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恪
南朝陈将领
沈恪(509年-582年),字子恭,吴兴武康(今湖州市德清县)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南陈名将。
人物生平
高祖旧友
沈恪是吴兴郡武康县人,生性深沉而富有才干。梁朝新渝侯萧映担任吴兴太守时,征召他为主簿。萧映调任北徐州,沈恪跟随萧映到镇所。萧映调任广州,用沈恪兼任府中兵参军,常常领兵讨伐俚洞。卢子略反叛,沈恪抗御有功,被任命为中兵参军。
陈霸先与沈恪是同郡人,关系亲密,萧映去世后,陈霸先南讨李贲,于是让自己的妻子儿女随沈恪还乡。不久朝廷委任沈恪为东宫直后,沈恪因征讨岭南的功劳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随后派沈恪招集宗族子弟从军。
力战侯景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叛乱围困台城,沈恪率领所部人员退入台城防御,依惯例加任右军将军。叛军在东、西两上方向垒起两座土山攻城,城内也堆土成山对峙,沈恪为东面土山的主将,昼夜抗击。因有战功被封为东兴县侯,食邑五百户。沈恪又升任员外散骑常侍。京城陷落后,沈恪从小路悄悄地回到故乡。陈霸先讨伐侯景时,派人告知沈恪,沈恪就在东方起兵响应。平定侯景后,沈恪到京口拜见陈霸先,当天就被陈霸先任命为都军副。不久,沈恪又担任帅府司马。
平定杜龛
绍泰元年(555年),陈霸先准备诛杀王僧辩,沈恪参与了策划。当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龛镇守吴兴,陈霸先就派陈蒨回到长城,设立栅栏防备杜龛,又派沈恪回到武康,招集兵员。陈霸先杀死王僧辩后,杜龛果然派副将杜泰领兵袭击陈蒨。沈恪这时已经带兵到县城之外捕杀杜龛党羽,陈霸先迅速派周文育援救长城,周文育及时赶到,杜泰逃走。陈蒨于是与周文育一道杀出郡城,沈恪的军队与之汇合,驻扎在郡南。平定杜龛后,陈蒨讨伐东扬州刺史张彪,派沈恪监理吴兴郡,留守后方。
太平元年(556年),沈恪被任命为宣猛将军、交州刺史。同年,沈恪又调任永嘉太守。尚未赴任,又被派去监理吴兴郡。再从吴兴入朝任职。
不忘旧主
永定元年(557年)陈霸先受禅登基时,派中书舍人刘师知召沈恪,命令他带兵进入宫中,护卫梁敬帝离开皇宫,另馆居住。沈恪就推门进去见陈霸先,叩头请罪说:“我曾经为萧家王朝服务过,今天不忍心目睹它的灭亡,我甘愿受死,也不接受这道命令。”陈霸先赞许他的气节,就不再强迫,另外派副将王僧志代替他。
陈朝建立不久后,沈恪便被任命为吴兴太守
镇守会稽
永定二年(558年),陈武帝调沈恪监理会稽郡。正值余孝顷阴谋接应王琳,从临川出兵攻打周迪,于是任命沈恪为壮武将军,率兵翻过东兴岭救援周迪。余孝顷听沈恪到了,就退走了。
永定三年(559年),沈恪升任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智武将军、吴州刺史,从近便的小路去鄱阳。不久,有诏命把沈恪追回,调沈恪代理会稽郡事务。同年,沈恪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忠武将军、会稽太守。
天嘉元年(560年),陈文帝陈蒨继位,提升沈恪担任都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建安、晋安、新宁、信安九郡诸军事,将军、太守二职仍旧。当时的东阳太守留异一直拥兵自重,与时任湘州刺史的王琳相互勾结,王琳被平定后,陈文帝名义上派沈恪接管东阳郡,实力上让沈恪偷袭留异。留异在下淮防御,击败沈恪,沈恪无奈退守钱塘。当时朝廷正因为湘、郢一带的战事,无暇东顾,就暂时安抚留异,不再用兵。同年,沈恪被增赐食邑五百户。
天嘉二年(561年) ,陈文帝征召他入朝为左卫将军。不久又调出京城担任都督郢、武、巴、定四州诸军事、军师将军、郢州刺史。
天嘉六年(565年),陈文帝征召他入朝担任中护军。随后升任护军将军
天康元年(566年),陈废帝继位,任命沈恪为护军将军。
光大二年(568年),调任沈恪使持节、都督荆、武、佑三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沈恪还没有赴任,改任护军将军。
镇守岭南
太建元年(569年),沈恪加任散骑常侍、都督广、衡、东衡、交、越、成、定新、合、罗、爱、德、宜、黄、利、安、石、双总共十八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沈恪赴任还没过五岭,前刺史欧阳纥已经发动叛乱,据险而守,沈恪受阻无法前进,朝廷派遣司空章昭达统率各军讨伐欧阳纥。欧阳纥被平定之后,沈恪才得以进入广州。广州遭遇战火和灾荒,处处都残缺破损,沈恪收集安置流民并加以安抚关切,广施恩惠,岭表地区依靠他才得以平安稳定。
太建二年(570年),沈恪进号镇南将军。
太建四年(572年),陈宣帝征召沈恪入朝担任领军将军。等到沈恪才返回朝廷,却因为路程太远没能按时到达,被有关官员奏劾而免任。
任重北方
太建十一年(579年),沈恪再次职担任散骑常侍、卫尉卿。这年沈恪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假节,监理南兖州
太建十二年(580年),沈恪改任散骑常侍、翊右将军,监理南徐州。朝廷又派遣电威将军裴子烈率领五百匹马,帮助沈恪沿江岸防守。
太建十三年(583年),沈恪被调入朝廷担任卫尉卿,常侍、将军二职仍旧担任。不久加任侍中,升任护军将军。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后主即位,沈恪因患疾病调任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当年沈恪去世,时年七十四岁。追赠为翊左将军,陈后主下旨赏给皇家棺木,接着又出宫前往举哀,丧事所需财物,全部由国库资助供应,谥号为“元”。
主要影响
沈恪与陈霸先同郡,早年又有同僚之谊,陈霸先征讨侯景时,沈恪就在家乡吴兴起兵响应,是陈霸先的心腹将领。陈武帝、陈文帝时期,沈恪先后监理吴兴和会稽,参与讨平杜龛、余孝顷、留异等,为陈朝提供了稳定的战略后方。太建元年(569年),沈恪都督岭南,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岭南恢复稳定。晚年又先后监理南兖州和南徐州,负责沿江防务。
历史评价
姚思廉胡颖徐度杜棱、沈恪并附骐骥而腾跃,依日月之光辉,始覯王佐之才,方悟公辅之量,生则肉食,终以配飨。盛矣哉!(《陈书》)
李延寿:沈恪行己之方,不践非义之迹;子隆持身之节,无失事人之道,仁矣乎!(《南史》)
轶事典故
力救沈文阿
沈文阿与沈恪同宗,善儒学、通经术,深受梁简文帝重用,在梁敬帝时期任国子博士,兼掌仪礼。由于侯景之乱的破坏,当时很多典章制度缺失,沈文阿引经据典重新拟定了各种典章制度。等到陈霸先登基,沈文阿却弃官回吴兴老家了。陈霸先觉得沈文阿不依附于自己,于是派使者去诛杀沈文阿。沈恪当时为吴兴郡守,力劝使者暂免沈文阿一死,并派兵捉拿沈文阿,带上枷锁送往京城,向陈霸先求情。陈霸先说,酸腐文人能有多大影响力呢?就放了沈文阿,并让沈文阿继续做官。
人际关系
儿子:沈法兴,隋末群雄之一。
后世纪念
据浙江省湖州市文史资料记载:沈恪是湖州市德清县东北的东衡村人,沈恪家居贾坞,曾在贾坞筑土郛拒寇。他的墓葬也在县北十五里的东衡境内。
史料索引
《陈书 卷十二 列传第六》
《南史 卷六十七 列传第五十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5 10:1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