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江苏二师,是经教育部、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属普通本科学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坐落于江苏省
南京市,是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承担高校、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和骨干校长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小学校长领航班培训基地和江苏省唯一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等均设在学校。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52年8月,教育部召开中小学教育行政会议,并发出加强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通知;10月,遵照中央及华东教育部的指示,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南京市教师进修学校在南京市建立,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市中学及师范学校在职教师的进修工作,校址设在韩家巷10号,这是江苏省建立的第一个中学教师进修基地。
1953年8月,省教育厅将南京市教师进修学校改名为“南京教师进修学院“,并将专修班“系统提高”的办学方针,改为“面向当前中学教学,以备课为主”的方针;1954年9月,学院在青岛路建造新校舍。
1956年4月,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的一部分改名为江苏教师进修学院(即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前身),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领导,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成为培养、轮训全省中学教师和文教干部的基地,南京市单独设立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
1955年6月,
江苏省教育厅在江苏省晓庄师范举办了江苏省小学行政干部讲习班,地点在南京市中央门外晓庄师范内,主要任务是轮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等教育行政干部,同年8月训练班成立。
1956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将江苏省小学行政干部讲习班、工农业余教育训练班和南京教师进修学院的教育行政干部进修班合并,成立“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址设在南京市草场门原江苏省南京工农速成中学新建校舍内。
合并发展
1958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江苏教师进修学院和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江苏教育学院”,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省17所公办本科院校之一,学院地址分设两处:院本部在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分部先在青岛路1号(中文、史地),后在黄瓜园1号,其主要任务是轮训教育行政于部,并在暑假招收应届中师毕业生。1959年,江苏教育学院在全国省级教育学院中率先举办普通本科教育。
1963年12月,学校与江苏函授大学合署;1966年,“文革”开始,各地师资培训工作遂全部陷于停顿,教师进修学院和教育行政干部学校也相继停办或撤销,“文化大革命”期间,江苏教育学院也受到严重破坏;1969年11月,撤销江苏教育学院,函大农牧部并入南京农学院,其余教职员工及全部物资设备并入南京师范学院。
1978年6月,在全国拨乱反正的形势下,经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江苏教育学院复办并开始招收普通专科生,并借用北京西路15号原江苏省幼儿师范学校校址,属江苏省革命委员会领导,业务上由省革委会教育局主管。
1980年,江苏教育学院迁回北京西路77号原址,边复建、边办学,以办学促复建,加快了恢复的步伐;1982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千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了教育学院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使江苏教育学院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1984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复同意,学院对机构设置进行了一次全面改革,撤销轮训部、文科进修部、理科进修部,改设系或科,实行院系两级领导体制;1986年11月,国家教委复查组复查江苏教育学院,认为江苏教育学院的物质条件比较好,师资队伍质量比较高,办学取得了一定成绩;1989年1月,江苏教育学院召开了复办以来首次、建院以来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总结了复办10年来的办学成绩和经验,提出了今后的办学任务。
1996年,学校恢复招收普通本科生,开始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四年制师范类普通本科教育;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合并组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教育科研、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2003年,学校招收
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师范生;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教育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2013年4月,江苏教育学院改制为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4年12月,学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10月,学校石湫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11月,学校的锡剧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21年7月,经江苏省编办批复,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单独设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办36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17个,非师范类专业19个,涵盖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有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9月底,学校共有教职工887人,其中专任教师645人,另有外聘教师209人,学位结构方面,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58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92%;职称结构方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62%;年龄结构方面,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233人,36至45岁的教师260人,46至55岁的教师115人,56岁及以上的教师37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12%、40.31%、17.83%和5.74%。现有专任教师折合748人,生师比为17.76:1。截至2024年6月,教职工中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督学、省督学、省思政“领航·扬帆”人才、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60人次。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1个,省品牌专业1个、重点专业3个、特色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优秀创新团队各2个,建有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拥有全省教育领域唯一重点培育智库,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3个、重点教材19部,建有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1门。
2022至2023学年,学生在各类高水平的学科、技能类竞赛中获奖363人次;在文艺、体育竞赛中获奖193人次。截至2024年6月,学生近三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文体竞赛奖项900余项,其中“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项;获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奖项104项,获奖总数在全省同类学校名列前茅。
截至2024年6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截至2024年6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与10余个国家(地区)的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建立院士工作站、俄罗斯文化中心、西班牙文化中心和海峡两岸戏曲与国学传承交流基地,获批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与省内外中小学幼儿园、行业、企(事)业及科研院所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300余个。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优秀创新团队各2个,建有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拥有全省教育领域唯一重点培育智库。
研究成果
截至2017年5月,近4年,学校共发表期刊论文1615篇,其中SCI/EI收录169篇,权威核心论文79篇,CSSCI期刊论文116篇,其他核心291篇;承担科研项目39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省部级项目37项,市厅级项目153项,横向项目18项,校级项目159项。
2021年,学校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项。
学术资源
截至到2023年9月30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馆藏纸质图书约137万册;纸质期刊约1300种;本地镜像电子图书83万余册,可利用电子图书508万余册;电子期刊91万余册;2022年图书流通量达到2.39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2509.14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252.92万篇次;拥有知网、维普、万方、读秀、EBSCO、SpringerLink等中外文数据库31个,以教育类文献为特色、中外经典文献为重点,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大多数学科门类。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还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AL、全国师范院校图书馆联盟等组织,积极参与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还是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理事成员馆,积极参与图书馆界各项活动。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是
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面向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学术理论刊物。学报的特色栏目有“学前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等。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是CECHSS教育学科类扩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核心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学校管理》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主办,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协办,面向广大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教师以及教育科研人员的学术性连续出版物。《学校管理》以《治校方略》《文化建设》《课程世界》《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幼教天地》等品牌栏目为支撑,聚焦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引领学校管理发展的方向,探讨新时代学科育人的价值追求和实践操作,拓宽了一线学校管理者的思路,提升了学校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由中英文校名、图案主体、盾形外框组成,主基调为棕色,上方为毛体集字校名,四周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英文全称,中间为图案主体,由表示建校年份的阿拉伯数字“1952”和草场门校区主教学楼图案构成。徽章为题有毛体集字校名的长方形证章,分为白底红字和红底黄字两种形式。
学校校旗为白底红字矩形旗帜,中央印有毛体集字校名,上方配以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崇德、敬业、求真、创新
学校校歌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校歌》。
社团文化
学校是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拥有各类学生社团上百个,内容涵盖思想学术、文化体育、娱乐生活各方面。学校开展了“庆元旦迎新年”活动、“风华杯”大学生辩论赛、校园廉洁文化活动月、十佳歌手大赛、学雷锋活动月等活动。
学校倾力打造师范文化和传统文化品牌,京杭大运河江苏流域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工程获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专题报道;紫金合唱团受邀参加江苏省委省政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音乐会并获得嘉奖;排舞活动获全国排舞锦标赛金奖,获评全国阳光排舞进校园五星级示范学校;学校原创话剧《五四青年周恩来》获紫金文化节大学生戏剧节“风华大奖”;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江苏省“挑战杯”、大学生艺术展演、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江苏紫金合唱节等各类文化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2021年获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特等奖5项,入围全国大艺展5项。
校区情况
石湫校区
石湫校区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新河西路6号,2019年8月启用。截至2024年9月,占地1201亩、建设用地面积94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米、建设总投资17.19亿元,为学校主校区,是一座智慧化园林式校园。校区环境优美,建有全国一流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拥有先进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学生生活便利,宿舍三人间全向朝南,设有空调、热水器、独立阳台和卫生间。学校拥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设有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
草场门校区
草场门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7号,截至2024年9,占地140亩,地处南京核心区域,是江苏省最重要的文教集中区域和新兴文创集中区,文化氛围浓厚。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石湫校区
新校区图书馆借鉴了老校区主楼屋顶为歇山重檐顶这一古典形制,采用现代材料和构造的坡顶做法,利用铝合金型材,用水平线上下错位搭接的方式建成屋面,再通过斜梁传递给柱子,形成神似主楼屋顶的造型意象,金属屋架层层叠合,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使人文的厚重感与建筑的精致感并存,实现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该雕像呈现了陶行知先生与孩童并肩而立的场景,形态自然,表情温和,眼神深邃。传达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基地内,设有展厅锡剧馆、梨园清梦馆、横山书院、戏曲文化空间等,是集教学、研究、展示、交流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实践平台。
草场门校区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老校区教学主楼是1953年由李纪先设计的特色建筑,是南京市著名的民国风格建筑,2008年被列为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其简洁的形体与传统官式屋顶的组合体现了时代特征,也为整个校园奠定了特色鲜明、古朴优雅的格调气息,承载了独特的学校记忆。
红楼始建于1953年,是一座中西合璧、带有民国风格的宫殿式建筑,类似红楼的大屋顶建筑,草场门广场有三座,分别坐落在广场的西南、西北、东北三个角上,红楼是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
校友情况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校友会是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校友自愿结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宗旨是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加强母校与海内外校友之间的联系与情谊,促进教育、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弘扬优良传统,彰显办学特色,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院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