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江镇,隶属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位于大余县东北部,
章江蜿蜒流经中部,
323国道和
赣韶高速公路(S66)、
赣韶铁路穿境而过,有池江至信丰和池江至广东省南雄市两条省道,是大余县三大镇之一。辖区面积119.20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约4.83万人(2018年),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2019年)。
历史沿革
明、清时属樟斗隘。
民国,属第五区和池江乡。
解放前夕,属池江、云山、双龙、新城4乡。
解放初,属第三区的池江、同心、联村、元龙、团结5乡和第四区的长江、新江、和平3乡。
1952年冬,属第五区杨柳、长江、九水、板棚、联村、新江、池江、团结、高林、同心、杨梅11乡。
1955年,改为池江区。
1956年,属池江、同心、板棚、长江、下坪5乡, 同年9月并入新城区。
1957年2月,下坪乡划归信丰县。同年3月恢复池江区,属池江、同心、板棚、长江4乡。
1958年秋,成立五星公社。
1961年冬,析置长江、杨梅、横江公社。
1962年,杨梅公社并入。
1968年,长江公社并入。
1983年5月,改为池江乡。
1993年7月,改为池江镇。
行政区划
2019年,池江镇下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池江社区、
兰溪村、九水村、板棚村、团结村、高林村、坳上村、庄下村、杨村村、池江村、
长江村、新江村、
杨梅村、同心村、卢屋村、杨柳村。镇政府驻池江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池江镇位于大余县东北部,东邻
新城镇(原新城区的京州、南丰两乡并入),南靠
信丰县油山镇,西连
青龙镇,北连
樟斗镇。总面积119.20平方千米。
地形
池江镇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中部为池江盆地, 间有丘陵山岗。地势平坦开阔,境东南为低山
丘陵,西北部为丘陵岗地,中部为小
平原间有土丘,与
新城镇形成
赣南第二大
盆地。
水文
章水蜿蜒流经池江镇中部,支流有杨梅河、小汾河、板棚河、杨柳河等。
人口
2018年,池江镇户籍人口48333人。
经济
20世纪80年代,池江有耕地面积34984亩,主种
水稻,是大余县主要粮产区。经济作物主要有
甘蔗、
花生、
油菜、
烟、
茶、
柑桔、
瓜果等,长江、九水一带盛产
蔗糖。有小(二)型水库8座,塘坝127处,引水工程158处,提水工程20处,有效灌溉面积31764亩, 占耕地面积的90.80%。1985年粮食总产1680万余公斤。境内有地区农业良种场和县林科所、虫情测报站、池江变电站、县粮食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1985年,池江设有银行、信用社、供销社、粮管所、邮电所、工商所药批站、车站等,有文化中心站、广播站、电影队、供销经理部、服务社、农机站、农具厂、石灰厂、板鸭厂、林场、鱼苗场、繁殖场、建筑队、矿业队、汽车队、搬运队等乡办企业,职工284人,1985年乡村企业总收入223.4万元。群众素有养鸭传统习惯,是大余
麻鸭主要产区。
池江镇以果业、
甜玉米、
生猪、
肉鸭、水产、
优质稻为主导产业,建立了
脐橙、生猪、肉鸭、鱼苗、优质稻、甜玉米等生产基地。
2018年,池江镇工业企业个数共38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0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85年,池江有中学4所,小学21所,在校学生7305人,教师30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36%。
池江镇境内学校主要有
大余县池江中学、
大余县池江中心小学、大余县池江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等。
大余县池江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于2017年9月正式开园,2019年成功申报“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2019年8月评为赣州市“示范性幼儿园”。全园占地面积4200多平方米,配有9个教室和6个功能室(舞蹈室、美工室、图书室、科探室、建构室、生活馆)。
医疗卫生
1985年,池江有中心医院1所(大余池江医院),病床53张,医务人员53名。乡村医疗站20个,乡村医生54人。
圩场建设
池江圩距县城23.2公里。圩期农历二、五、八,是大余县较大集镇之一。境内还有长江圩,圩期古历一、四、七。
交通运输
池江镇境内有
323国道、信(丰)池(江)省道、
赣韶铁路穿境而过。东面新城镇和西面青龙镇都有
赣韶高速(S66)出口。
历史文化
池江境内南靠油山的杨柳、弓里、兰村、板棚、路箕、杉背坑、长江等村是革命老根据地。池江是游击队改编新四军的集中地,民国二十七年( 1938年)池江圩曾设新四军驻余办事处,解放后曾派代表出席全国国庆观礼。
彭坑陈毅旧居:位于池江镇兰溪村彭坑村小组,这栋典型的
赣南客家民居,系当时游击队交通员周三娣的家,房屋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1984年,大余县人民政府将周三娣家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了维修,2006年10月,这里被认定为“大余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3月,被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著名人物
王三重
王三重,字垣斋,今大余县池江镇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登进士,历任广东、龙门、番禺、潮阳知县,后升吏部主事,其为政清廉,为人耿直,不事权贵, 曾两次遭受打击,一次是宦官魏忠贤专权,他不与魏忠贤合污,遂辞官返家。崇祯朝后,他出任文选司郎中,上疏以不询情、不爱钱为选官先务,得皇帝认可,但他却得罪了当时朝廷宰相温体亡,后温体仁指示别人诬告他有贪污罪,谪戍江西信丰县,而在查抄他的家时,只查到6两银子的家当,故当朝一些其他官员也为之不平说:“哪有仅6两银子的贪官” 。数年后温体仁罢相,昭雪垣斋冤案,朝廷召用未行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