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1951年4月14日,为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经政务院内务部批准,原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在沈阳修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同年8月正式落成。1999年10月15日改建落成,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金山路50号,占地20万平方米。陵园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烈士纪念广场、烈士纪念馆等设施组成。地处陵园最高点的烈士纪念碑主体高23.5米,是烈士陵园的标志性建筑,碑体正面是董必武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烈士123位。
地理环境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地势居高临下,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23米高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碑体正面是董必武永垂不朽板门店鸭绿江
陵园意义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建于1951年初,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烈士纪念馆、录像厅等设施组成。地处陵园最高点的纪念碑主体高23米,是烈士陵园标志性建筑;纪念碑后松林中安葬着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第及各级英雄模范的志愿军烈士123位。 沈阳抗美援烈士陵园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刚建园时,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为纪念碑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了471字的纪念碑碑文,郭沫若同志为陵园题写园名并赋诗颂扬烈士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烈士所在部队的首长为烈士们撰写了碑文。每逢清明节,辽宁省、沈阳市、驻沈阳部队、辽宁军区领导和各界人民群众都要前来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平时前来扫墓者也是络绎不绝,每年都达十几万人以上,使这里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改建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于1999年10月15日改建落成,是1998年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之一。纪念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1100万元。本馆展出实物201件、照片187张、绘画61幅、录像资料3部。
陵园建筑
纪念碑后面便是烈士墓,分为东、西、北三个墓区,安葬着123 位志愿军烈士。其中,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
在墓区的东南侧有大型画廊和烈士纪念馆。画廊展出国家领导人陪同国际友人来园扫墓以及各界群众和烈士亲属来园祭扫的大幅照片。烈士纪念馆主要展出抗美援朝战争42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武器,荣获的勋章、军功章等珍贵遗物。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着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一批烈士,共安葬了特级、一级战斗英雄123位,解放军烈士43位。陵园于1986年被定为首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发展历史
200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整整50周年。50年前,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13.3万优秀中华儿女,为打击侵略者、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长眠着123位志愿军英烈。在苍松翠柏掩映的烈士陵园里,伫立在烈士墓碑前,思绪倒流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
1951年初,原东北政府决定,在丹东、沈阳等地修建4座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由原东北军区政治部修建。1951年8月,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落成。同年12月10日,移交给沈阳市民政局管理。
初建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坐东朝西、面阔五间的砖砌平房。灵堂内,悬挂着抗美援朝英雄五烈士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的遗像;左右两侧的柜橱里,陈列着烈士们的革命遗物,有副军长蔡正国烈士带有血迹、弹孔的军装,勋章等等。烈士墓地里,共有100余座烈士墓,墓形圆而尖,前置石碑,上刻烈士英名及生前光荣事迹。1963年9月30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由3部分组成,前部为停车区;中部为广场绿化区;后部为瞻仰活动区、陵寝;新建了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陈列、收藏了400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陵园园名由郭沫若题写。陵区中心矗立6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镌刻董必武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背面刻有郭沫若的题诗:“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唤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纪念碑左、右、后面为墓区,共安葬着123位抗美援朝烈士。其中有3位军级干部、10位师级干部,以及团级干部和战斗英雄、模范、功臣。园内栽植松柏等树木4000余株。纪念馆中陈列的烈士遗物有:邱少云烈士生前用过的冲锋枪;孙占元烈士生前用过的轻机枪;杨根思烈士生前作为毛主席的客人,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的请柬;蔡正国等烈士生前荣获的朝鲜一级国旗勋章;蔡正国副军长牺牲时的弹洞血衣,红军长征10周年纪念章;吴国璋饶惠谭等烈士生前的用品等遗物;郭沫若讴歌黄继光、邱少云烈士的诗词手迹等等。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的123位烈士遗体,大多是1951年5月至1955年年底,从朝鲜战场上运送到沈阳的。1951年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修建的同时,便有烈士遗体相继送来安葬。翻开烈士陵园的原始“志愿军烈士入园登记表”,123位烈士的自然情况历历在目;每个登记表上,都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的大印,留有组织部部长谭开云等领导的亲笔签名。
第一位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叫赵兴玉,66军588团团长,1916年出生,四川省达县石岗岭人,1933年9月于达县入伍,1937年12月在山西省入党,历任县大队长、营长、副团长、团长,1951年1月在朝鲜战场牺牲。入园时间为1951年5月,当时的墓地番号为17组5号。
最后一位来到烈士陵园的烈士,是1994年安葬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何渠若。何渠若烈士1920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入党。1973年9月12日,何渠若烈士牺牲在谈判斗争岗位上。
当时,烈士们牺牲后,都直接掩埋在战场附近。运送遗体前,东北军区派出人员寻找烈士坟墓、起出烈士遗体,先运送到丹东部队留守处,用棺材装殓,然后用火车运送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的烈士遗体在丹东来不及装殓,用帆布包裹着运送到沈阳,然后在沈阳入棺装殓。
河南省博爱县许良镇江陵堡村耿式全老人,当年在15军44师供给处当通讯员。1953年2月18日,师政治部高干事对他说,上级指示,牺牲的战斗英雄、团以上干部遗体,都要运送回祖国安葬。命令他参加寻找烈士遗体、护送烈士遗体回国任务。2月21日夜,耿式全和29师张干事冒着敌机、大炮的封锁,重返中线阵地,寻找邱少云烈士的墓地。
邱少云烈士是29师87团9连战士,1952年10月,在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时,在潜伏过程中牺牲。当时,战斗打响后,卫生员上前把邱少云抱了起来。此刻,邱少云已经被烈火烧焦,身体只有小孩大小。邱少云烈士牺牲后,团里给他报了二等功。层层上报到志愿军总政治部后,首长决定为邱少云记特等功,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当时,立二等功的烈士与牺牲战士一样,都集中在一起安葬,邱少云当时报二等功,与牺牲战士埋葬在一起,十分难找。当晚10时许,他们来到埋葬邱少云烈士的墓地,打开手电,一排排、一行行地查看烈士墓的砖记。费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了邱少云烈士的墓葬。当时正值隆冬,冻土一尺多厚,他们挖了半个多小时,才把邱少云烈士遗体挖了出来。
邱少云烈士牺牲不到半年,遗体保存完好,身上穿了一件新棉衣,棉衣口袋里的急救包还是崭新的。翌日,他们又找到了刘光义烈士的遗体,与寻找黄继光、孙占元等烈士遗体的队伍会合。1953年2月22日下午4时许,耿式全他们乘坐5辆货车,将29位烈士遗体运送到丹东七道沟15军留守处操场上。留守处已经准备好29口红漆棺材,将烈士遗体一一装殓入棺。简短的悼念仪式后,根据职务、立功级别,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刘光义四位烈士遗体,当即送往沈阳;其余25位烈士遗体,被安葬在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1951年10月23日,东北人民政府、东北军区同意了《沈阳市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灵柩安葬暂行规定》;1951年12月3日,市长朱其文、副市长焦若愚签署《通告》,颁布《规定》。《规定》的第一条:“凡中国人民志愿军、解放军及其他直接在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之团(或相当团)以上干部,或由军(或相当于军)之领导机关批准的特等英模牺牲病故者,得依本条例之规定入园安葬之。”可见能够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烈士,级别之高。
1953年2月26日,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三烈士的遗体,运送到沈阳,灵柩停放到二纬路与三纬路之间的空场上(即八一公园院内)。沈阳市政府成立了治丧委员会,举行了规模宏大、庄严隆重的公祭活动。据《沈阳日报》1953年3月4日一版报道,从3月3日起,全市各界公祭三烈士三天。公祭三烈士的第一天,各界代表4000余人前去追悼。
公祭三天后的清晨,由沈阳市领导、群众代表在前引灵,三烈士的棺椁装在一辆货车上,缓缓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进发。人们步行从八一公园起程,经过市府广场、惠工广场、到北陵公园门前,再折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当天上午11时许,三烈士灵柩运送到烈士陵园;下午1时许,三烈士灵柩下葬。
1953年5月15日下午1时15分,杨连弟烈士遗体入园,5月16日11时15分下葬;1953年7月4日,杨根思烈士遗体来到烈士陵园,7月5日下葬。二位烈士下葬前,都在烈士陵园举行了追悼大会。
抗美援朝革命英烈在沈阳这块热土上,大多已经安息了50年,成为后人敬仰、激励革命斗志的精神支柱。当沈阳人民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发扬革命先烈大无畏、爱祖国、爱人民的革命精神,把家乡沈阳建设得越来越美好的今天,革命先烈们定会笑慰九泉。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占地面积为24万平方米。陵园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和烈士纪念馆组成,198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陵园中安葬着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等123位志愿军烈士。作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不完全统计,自建园以来,扫墓群众累计超过2000万人次。
然而,这些年来,烈士陵园周边环境存在着脏、乱、差问题,陵园因年久失修破损情况也日益严重。几个月前,记者在去烈士陵园的路上看到,陵园的周边已被平房、小工厂、学校包围,从主要公路下道,要在胡同里拐3个弯才能看到陵园的大门,沿途200米的道路弯曲狭窄,左边简陋平房比肩而立,右边杂草丛生。走进陵园,苍松翠柏交相叠映,一派安谧肃穆的景象,但走进松林墓地仔细瞧,就会发现一些烈士墓因年久失修已破损。这里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烈士陵园的状况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发起“修缮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弘扬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活动,率先为烈士陵园建设开展社会募捐,这一活动立即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省和沈阳市主要领导又相继就烈士陵园修缮、改造工作做出重要批示。2月20日,沈阳市市长陈政高经现场考察,提出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烈士陵园改造原则,初步确定了改造方案,政府将投巨资实施一期工程改造项目。
据了解,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所向有关部门提出的改造方案中,陵园园内一期工程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烈士墓维修、纪念馆供暖设施改造、园区绿化等项。而由沈阳市建委、城建等部门负责实施的陵园周边环境治理、改造项目则先行一步。
陵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改造始于平房、小工厂等建筑物的拆迁。据负责拆迁工作的于洪区房产局拆迁办徐俊成主任介绍,整个拆迁工作于3月1日开始,按计划拆迁有产籍住户40户,腾出空场2871平方米;拆迁无产籍住户15户,腾出空场525平方米;拆迁企业两个,腾出空场1647平方米,全部拆迁工作已如期于3月16日结束。徐俊成主任感慨地说,拆迁工作这样顺利,看得出群众对志愿军烈士一片深情。
此后,将对拆迁后腾出的空场进行绿化,栽上各种苗木,烈士陵园大门前还将新辟一条宽阔的道路,向南伸展直抵东西纵贯的二环路。与此同时,烈士陵园的内部修缮、改造工作也将很快展开:对烈士墓的维修,在保持墓形不变的基础上,将墓穴边沿、底裙脱落的水泥刨掉,对风化的红砖重新砌筑加固后,再按墓形编织钢筋网从上到下进行水泥灌注,水刷石罩面;烈士纪念馆由于建馆时经费紧张,没有安装暖气,冬天低温不利于文物的保护,由于温度低,要想马上启动黄继光堵机枪眼的仿真影像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先通电预热半个小时才行,而此次烈士纪念馆则将安装上供暖设施,原有的问题也将随之迎刃而解;园内绿化还将栽上黑松、云杉等各种苗木。
采访中,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所王福余主任告诉记者,这次修缮、改造不涉及烈士纪念馆的陈展内容,只是他们正在筹备制作一个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半身铜像,拟完成后置于烈士纪念馆内。
春天来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也将现出一派生机。得知烈士陵园将得以修缮、改造,年届八旬的电影《英雄儿女》编剧毛烽老人激动地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像电影里王成那样的英雄战士成千上万,时间会磨灭很多东西,但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些最可爱的人。烈士陵园的修缮、改造是千秋万代的大事啊!”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位于北陵公园的东侧,园内苍松翠柏,气氛庄严肃穆。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党和国家不断投资改善烈士陵园的设施。仅从1996年到2001年,市政府就投入1267万元巨资、市民政局投款156万元,为陵园重新修建了烈士纪念馆、广场和录放厅等设施,对更好地弘扬烈士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1999年10月落成的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2000平米,展出面积1500平米,总投资1100万元。内有12个展室,展出珍贵历史照片181张,烈士遗物240件,录像资料片4部;以常规展出为主,以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为辅,将历史的真实性,陈展的艺术性、场景的可视性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发挥了极大的教育作用。 建园以来,这里的职工始终牢记并认真履行着“褒扬烈士、教育后人”的神圣职责,认真维护陵园的设施和环境,从而使这里长年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翠柏掩映着繁花,苍松覆罩着绿草,丰碑迎接着朝阳,既庄重肃穆,又艳丽活泼,有力地烘托了烈士们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前来参观扫墓者肃然起敬。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198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评为沈阳市“文明单位”,1995年被沈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民政部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被国家民政部、教委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辽宁省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开始被确定为省、市“国防教育基地”,1998年被辽宁省评为“花园式单位”,2001年被中宣部确定为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同年被中共辽宁省委确定为“党史教育基地”。
故事背景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立即出兵干涉。26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的海、空军参战,支援南朝鲜(韩国)军。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派兵,并令美国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没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南朝鲜以“必要的援助”。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美国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在朝鲜的各国部队的提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D.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后由M.B.李奇微、M.W.克拉克继任)。
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
1950年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1950年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1950年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950年10月初美军越过北纬38°线(简称“三八线”),企图迅速占领全朝鲜。1950年10月初,中国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战争特点
1、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交织进行,复杂尖锐,两军较量异常激烈。在一个幅员狭小的战场上,战争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兵器。喷气式飞机广泛使用于战场。战场上的兵力密度、某些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轰炸密度都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战争双方武器装备优劣相差悬殊。美国是世界工业强国,美军具有第一流的现代化技术装备,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实行现代化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中国经济落后,志愿军武器装备处于明显劣势,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坦克部队作战。后虽有少量空军,也只能掩护主要交通运输线。但有巨大的政治优势。
3、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东西濒海、地幅狭长、山高林密的朝鲜半岛北半部,便于实施登陆作战和利用山地隐蔽军队、组织防御,但不便于发挥现代化技术装备的效能和大兵团实施广泛机动。
4、志愿军出国作战,就地补给或取之于敌都较困难,一切作战物资基本上靠国内供应,而且交通工具落后,加之美国空军的封锁破坏,供应困难,作战行动受到很大影响。“联合国军”依赖其现代化装备,能迅速完成补给,保障作战。这些特点,都制约着战争双方的战争指导,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遗骸回国
2014年3月,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28日运抵沈阳。29日,作为见证这一历史事件的志愿者张伟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太原等地的志愿军烈士家属齐聚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拜先烈。
现已确认的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确认的抗美援朝烈士名录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牺牲和失踪的志愿军官兵、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员,以及停战后至志愿军回国前帮助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生产建设牺牲和因伤复发牺牲的人员。这197653名烈士中,也包括牺牲在三八线以南的志愿军官兵。
这些身在异国他乡的烈士,基本集中安葬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墓地。经过磋商,中韩双方于2013年12月19日对坡州的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发掘。2014年3月17日,双方启动实施了遗骸装殓入棺工作,移交中方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共437具。中方将迁回的烈士遗骸安葬于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2014年10月29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苍松肃立,翠柏静哀。43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民政部、外交部、总政治部、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军区、沈阳市委市政府等及抗美援朝烈士家属、老战士和社会各界群众代表800余人,来到陵园隆重安葬今年3月28日以国礼迎回的在韩志愿军烈士忠骨。
2021年9月3日上午,10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2021年12月30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建园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前,参加祭扫仪式的全体成员垂首肃立,向抗美援朝烈士默哀,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属代表及各界人士,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
2022年3月5日是全国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学雷锋、祭英烈、传精神、当先锋”主题教育活动。
2022年9月17日上午10时,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2023年11月24日上午,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安葬仪式。
2024年11月29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43位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英烈魂归故里。
所获荣誉
1998年,列入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之一。
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2021年8月,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23年12月,评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09:07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陵园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