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河川
位于怀柔北部深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汤河川,位于怀柔北部深山是北京有名的“满乡”。史料记载,从清朝顺治年间开始,以彭姓为主的满族人口就从沈阳城外迁居至此,今天沿汤河川逐渐形成的喇叭沟门、长哨营、汤河口三乡镇,在清朝曾被称为鹰手营、杨木营、胭脂营。汤河川满族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间风俗,拥有二魁摔跤、蹴球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容介绍
从怀柔城区往北沿怀丰路,出河防口,行程一百多华里,这里是一片山间的开阔地。汤河在这里蜿蜒流过。沿汤河向北走,你会依次来到汤河口镇、长哨营满族乡、喇叭沟门满族乡。这两乡一镇绵长近百华里,历史上统称为“汤河川”。汤河川内共有满族人口50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彭姓。这里的山水风光或淡雅飘逸,或雄浑壮美。而300多年形成的满韵乡情别有一番风味。流传于当地的民间传说,生动引人,是人们寻古探幽,一寄情怀的好去处。
满人聚居区
赵书
从北京怀柔往北沿怀丰线走,出长城河防口,行程一百多华里,来到一片开阔地。这里山不高而林密,水不深而长流,沿着汤河再向北走,依次到达汤河口镇、长哨营满族乡、喇叭沟门满族乡。这两乡一镇绵长一百多华里,汤河两岸分布着一百多个行政村和自然村,历史上统称为“汤河川”。汤河川上的两乡一镇共有满族人口5444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彭姓。怀柔区共有两万余满族人。
古代少数民族
喇叭沟门满族乡在北京市的最北部,属燕山的深山,自古以来是少数民族休养生息的地方。古代这里是东萌、匈奴、华夏三个系族活动的三角地带。历史上,它既是北方各游牧民族成长壮大的摇篮,又是华夏诸族与北方各游牧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活跃地域。
近年来,在喇叭沟门满族乡接连发现古人类文化活动遗迹,出土了石核、石镰、石斧等古代生产劳动工具。有关少数民族在此活动的记载,可追溯到汉高祖元年。原在此地游牧的东胡民族被匈奴所灭,其中一支改称乌桓,乌桓全族每年要向匈奴进贡大批牛、马、羊及毛皮,如过时不交,妻子儿女便被掳为奴婢。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击破匈奴左贤王之后,这里的乌桓也从匈奴奴隶制政权的奴役下解脱出来,接受汉封建王朝的管理,受渔阳校尉管辖,该地的乌桓大人每年要到汉廷朝拜皇帝。后来,北方的鲜卑族强大了起来,强占了乌桓所居住的塞外之地,这里的乌桓人随赤山乌桓投附了鲜卑人。三国时期,这里的鲜卑人臣服曹操。魏晋南北朝时,这里属拓跋鲜卑北魏统治。以后又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直到隋唐,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战乱使中原地区生产受到破坏,而这里,由于地处偏僻,免受战乱之苦,成为世外桃源。一千年前,汤河川又成为了契丹人的游牧地,他们用牛羊和中原互市,换来了所需的日用品。1996年在孙栅子村出土了唐代的铜镜、铁锁,说明这里曾是契丹的游牧之地,当时辽朝和宋朝对抗,战争频繁,一部分逃到这里的契丹人,把武器埋了起来,开始过起了和平安宁的游牧生活。辽圣宗时(982年),这里成为辽朝后方,起着平日游牧聚富、战时屯兵应征的作用。1997年,当地满族人在凤凰台耕地时,发现了大批埋于地下的古代兵器,使得当地传说凤凰台乃辽萧太后点兵台之故事更有了依据。由于辽代实行的“斡鲁朵”制,斡鲁朵在古突厥语中是“宫帐”的意思,也就是说,尽管契丹人曾在这里屯兵和生活,由于他们居住的是帐篷,所以地面没有建筑物的遗存,只出土了一些古代兵器证明此地曾有军队驻扎。
明代这里属于蒙古察哈尔部。后金汗王皇太极在天聪九年(1635年)获得了元朝的“传国玉玺”后,第二年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崇德元年,定国号为大清。皇太极虽然当了皇帝,但他终不是统一中国的皇帝,所以在喇叭沟门的满族人中习惯地把努尔哈赤叫老汗王,把皇太极叫小汗王。史书上称努尔哈赤天命汗、称皇太极天聪汗。皇太极称帝后,曾亲临长城各主要慕口进行巡察,汤河川是古北口至居庸关一线富饶平坦之地,传说皇太极曾在此驻跸。
清代满族人
满族介绍
这里的满族人绝大多数为姓彭,满族老姓(哈喇)为董鄂,谱书记载原驻在沈阳城外,始祖彭连1644年随其族兄彭春(康熙年间调任满洲正红旗都统)进关。彭春的曾祖父是努尔哈赤五大臣之一额附和和理之后代。
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廷命尼堪守古北口,石汉守喜峰口,同时派出一支人马驻在居庸关和古北口之间历代农牧屯兵之地的汤河川。彭连长子彭继贵随军前往,携带家眷到达喇叭沟门,为鹰手旗人,属内务府镶黄旗都虞司衙门所管辖。清代的都虞司衙署设在西华门路北,是管理内务府武职官员、兵丁和渔猎采捕等事的机构。据当地老人讲,当时喇叭沟门为鹰手营,每年向宫中送猎物;长哨营为杨木营负责看林场,每年向京城送制造扎枪用的杨木杆;汤河口为胭脂营,专门负责开垦农田,为宫中妃嫔提供胭脂费用。三个营中有两名彭姓千总,每营各设10名鹰手,其余均为无职无役的闲散人(苏拉),农猎自给。按清朝定制,外委千总一般为正八品,最高为从六品,因彭姓千总是其他各姓千总之首,所以官居七品,由本家族人中推举有威望的人担任。
文化特色
汤河川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代战争均未在这里发生过。历史上,它既是北京抵御北方少数民族进攻的屏障,又是北方各少数民族未进入中原这个历史大舞台之前的化妆室和休息厅。古往今来,多个民族都曾在这里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存。满族是定居在这里的民族,三百多年来,生齿日繁。当时,仅喇叭沟门乡就有满族人口3595人,占全乡8500人的42.3%。清代对满族人口有一套管理制度,每家添丁均需到千总家登记人宗谱,汤河川上彭姓满族谱系最为完整。据彭氏宗谱记载,彭姓原系满洲董鄂氏,进关后因同宗族人彭春在反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中“著为头等第一军功”,所以在康熙年间修宗谱时,以彭为姓,按字排辈,以别长幼。
1932年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的“执政”,喇叭沟门的最后一位千总彭明祥在这一年死去,以后再也没有推举千总,这里成了“满洲国”属地。日本投降以后,仍属热河省滦平县。1947年至1951年属四海县,1952年7月开始属河北省怀柔县,1957年在汤河川建立了东黄梁、长哨营、七道河、喇叭沟门、转山子五个满族乡,1958年“大跃进”中组织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时,民族乡被撤销,1985年恢复了喇叭沟门和七道河满族乡。
1997年,喇叭沟门原始森林风景开放,一块刻有“壹善”的摩崖石刻被发现。“壹善”二字每字约80厘米宽、60厘米高,刻石一块9米高的石崖上。“壹善”二字出自佛教涅架经文“修一善心,破百种恶”,取一善破百恶之典。据孙栅子的满族乡民讲,传说此二字出自镶黄旗八王之手,因为“善”字是由“八王廿口”四个字组成,而镶黄旗中称过八王而又有20个子女以上的人只有皇太极一人,因此在旅游解说时,称此字为小汗王皇太极所写。后又在另一块山崖上发现了“三星照户”,出自道家福、禄、寿三星照千家万户之吉祥语,由于字体清秀,认为是庄妃所为。据传说原还有“二箸同心”,出自儒家,表示兄弟二人如同一双筷子那样亲密合作,认为是多尔衮所留,可惜因多尔衮死后被夺爵,此字也早无下落。与此同时发现的,还有鸽子洞内小铜佛一尊,昙云寺内身穿盔甲的干尸一具。
满族人喜欢的吉祥物与汉族有不同的地方,汉族人喜欢用道教中八仙人手持的法物为图案,叫“暗八仙”,以物指人祈求吉祥,用于家庭装饰图案;而满族人所喜爱的“八宝”要明白朴实,他们喜欢的八宝是宝珠、方胜、玉磬、犀角、古钱、珊瑚、银锭、如意。这八样宝贝涵括了金银财宝的方方面面,还有满族人的吉祥物——如意。
喇叭沟门的命名既与此处的地形有关,也与满族人的心理爱好有关。清朝未进关之前,就与藏传佛教有广泛的联系,藏传佛教喇嘛念经时所用的大铜号筒、大鼓、饶、钹等“四大件”和海螺、小手鼓、手铃、铜磬等“四小件”乐器,满族人也均认为是神圣的法器。无论是四大件中的铜号筒,还是四小件中的海螺均属喇叭之类,了解这一点,也就知道满人为什么把自己聚居地之一称为喇叭沟门了。
八月十日,北京怀柔满族民俗风情节将拉开序幕。十多项平时里难得一见的满俗特色活动将搅热汤河川。三天的满族民俗风情节虽时间短暂,但游人可了解和感受满族民俗和文化底蕴。
彭家大院
彭家大院位于长哨营满族乡二道河村,是该地区现存的唯一一座满族古代建筑,相传为嘉庆年间由彭氏后人彭勇所建。
大院依山而建,为中轴对称的三进院格局。头进门是大牌楼,门口朝东,门两边各有一石狮,牌楼内有一个大影壁墙,其两边各有两间杂物房。二进门是一个大门楼,门内东西各有房3间,分别是厨房、粮仓、马棚和碾房。三进门在最里层,有正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及东西两个跨院。正房后有一个两亩多地的花园,花园西北角有一口水井及一座用来祭祀的假山,后花园内有杏树、桃树、梧桐树等各类树木。因彭家大院大影壁墙上题有“祥和堂”三字,当地人又称其为“祥和堂”。
大院正房的墙根由大小相似的14块条石围成,最大的条石有3.4米长;正面的外墙下部以青砖为主,青砖的堆砌讲究磨砖接缝,整齐匀称,上部为制作精美的木格窗户,窗户两侧基本由松木构成,木头上红、绿颜色的漆依稀可辨;后面的外墙主要由石块堆砌、以白灰勾勒而成,结实而美观,当地人称这种墙为“虎皮墙”。整个正房从外观上看,虽然历经沧桑仍然宏伟大气而不失精美。
彭家大院鼎盛时期所拥有的土地达数十顷甚至上百顷,范围上至喇叭沟门帽山下至琉璃庙,可谓家资殷实,富甲一方。据传大院第五代传人彭光桂曾这样夸口说道:“关起门,顶上车,三年不出门,照样能吃喝。”
彭家大院现存的三进门楼,为砖石土木结构,屋顶为双脊,呈“M”型,相当别致,据说门楼的北面曾经被一块木板封住,是为“影壁”,人由影壁两侧出入。木板的上面有一块小型牌匾,正面刻有“国恩家庆”四个字,背面刻有“人寿年丰”四个字,但在“文革”时期被涂抹不清。
经过200多年的世事沧桑,彭家大院已失去昔日的风采,然而,漫步其中,雕梁画栋的房屋以及房檐上随风摇曳的野草,似乎都在述说着大院久远的历史。
岩的传说
崇祯八年,皇太极命多尔衮、岳托等率精骑去黄河以西收林丹汗之子额哲,得到元朝的传国玉玺。皇太极心中大喜,认为这是上天让他能够顺理成章的登上中原皇帝宝座的喜兆。于是再次兴冲冲的率领正黄旗来到喇叭沟门,庄妃和多尔衮也随同前往。他们三个人来到长寿泉边(位于喇叭沟门乡孙栅子村的山窝里),皇太极说:“有了这传国玉玺,我就可以正式更改国名,正大光明的登基当皇帝。实现父汗进军关内,统一全国的大业了。”庄妃和多尔衮连忙向皇太极祝贺。
皇太极说:“在这关键时刻,大家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替明朝的大业。我提议,我们三个人,每个人写一幅字,表达一下现在的心情,然后刻碑传世,让后人记住这重要的时刻。”庄妃和多尔衮连连称善。皇太极望着山岗上的一棵挂满祈福条的大松树说:松树松树万年青,唯有施善才有功,佛法无边奉行善,我题壹善表心情。说后挥毫写下了“壹善”二字,笔走龙蛇,遒劲有力。
皇太极说:“佛经上讲‘一善破万恶’,因此我登上皇位后要以德为本,以善为先,方能收服人心,成就统一大业!”多尔衮马上向皇太极行礼,接着说:“王兄说的极是,但这‘善’还有另解。”皇太极说:“解从何来?请爱弟明说。”多尔衮说:“这‘善’字乃由‘八王廿口’组成,王兄乃罕王之八字,未等罕位之前为八王,现在您正好有二十个子女,这正说明您是万善之主。您顺手写出个善字,这真是吉祥之相,您应荣登崇德皇帝之位真是天意呀!”听了多尔衮的话,皇太极非常高兴,于是说:“十四弟说的好,现在该由你写了。”
多尔衮拿起笔想了想,写下了“二箸相交”四个字,写完后说:松树松树身披红,削木为箸秉忠诚。我助八兄成大业,二箸相交建功名。
多尔衮所写四个字,是甘心为臣,辅佐皇太极之意。庄妃见他兄弟二人如此和谐,于是提笔说道:松树松树高又高,我祝大金根基牢。太平盛世早来到,三星照户乐陶陶。“三星照户”乃福、禄、寿三颗吉祥之星照耀千家万户也。皇太极和多尔衮赞不绝口,随即命人将三幅字分别勒石,列在镶黄旗第五参领周围山岗之上。其中皇太极所题“壹善”刻于吉祥青松之下的石壁上,以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壹善岩”了。
传说因多尔衮死后被贬,故其生前所题“二箸相交”之碑刻也被破坏。目前,皇太极所题“壹善”和庄妃所题“三星照户”尚在,成为喇叭沟门满族乡知名的景观。
满族端午节
康熙皇帝喜欢研读《道藏》中“太上感应篇”,每次读到“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指天曹,言人罪过”时,均觉有不快之感。一次,康熙到孝庄太皇太后那里问安。孝庄太皇太后看到康熙有不快之色,于是问其故。
康熙说:“三尸神居于人脑中,心中和肾中,风起心动念,举手投足都瞒不过三尸神。这使全国臣民均能向善。孙每读三尸二字时,总觉不雅,所以心存不快。”
孝庄太皇太后说:“我听说你最近到三河县奖励彭鹏三百两银子,有这事吗?”
康熙答道:“彭鹏为官清正,不受民钱,又忠于我朝。所以要特殊奖励,以让群臣仿效。”
孝庄太皇太后说:“彭鹏是廉政之官,八旗中又有彭春是骁勇之将,武英殿中彭元瑞是智谋之臣,这‘三彭’均是你当朝的栋梁,何不以‘三彭’代替‘三尸’?彭者,朋也。以‘三彭’替‘三尸’岂不又雅又好听吗?”
康熙听后连连称善,特命人讲“太上感应篇”时,将三尸神改为三彭,其目的不是以“尸”恫吓人,而是以“彭(朋)”诱导人向善。
彭姓满族人乃彭春后裔,奉旨落户在北京燕山深处汤河川,以善德为祖训,和当地人民非常和谐融合在一起,人口很快发展起来。传说天神阿不凯恩都里了解这一情况后,就想试一下汤河川彭姓满族人的心路是否真的向善。有一年立夏节气快到时,他派一天神,扮成卖油老翁,来到汤河川。
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两葫芦三斤。”大家一听这么吆喝,就纷纷按一葫芦来买油。
有一位老汉叫彭正义,听到这种吆喝不对劲,于是对大家说:“乡亲们,老人家把账算错了,如果我们都是一葫芦一葫芦买,老人家就赔了,我们按二葫芦三斤买,老人家卖出两份还可以赚,我们不能让他吃亏,大家说对不对?”
听彭正义这么一讲,这一村子的彭姓人都按二葫芦三斤买油。
油卖完后,卖油老汉说:“大家别走,你们见便宜不占,而怕别人吃亏,彭姓果然是善神之后,快到五月初五了,瘟神要下凡,请大家听我的话,这一天大家在门口插艾蒿和菖蒲,家里人就不得瘟病!”
听老汉这么一说,彭姓人家家在端午节时均插上了菖蒲、艾蒿,而且把这种做法告诉了所有的乡亲。瘟神到了汤河川,见家家插菖蒲艾蒿无门可进,只好灰溜溜地走了。没有瘟病,汤河川人口很快发展起来,越来越兴旺。人们传说:汤河有座一善岩,彭姓忠厚代代传。每年五月端午日,燕山深处会神仙。
这几年,怀柔汤河川地区不断挖掘这些满族民俗文化,依托良好的生态和人文资料,建设满族文化陈列馆,满族八旗文化新村,助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眼下,汤河川满族民俗风情节正在举办,不仅有满族美食、歌舞、编织、体育等多项活动,还首次推出了满族歌舞剧《吉祥汤河》,和大家共同祈福求安,共享和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6 23:20
目录
概述
内容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