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姆斯-乌德-丁·伊勒图特米什
印度奴隶王朝第三任苏丹
沙姆斯-乌德-丁·伊勒图特米什(Shams-ud-din Iltutmish,شمس الدین التتمش,在位时间:1211–1236年)或简称伊勒图特米什(Iltutmish),是印度德里苏丹国苏丹。虽然他的前任库特卜-乌德-丁·艾巴克(Qutb-ud-Din Aibak)建立了奴隶王朝,但伊勒图特米什是德里苏丹国真正的的创建者,因为他巩固了其在印度的位置。
名字称号
伊勒图特米什(Iltutmish)是一个突厥语的名字,意思是“他拥有/拥有的土地”(现代土耳其语:İltutmuş)。关于名字的意义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可能与他出生时发生了月食有关联。他的名字的词源为“altamash”,在古代突厥语意为六十;另一种说法来自他经常被称为“Al-Tamash”,这很可能是一个阿拉伯化的他的突厥语名。
“沙姆斯-乌德-丁(Shams ad-Dunya Wa'd-Din)”作为王的称号(regal title)时,含义为“世界的太阳和信仰(Sun of the world and [of the] Faith)”。
早年经历
伊勒图特米什来自玉里伯里部(Ilbari,钦察一部)的突厥游牧部落,他可能出身高贵。幼年时他作为奴隶被贩卖,据说是因其帅气而聪敏而被兄弟嫉妒,遂将其卖给奴隶贩子。他被带到布哈拉(Bukhara)的奴隶市场,后来到加兹尼(Ghazni),这是古尔王朝(Ghurid dynasty)的西方首都,在那里,他卖到了当时的苏丹穆厄佐丁·穆罕默德(Mu'izz ad-Din Muhammad)手中,在他的王庭中伊勒图特米什赢得了一些名声,很快被任命为苏丹的私人助理。
后来,穆罕默德的副手和奴隶——库特卜-乌德-丁·艾巴克,当时的拉合尔(Lahore)总督,以高达100000唐卡(Tankas,穆斯林在印度使用的银币)买下了伊勒图特米什。他在艾巴克处获得了信任,不久便迎娶了艾巴克的女儿,并历任Tabarind、瓜廖尔(Gwalior)和巴伦(Baran)总督。
德里苏丹
掌权经过
1210年库特卜-乌德-丁·艾巴克在他的首都拉合尔在观看一场马球比赛时意外身亡。效忠古尔王朝的穆齐(Muizzi)埃米尔推举阿拉姆沙成为继任者。效忠于艾巴克的Qutbi埃米尔,邀请时任布道恩(Badaun,北方邦)州长的伊勒图特米什在德里夺取政权。1211年,伊勒图特米什在德里宣称拥有王位继承权,阿拉姆沙前往德里,却在bagh-i-jud战死沙场。
伊勒图特米什与阿拉姆沙之间的冲突,也导致资本从拉合尔到德里的转变。因此,伊勒图特米什可以看作是德里苏丹国的第一位统治者,尽管他是奴隶王朝第三位统治者。
早期挑战
即位后,伊勒图特米什面临一系列挑战。在艾巴克死后,印度王朝的领土分裂。伊勒图特米什控制德里。木尔坦州长(Multan)忽巴察(Nasir-ud-Din Qabacha)也宣称独立。1206年在孟加拉被艾巴克任命为Lakhnauti(孟加拉高达城)州长的阿里·马尔丹·卡尔吉(Ali Mardan Khilji)也在艾伊拜克死后宣布独立,自称阿拉-乌德-丁(Ala-ud-din)苏丹,而他的继任者吉亚斯-乌德-丁(Ghiyas-ud-din)又征服了比哈尔(Bihar)。拉合尔的统治具有争议,伊勒图特米什、忽巴察以及在加兹尼的穆厄佐丁·穆罕默德的养子和继承人由勒都思(Taj-ud-din Yildoz)。由勒都思试图把德里纳入他的控制之下。起初,伊勒杜迷失接受了由勒都思对其的象征性宗主权。印度的王公贵族不满他们丧失独立性,卡瑙季(Kannauj,曲女城),贝拿勒斯(Benaras),瓜廖尔(Gwalior)和加林杰尔(Kalinjar,哈里亚纳邦)等地领主纷纷宣布独立。一些德里埃米尔表达出反对他的统治的呼声。伊勒图特米什展开军事活动,维护自己的统治将其逐一平定。
在1215年,被花剌子模人击败并逐出加兹尼的由勒都思宣称拥有德里的继承权,遭到伊勒图特米什的拒绝,他说道:“拥有最大力量的人享有世界的统治权。遗传继承的原则并没有终结,但很久以前命运就废除了这种习俗。(The dominion of the world is enjoyed by the one who possesses the greatest strength. The principle of hereditary succession is not extinct but long ago destiny abolished this custom.)”伊勒图特米什在Tarain(旁遮普))击败了由勒都思,由勒都思被囚禁在布道恩(Badaun),最后被处死。这结束了古尔王朝主宰印度北部的愿望。
在由勒都思死后,忽巴察已经收复拉合尔。1217年,伊勒图特米什率领他的军队攻打忽巴察。忽巴察试图从拉合尔(Lahore)向木尔坦(Multan)撤退,但在曼苏拉(Mansura)被击败。
蒙古威胁
1221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第一次出现在印度河,他们以闪电般的速度占领了中亚和西亚的国家。蒙古人洗劫了花剌子模王国,攻占希瓦并强迫它的统治者——札兰丁·明布尔努(Jalal ad-Din Mingburnu)逃往旁遮普(Punjab)。
札兰丁·明布尔努攻占了拉合尔和大部分旁遮普。他要求与伊勒图特米什结盟对抗蒙古人。伊勒图特米什拒绝了,他不想与成吉思汗发生冲突,明布尔努与忽巴察作战遭受惨重的失败,于是他从拉合尔撤退,并掠夺了信德省和北方邦,于1224年回到波斯。
权力巩固
不愿意介入与蒙古人的冲突,伊勒图特米什把注意力转向了东方的印度。伊勒图特米什对吉亚斯丁的游说在1225年获得成功。吉亚斯丁接受伊勒图特米什的宗主权,割让比哈尔,并献出了很多贡品。然而,伊勒图特米什离开不久,吉亚斯丁撤销协议,重新控制比哈尔。伊勒图特米什任命自己的儿子奥德(Awadh,勒克瑙)州长纳希尔-乌德-丁·马茂德(Nasir-ud-din Mahmud)解决孟加拉问题。1227年,当吉亚斯丁攻打阿萨姆邦(Assam)时,马茂德突然发起进攻,占领Lakhnauti。吉亚斯丁被关进监狱,然后处死。马茂德在1229年突然死亡,伊勒图特米什伤心欲绝。这导致了1230年孟加拉卡尔吉家族的又一次起义,被平定后,阿拉-乌德-丁·贾尼(Ala-ud-din Jani)被任命为新州长。
伊勒图特米什把注意力转向忽巴察。得到孟加拉地区的伊勒图特米什已显著改善了财政状态,而忽巴察先后被明布尔努和蒙古人围攻早已筋疲力竭。蒙古入侵造成的动荡导致了大量的人口从突厥迁徙印度。伊勒图特米什富裕后的财政允许他招募大军。一些贵族也叛离忽巴察阵营。1228年,伊勒图特米什攻击忽巴察。Ucch被围攻三个月后,忽巴察逃跑,被包围在印度河岸的巴卡尔堡垒(fort of Bhakkar)。当他试图逃跑时,不幸坠入河中淹死。信德和木尔坦分别并入德里苏丹国和任命新的州长。
在1228-1229年,伊勒图特米什收到使者从阿巴斯王朝(Abbasid)哈里发穆斯坦绥尔(Al-Mustansir)的哈里发长袍(khilat)和授权(manshur),表示哈里发对伊勒图特米什印度统治地位的认同。这样的认同是印度的逊尼派穆斯林统治者高度寻求的,以靠它获得宗教与政治合法性和威望。
1236年,伊勒图特米什去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2 03:54
目录
概述
名字称号
早年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