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中和,都亭里人,天启年间(1621-1627)
从征贵州阳雀寨有功,封沙溪宣慰,隶属于施州卫(《施州卫志》)。利川县治西南190里为小沙溪,小沙溪西南5里为石龙堡,即土司衙署所在。
黄檄,系黄中和三子,永历时任凤翔总兵官。其长子黄天灿,康熙时四川黎雅营
游击;次子黄天炜,康熙时援剿副将;三子黄天炤,康熙时山东青州营
参将;四子黄天熺,康熙时援剿都司。
袭任之前,曾入施州卫求学,面对土司互相征伐、百姓蒙昧不知礼仪的状态,他屈尊刻苦学习,学生时代即有名望。任宣抚之职后,设官学大兴教育。当时有舍人何东洋,辅佐黄楚昌,多所匡正,改土归流辞官不就。
雍正十三年(1735)自请
改土归流。乾隆二年(1737年)清廷徙黄正爵至
江夏,授予世袭武职
云骑尉,乾隆四十六年(1781)黄正爵之子黄恩荣袭任,官至福建延平
守备。
清光绪年间,尚存“明沙溪宣抚司黄中和墓”,在县西南190里石龙堡;小沙溪之东的大沙溪,有沙溪土司行署,后名“官屋基”,其旁响水洞边有写字岩,刻有“为善最乐”四字。如今,原土司衙门庭院基础及大门残址尚依稀可辨。黄天奇、黄楚昌死后都曾安葬于石龙堡上,黄天奇墓已毁。黄楚昌墓仍掩映在竹林之中,碑不大,但保存完好。墓碑文为:“皇清
诰授沙溪
宣抚使司黄公讳楚昌老大人之墓,原任贵州平远协
都司,乾隆三十二年立。
县西南180里小沙溪有灯明寺,明监察御史何金枝写有《灯明寺记》:“沙溪黄檄,官凤翔总兵,夫人覃氏生子四,俱贵显。忽作
出尘之想,为寺于林中,额曰灯明,长斋奉佛,处之宴如。”何金枝为
麻城人,崇祯时为
监察御史,奉命到沙溪司采办
皇木,明朝灭亡后隐居沙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