文。
主要承担临床医学、护理医学、预防医学、中药学、中医学、影像医学等专业的病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某些专业的法医学、肿瘤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的教学工作。教研室有符合各专业教学要求的完备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优秀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有完整的供各专业使用的的病理学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和显微互动实验室。配有病理标本室(里面陈列着数百件大体标本)和大量病理切片,能满足各专业开展基本实验的需求。多名教师主编、参编专业教材数部。
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多名教师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医院进修学习,更新了教学理念,使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执教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药理学教研室
药理学教研室现有7名教师,其中教授1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博士在读4人,硕士学位2人。是一支中青年结合充满朝气的学术队伍。近年来药理学科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学科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实力不断得到加强,而未来的学科发展主要侧重于学科教学与科研平台化管理的建设,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协作,积极申报和承担国家级及省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力争产出重大科研成果。同时,努力营造“学术民主、学术自由”的良好学术氛围。本科教学情况:主要承担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中药学专业、中医学专业的药理学教学工作,以及承担
成人高等教育的药理学教学工作。师资情况:本教研室有专职教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博士在读4人,占71.4%,;40岁以下6人,占85.7%,中青年教师队伍结构使得整个课程组充满活力,有利于推动课程建设与发展,并使得专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生理教研室
我校生理学教研室始建于上世纪建校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在教学和科研上不断地走向成熟和发展。教学团队现有人员9人,其中教授2人,占总人数的22%;副教授4人,占44%;讲师3人,占3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占总人数的33%,美国访学1人次。教学队伍,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协作精神好,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较高。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担负着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影像技术、中医学、中药学、检疫、检验等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
生理学教研室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教学艺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教研室教师多次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课件大赛和微课大赛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塑造了一支勇于探索的教师队伍,创建了一套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跨学科、多层次的生理学教学模式。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承担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等本科专业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机能实验2》、《临床病理生理学》等理论、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为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理论研究,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省厅级项目,各层次论文10余篇。教研室共有教师6人,其中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3人。教师学历结构:硕士3人,在读博士1人,本科2人。教师职称结构: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教师年龄结构:50岁以上教师2人,40~50岁教师2人,40岁以下教师2人。教师学缘结构:毕业于
河北医科大学5人,承德医学院1人。
生物化学教研室
生化教研室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7名、讲师2名。博士2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6人。本教研室承担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为本科各专业开设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等必修课;《基因与疾病》、《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等选修课。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过程中仔细研读教材,对于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研室组织集体备课,教师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微寄教研室
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教研室主要承担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口腔和中医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
寄生虫学检验》等课程。现有教师7名,正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博士4人、硕士2人、学士1人。教师队伍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也深受学生的好评,教学效果良好。近年来,教研室承担多项国家省厅级项目,其中
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自然基金2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免疫学教研室
免疫学教研室共有专职教师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在读博士2名。本教实验室承担临床本科(理论34学时,实验28学时)、护理本科(理论51学时,实验6学时)、预防医学本科(理论34学时,实验25学时)的医学免疫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并承担检验检疫本科的医学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的教学。
医用物理教研室
医用物理教研室,现有教师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学历层次为博士2人、硕士1人,本科1人。承担
河北大学医学部本科临床、预防、影像、中药、检疫专业的医学物理学、普通物理学、电磁学的理论和实验课程(以上均为必修课),同时为学生开设了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一门选修课。本室教师治学严谨、有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能过硬,教学效果明显,受到学生好评。同时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与科研工作经验,在期刊杂志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专业教材8部,承担、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4项,其中一项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物教研室
生物教研室主要承担医学部本科和研究生的《细胞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细胞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开展一定量的科研工作,现任教研室主任为杨宏利教授,现有教师5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学历组成为博士1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1人,本科2人。教研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分为两个:一是中国草药成分对糖尿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另一个是环境因素对生殖细胞和
胚胎发育的影响。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索引2篇,EI索引1篇,主持课题十余项。近年来,生物教研室不断探索PBL教学模式,同时利用各种条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齐头并进,“教学相长”。
医用化学教研室
医用化学教研室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名,硕士学位教师3名。教研室承担着我校医学专业本科生化学类基础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任务,开设的课程有《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医用化学》。化学是医学、中药学等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学习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加强学生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为中心,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做到“严肃计划、严密组织、严格程序、严谨治学”。
近年来,教研室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对传统的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引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自制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教研室注重教材建设,参编国家级教材五部;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课题两项;2006年《医用化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教研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五年主持省自然基金三项,局厅级课题9项,校级课题四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索引20篇,EI索引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