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迈士
湖州书画院原名誉院长
沈迈士(1891-1986),名祖德,以字行,又字曼硕、曼石,别署云巢山人、宽翁,浙江湖州菱湖镇人。著名画家。早年随母学画,后进上海震旦大学攻文学,获学士学位。曾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佥事科任职,参加过与苏联政府交涉收回领事裁判权及东正教教产谈判。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文科讲师、北京古物陈列所副所长。北伐以后,先后任河北省政府和浙江省政府秘书、南京考选委员会秘书、上海市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因对当时政府腐败不满,愤而辞职,以卖画为生。1949年5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聘任为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又被聘为兼职画师。历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名誉理事、湖州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务。曾与沈尹默合作开办书画展览三次,在书画界卓有声誉。
人物生平
沈迈士,名祖德,别署云巢山人,宽翁。湖州菱湖镇竹墩村人,当代著名书画家。竹墩沈氏是吴兴望族沈氏的主要聚居地,千余年来人才辈出,耕读传家,孝悌承世,诗书树业,人文蕴含深厚。沈迈士自幼生长在深厚人文诗书画印收藏极丰的家庭中,从小就随母学画。
沈迈士1914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因谙法文,任职外交部政务司佥事科。1924年5月,中苏两国进行了解决历史悬案的谈判,沈迈士代表中方参加了边界签约谈判。他据史力证、据理力争,不卑不亢,虽收回了部分被占领土,但仍有土地没有收回,重新划定了疆界,签订了《中苏解决悬案大纲约定》。
沈迈士在外交部任职时,还兼北京大学文科法文讲师,北京古物陈列所所长。后因对政府的腐败不满而辞职,1932年回到上海,在震旦大学任历史、地理教员,收入微薄,生活穷困。沈迈士与沈尹默为族亲,按竹墩吴兴沈氏谱系,他俩的高祖沈子木、沈子来是亲兄弟,沈尹默的高祖是沈子来,辈分上是沈迈士同族同房的太公。在北京大学兼职时,沈迈士就与同族沈尹默交流、切磋书艺。后沈尹默辞职回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兼孔德图书馆馆长。中法教育基金会会址就在沈迈士复兴坊住所附近,加上他精通法文,于是沈尹默就介绍沈迈士进中法文化出版委会任干事,又兼任编纂委员会委员,沈迈士才勉强维持生活。
抗战爆发,郭沫若、沈尹默邀沈迈士同去后方重庆,他因母亲有病而留在上海。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进入法租界,孔德图书馆收藏的甲骨文和安特生收藏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等珍贵文物和图书资料,就秘密存放在沈迈士家中保管。解放前夕,有人企图将孔德图书馆的文物运往台湾,沈迈士设法阻拦,才留在大陆,完整地保存在上海博物馆。
抗战胜利后,沈尹默与沈迈士参加了在上海的湖州籍书画家组成的清远艺社,与湖州同行举办雅集、展览。1947年两沈在南京路大观楼举办书画联展,1948年又办过两次书画联展,为生活而鬻书画。
刚解放,沈迈士就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聘任为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与湖州菱湖人徐森玉等一起抢救、鉴定、保护古文物。上海画院成立之后,被聘为画师。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及上海美协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理事,湖州书画院名誉院长。1984年初递交入党申请书,1985年3月,95岁高龄的沈迈士先生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6年4月2日,沈迈士应邀归返故里参加由他题写的“碧浪碑廊”落成仪式。他十分激动、兴奋,96高龄的老人,又没有加以控制,旁人规劝也无效,终因疲劳过度,溘然辞世。
亲属成员
沈迈士祖父沈秉成,26岁中举,33岁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侍讲,兼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安徽巡抚,两江总督。晚年寓居苏州耦园,喜藏书,尤喜金石书画。在苏州与湖州人吴云等知名文人收藏家吟咏交往,对青年吴昌硕照顾提携有加。
父亲沈瑞麟,曾任比利时公使馆随员,后以参赞身份协助公使、菱湖人杨诚之筹办1905年比利时列日万国博览会中国馆,后任代理驻比公使,驻奥地利公使,民国时期任外交总长。后随张作霖出关,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议,伪满洲国祭祀府副总裁等。
母龚韵珊,湖南布政使龚霭人之女,能诗,善书画,花鸟、草虫、人物、山水无一不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09:0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