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灼(1477—1525),字文灿,
苏州府嘉定县清浦镇(今上海市浦东新区
高桥镇)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卒于世宗嘉靖四年(1525),享年49岁。明万历《
嘉定县志》、清康熙、乾隆、光绪《
嘉定县志》、《江东志》有传。
灼自幼聪明正直,
弱冠以治《易经》入县学。弘治十四年(1501)乡试中式,为举人;中正德三年(1508)
吕柟榜,成三甲十名进士,授行人。八月以父棠卒,归。三年服丧期满,擢
浙江道监察御史,清军浙江,以气节自持、忠义奋发、知无不言、不畏强御闻名。时南昌宁王
朱宸濠阴图不轨,结交内外,灼上疏弹劾;正德十四年,宁王果反,朝廷以灼揭发之功,加俸二级。又因刑部尚书
张子麟与宁王信中自称臣,灼亦上疏弹劾,令朝士震惊。
正德十四(1519)、十五年(1520),灼奉敕巡按福建,所至剔蠹除贪,处置驿传,整茸贤祠,毁绝淫祀,部境肃然。为改变福建原有赋税征缴所行“纲银”法之不合理之处,灼大胆推行改革,实行全省官米全部折色解京,民米半征折色之法。于厘正“纲银”之外,灼又创“八分”之法,以保证上供国家物料之所需。二法之行,百姓称便。为表其功绩,诏立乌台坊、豸绣坊,两坊并立于东门望春桥南;绣衣坊立清浦镇西华庵南。
嘉靖初,因世宗始勤终怠,灼引唐
魏征事上疏,直陈四渐:一经筵辍讲,二诘责言官,三数逮有司,四偏信内侍,且曰:朝廷刑狱,内付刑部、都察院,外付巡按、按察司,锦衣官校不宜轻遣。疏上忤旨,下吏部,摘疏中讹字以闻。部议灼意在效忠,不足深罪,只夺其俸。后复议朝廷兴献大礼不合旧制,灼乃率廷臣三百余人恸哭宫门,世宗闻之大怒,下礼部议处。时福建秩满,灼改任江西御史,以倦游,与御史句容曹鍷、昆山
方凤同日上疏乞休。时苏州知府
胡缵宗镌三高士姓名于虎邱千人座白莲池石壁上,时称“三谏”,亦号“三高士”。
灼祖父辅(1434-1505),字良弼,号菊轩,以孝义闻名吴越间,卒后入祀邑忠义孝悌祠。《光绪嘉定县志》卷十八《孝义》有传。父棠,字时政,号友竹。性孝友,父辅病,三年不言,棠侍奉不离左右;辅没,刻木为像,朝夕事之。自奉甚俭,好施予。为棺殓无主之尸,施药济贫人之疾,无善不举。正德元年,崇明巨盗秦璠良为患,巡按御史曾大有、郡守林世远知其才,征聘协捕。棠自具海艘,募壮夫,备器械军粮,擒贼二十余人,不自言功。《江东志》卷之五《孝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