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勃(1918年9月30日—2012年1月21日),原名
张豫苓,祖籍
黄县古现村。生于地处
胶东半岛西北部、
渤海湾南岸的
山东省
黄县(
龙口市)。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之后成立了北大工学院
校友会,随后和师大校友会联合成立了北大师大联合校友会,在这一系列的校友会中都被公选为主席。1949年解放之后,沈勃就任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院长。沈勃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其祖父靠个人奋斗使家境逐渐得到改善。
人物生平
沈勃,原名张豫苓,生于1918年9月30日,山东省黄县(龙口市)人。
幼年从师学习国画,为首都城建规划和建筑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沈勃幼时聪慧,6岁在村里上小学,年纪最小但成绩最好,深得老师喜爱。
1932年,沈勃考入黄县县立中学,1935年到北平考上了崇实中学(现北京21中)高中,1937年高二暑假时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人占领北平,因而辍学回乡,在本村当小学教员。
1940年日军又占领了黄县,要求学校进行奴化教育,沈勃愤而辞职,无奈又回到当时日本人干涉还比较少的崇实中学完成学业。
1941年夏,高中毕业,考取了燕京大学物理系最高的奖学金(全国只招4人)。
1943年,沈勃加入共产党,并和
宋汝棼、黄仕琦一起成立了北大工学院第一个党支部。
1945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工学院。1945年毕业之后成立了北大工学院校友会,随后和师大校友会联合成立了北大师大联合校友会,在这一系列的校友会中都被公选为主席。曾任北京市地政局副局长,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院长,北京市规划局局长,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常委、党组成员,城建委员会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
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等职。
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北京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
在做地下工作时,被国民党盯上最终改名成沈勃,这个化名解放之后就再也没有改回来,一直沿用了下来。
1948年任中共北平市委职业青年工委书记。
1949年1月北平解放,2月4日,沈勃被任命为第7区区长,辖区正在市中心,包括天安门广场、东西长安街等。
1949年12月,沈勃被调到北京市地政局任党组书记兼副局长。
1953年,受命组建北京建筑设计院,先后任副院长和院长。
1964年沈勃调市规划局任副局长,但1966年开始了文革,沈勃被造反派打成“
彭真死党”、“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开除党籍,关押囚禁。
1969年,沈勃得到“解放”,恢复了党籍。
1970年被派到北京市建工学校任二把手。
1977年他到市建委工作分管科教处时主持把这座中专提升为大学,即现在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1972年10月,沈勃重组北京市规划局,并于1973年6月提交了总体规划修改稿。直到今天,他们当年绘制的道路红线仍在规划审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77年,沈勃调到市建委任副主任,还兼任市科委和市规划委副主任,顶住压力完成了二环和三环路的建设。
1983年,沈勃到市人大常委会任常委兼城建委主任,克服重重阻力保住了密云水库的环境未被破坏。
1984年,沈勃组织人大委员和有关部门反复调研论证,提出在高碑店建100万吨大型污水处理厂,1986年市人大八届5次会议上,沈勃他们发动121位代表联名提案,终于使项目得到批准。
1988年沈勃70岁时离休,开始闲云野鹤般的潇洒生活。直到2011年12月1日不慎摔倒住院。2012年1月21日晨7时10分,沈勃在北京仙逝,享年93岁。
个人荣誉
新中国著名的建筑师,新中国的
十大建筑中有8个是他主持设计的,其中包括人民大会堂、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京工人体育馆等。
他利用业余和离休后的时间,勤奋创作,多次参加国内重要画展,多次获奖,并于1985年在北京举办个人兰竹画展,于1995年出版《沈勃画集》。作品还为
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等单位所收藏。业绩入编《91
中国美术家》、《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辞典》、《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海峡两岸书画家作品大观》、《世界书画铭录》第一卷、《
世界名人录》(
中国卷2)等辞书。
个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