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识别简称源识别。对
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判别、解析与评价。只有懂得识别才能更好的区分和防治污染源。
污染源识别简称源识别。对
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判别、解析与评价。污染源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或人体。
污染源的识别应用较多,但均是在
大气颗粒物方面。识别大气颗粒物来源的方法主要是根据颗粒物的
物理和
化学的性质, 如形状、粒度、密度、比表面、光学及电磁学性质等物理性质的不同,通过
光学的活
电子显微技术来识别其来源;用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如
无机元素或有机碳氢化合物,应用受体模型,通过各种计算技术与方法(如富集因子法、化学元素平衡法、
聚类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目标变换因子分析等多变量分析法与类型识别技术等),以获得某观测点(即受体)
大气颗粒物贡献量的大小(贡献率或分担率)。应用受体模型进行污染源识别较多的方法有富集因子法、化学元素平衡法及因子分析法。如在华盛顿市设10个采样点,采集了130个大气颗粒物样品,以27种元素平衡法解析出7种污染源(土壤、煤、、油、机动车废弃物焚烧、汽车、水泥和海盐);在波士顿地区用90个颗粒物样品,根据18种元素用因子分析法判别出5种发生源及其贡献率(土壤、煤、海盐、油、机动车和废弃物焚烧);我国在天津、北京地区也用富集因子法,化学元素平衡法及因子分析法进行过污染源识别,其结果都是土壤和燃煤来源及贡献占首要地位。大气颗粒物成分的变化与来源、气象条件、迁移状况的等许多因素有关,比较复杂。各种源识别方法都各有其优缺点,往往用单一的方法难以区别(如土壤尘和燃煤尘),最好用多种方法综合进行,互相对照补充,经多方面考查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