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针(Osyris lanceolata Hochst. & Steud.)是檀香科沙针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枝细长,嫩时呈三棱形。叶薄革质,灰绿色,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2.5-6厘米,宽0.6-2厘米。花小;雄花:2-4朵集成小聚伞花序;花梗长4-8毫米;花被直径约4毫米,裂片3;花盘肉质,湾缺。核果近球形,顶端有圆形花盘残痕,成熟时橙黄色至红色,干后浅黑色,直径8-10毫米。花期4-6月,果期10月。
灌木或
小乔木,高2-5米;枝细长,嫩时呈三棱形。叶薄革质,灰绿色,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2.5-6厘米,宽0.6-2厘米,顶端尖,有短尖头,基部渐狭,下延而成短柄。
花小;
雄花:2-4朵集成小聚伞花序;花梗长4-8毫米;花被直径约4毫米,裂片3;花盘肉质,湾缺;
雄蕊3枚,花丝很短,不育子房呈微小的突起,位于花盘中央;
雌花:单生,偶4或3朵聚生;苞片2枚;花梗顶部膨大;花盘、雄蕊如同雄花,但雄蕊不育;两性花:外形似雌花,但具发育的雄蕊;胚珠通常3枚,柱头3裂。
核果近球形,顶端有圆形花盘残痕,成熟时橙黄色至红色,干后浅黑色,直径8-10毫米。花期4-6月,果期10月。
生长于海拔600-2700米灌丛中。在中国云南生于海拔1550-2500米的灌丛及松栎林缘,西藏生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谷、河流旁灌丛及林下。适生于亚热带至暖温带,温暖至温凉湿润环境。喜温暖,也较耐低温,喜湿润也耐干旱,喜光,也耐荫蔽。在年平均气温12.7-17℃,绝对低温-9℃,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的地方,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山地红壤、黄红壤黄壤、棕壤、紫色土、冲积土,甚至燥红土都能生长。
沙针主要用种子繁殖。果实11月至次年1月份成熟,但成熟期很不一致,在同一株树上有成熟果实也有尚未成熟的果实,有发育中的果实,还有幼果和花。成熟果实很明显,容易识别,其果皮为红色,果皮、果肉软化,用手指轻轻一攥,即出现带粘性的液汁,果肉果核即分离。因此采种时,只能采集红色果皮的果实。采集后放入水中搓揉,脱出果核即种子,洗净果肉,果皮等杂质,捞出晾干,即得纯净种子。鲜果出种率52%,种子千粒重平均110克,变动在80克至125克之间。种子可以用湿沙层积贮藏,也可以即时播种,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出苗,幼苗移栽入容器,培育大苗出栽。
沙针适宜于城市面山造林,特别是在比较干燥贫瘠的环境,其他树种生长较困难的地方,用沙针营造水土保持林,很快绿化。公园、住宅小区、风景名胜区也宜栽培。也可供获取香料为目的专业栽培。株行距2米×2米或2米×1米,加强抚育管理,促进幼林成长。
经济:根部含芳香油,气味同檀香,为珍贵芳香油,切屑焚香,亦如檀香。供祭祀焚香和家用焚香。中国民间于节日焚香于厅堂、十分雅致、芳香。树龄越老,芳香油积累含量越高,焚烧时芳香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