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
2009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沉默的大多数》是2009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王小波。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该作品中倾注了其对中国民众命运的关注,以反讽和幽默的手法直面生活,从一个轻松的角度来解析身边复杂的事态。
内容简介
《沉默的大多数》作者王小波,他所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我们从王小波的长盛不衰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自由主义理念的传播还任重而道远。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的小说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间的阻隔,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刚刚开始识字读书的青年的心灵。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作品目录
沉默的大多数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知识分子的不幸
花刺子模信使问题
积极的结论
跳出手掌心
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
论战与道德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极端体验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理想国与哲人王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百姓·洋人·官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人性的逆转
优越感种种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肚子里的战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椰子树与平等
思想和害臊
体验生活
皇帝做习题
拒绝恭维
关于崇高
谦卑学习班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高考经历
科学的美好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我看老三届
我为什么要写作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
关于“媚雅”
从Internet说起
奸近杀
欣赏经典
我对小说的看法
小说的艺术
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
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
盖茨的紧身衣
关于文体
关于格调
关于幽闭型小说
长虫·草帽·细高挑
卡拉OK和驴鸣镇
外国电影里的幽默
电影·韭菜·旧报纸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
电脑特技与异化
旧片重温
为什么要老片新拍
好人电影
都市言情剧里的爱情
有关爱情片
《祝你平安》与音乐电视
承认的勇气
明星与癫狂
另一种文化
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
电视与电脑病毒
在美国左派家做客
门前空地
卖唱的人们
打工经历
北京风情
文化的园地
个人尊严
君子的尊严
居住环境与尊严
饮食卫生与尊严
有关贫穷
有关“伟大一族”
有关“给点气氛”
生活和小说
驴和人的新寓言
愚人节有感
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
摆脱童稚状态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有关“错误的故事”
与同性恋有关的伦理问题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
我看文化热
文化之争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诚实与浮嚣
迷信与邪门书
生命科学与骗术
王朔的作品
盛装舞步
科学与邪道
男人眼中的女性美
对待知识的态度
虚伪与毫不利己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掩卷:《鱼王》读后
《血统》序
《私人生活》与女性文学
从《赤彤丹朱》想到的
域外杂谈·衣
域外杂谈·食
域外杂谈·住
域外杂谈·行
域外杂谈·盗贼
域外杂谈·农场
域外杂谈-中国餐馆
写给新的一年(1996年)
写给新的一年(1997年)
作者简介
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品学专业。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作品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被人们广泛阅读、关注、讨论并引发了场持久不衰的(王小波热),王小波荒诞不经的想象力和妙趣横生的叙述方式一定会赢得更多的会心的微笑。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11:2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