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隶属于广东省江门市,地处江门市东南部,北接蓬江区,南面和西面与新会区相连,东与“世界灯饰之都”中山市古镇镇隔江相望。截至2023年6月,江海区下辖3个街道。截至2023年末,江海区常住人口37.95万人。
历史沿革
江门市市区原分为29个保345个甲,人口67000多人。
1950年10月把市区划分为6个段,每段建立××段冬防委员会,下以10户到30户建立冬防治安小组,各段受江门镇冬防委员会领导。各冬防组织作为团结好人、管制坏人及传达上级指示的群众性组织形式暂时代替旧的保甲制。
1952年3月,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人民政权,设街道办事处,按人口及地方情况划分为水上、河南、北街、堤东、太平、圩顶、仓后、羊桥、沙仔尾9个办事处(北街圩原属石冲乡现划归市区)。办事处属下有6至7个居民委员会,每一居委会辖内有300至600户。居委会属下有17至22个居民小组,每一居民小组管理13至15户。
1957年下半年,办事处合并,由9个并为5个,堤东并太平为堤东,仓后并圩项为仓后,沙仔尾并羊桥为沙仔,水上并河南为水上,北街不动,共为5个办事处。
1958年10月间,水上归并仓后为仓后办事处。
1960年,
人民公社化时于5、6月间将街道4个办事处改为4个分社,即北街为北街分社,堤东为堤东分社,仓后为中区分社,沙仔为沙仔分社,各居委会、居民小组按原来不动。
1961年4月,将4个分社合并为两个公社,北街、堤东并为东区公社,仓后、沙仔并为西区公社,下设管理区,共有9至11个管理区,各居委会、居民小组仍未变动。
1963年3月左右,将2个公社合并为街道人民公社,各管理区取消,恢复1957年时的5个办事处,即北街、堤东、水上、仓后、沙仔尾5个办事处,下属共有43个居委会。
1969年3月8日,由市革委会民事组划出成立江门市民事战线改为江门市民事战线革命委员会。战线属下5个办事处,改为“××区革命委员会”居委会改为“××居民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
1969年下半年,民事战线撤销,街道5个区革命委员会复为江门市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5年初,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撤销,街道5个区革命委员会改由“中共江门市委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
1978年3月中旬,成立“江门市革命委员会办公室街政科”代替“中共江门市委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街道5个区的革命委员会。
1979年11月后,街道5个区革命委员会改为“××街道办事处”,即北街、堤东、水上、仓后、沙仔尾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恢复称“××居民委员会”。
1983年4月,革委会办公室街政科改为江门市街道工作办公室,领导属下5个街道办事处。
1994年8月,城区更名为江海区。
1995年5月,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的滘头、滘北管理区升格为滘头、滘北街道,分别设置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至此,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2个镇和江南、滘头、滘北3个街道,共42个管理区、13个居民委员会、282个村民委员会。
1998年1月7日,江海区人民政府迁址江门市东海路338号。
1999年4月,撤销管理区,改设村民委员会。是年末,全区共有55条行政村、20个社区。
2004年8月25日,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礼乐镇建置改制,由镇改为街道,设立办事处,并开展“村改居”工作。是年末,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江南、滘头、滘北5个街道,共29个社区、34条行政村。
2013年6月,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合署办公。
2014年,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江南、滘头、滘北5个街道。总面积109.16平方千米。全区共有23个社区、36条行政村。
2015年7月,经江门市人民政府同意,江南、滘头和滘北3个街道合并为江南街道。变更后,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江南3个街道。设社区居民委员会26个、村民委员会36个。
行政区划
1994年8月~1995年4月,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两镇和江南街道,共辖43个管理区、14个社区(社区设居民委员会)。其中,外海镇19个管理区(含滘头、滘北),1个社区;礼乐镇24管理区,2个社区;江南街道11个社区。
1995年5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的滘头、滘北管理区升格为滘头、滘北行政街道,分别设置街道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至此,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两镇和江南、滘头、滘北3个街道。共16个社区,其中外海1个、礼乐2个、江南11个、滘头2个;55个管理区,其中外海17个、礼乐24个、滘头10个、滘北4个。
1999年4月后,撤销管理区,改称行政村。是年末,全区共有55条行政村、20个社区。之后,江南社区多次调整,由原15个撤并为6个。至2002年7月,全区共有11个社区、55条行政村。
2004年8月25日,经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礼乐镇建置改制,由镇改为行政街道,设立街道办事处,并开展“村改居”工作。是年末,江海区下辖外海街道、礼乐街道、江南街道、滘头街道、滘北街道等5个街道,共34条行政村,29个社区。
2015年7月,经江门市人民政府同意,江南、滘头和滘北3个街道合并为江南街道。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江南3个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26个、村民委员会36个。
截至2023年6月,江海区下辖3个街道:江南街道、外海街道、礼乐街道。江海区人民政府驻东海路33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海区,是
江门市辖区,下辖外海、礼乐、江南3个街道,总面积109.18平方千米。江海区地处江门市东南部、市辖区中心位置,东与中山市古镇隔江相望,南与新会区睦洲镇相邻,西与新会区会城相连,北与蓬江区相靠。
江海区地处北纬22°29′23″至22°36′23″、东经113°03′45″至113°10′50″之间,是西江下游出海口的要冲。陆路距广州101公里、香港265公里、澳门107公里;水路距广州106公里、香港95海里、澳门53海里。水陆交通纵横,十分方便。2003年,面积110.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2.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3%;水域面积7.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水陆面积比例为1:13.36。
地形地貌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受内、外地质应力的作用,境内逐渐形成北部偏高,中南部偏低,自北向南倾斜的多元地貌。西部白水带一带为丘陵、台地,南部为平坦宽阔的三角洲平原。
在6~10亿年前的元古代,江海辖区与广东省大部分地区一样,处于一个北东---南西走向。在升降活动频繁的大海槽中,至下古生代寒武纪末,由于加里东造山运动,地壳深部岩浆侵入,区内沉积地层局部隆起,后经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了牛山、鸡山等丘陵及南大岗台地、残丘。而滘头—麻园—外海一线以南地区为海陆过渡地带,晚更新世属河流冲积平原,沉积了厚约1~7米的砾石、砂砾、中粗砂、粉细砂等。早全新世初期开始受到海侵的影响,中全新世气温渐渐升高,海平面继续上升,海水进一步深入,晚全新世初期海水仍影响该区。在礼乐镇礼东李树围分布有北东—南西走向,长800米、厚约3米的牡蛎壳堤;外海南山存在海蚀平台及在平台前方平原地层明显分布有
牡蛎壳层,皆充分证明今江海区境内曾为沧海。随着珠江冲积物的堆积,滨线不断前移,海水逐渐后退。至宋代,三角洲平原初步形成。
气候
江海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近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常吹西南季风,冬季东北季风居多。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长冬短,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常青。日平均气温21.8℃~23.2℃,年降雨量1600~2700毫米之间。
春季(2月中旬至4月下旬):冷空气活动减弱,南方暖湿气流增强并向北推进,气温明显回升。降水量增多,间有暴雨、洪涝等。初春常出现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少数年份有热带气旋出现。
夏季(4月末至10月下旬):盛行西南季风,是全年雨量、热量、日照最充足的季节,强对流和雷电天气较频繁,常受热带气旋影响。盛夏,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炎热。冷空气活动早且强度强的年份,9月下旬后会出现寒露风,危害晚稻抽穗扬花。
秋季(10月末至次年1月中旬):受北方冷空气南侵影响,温度逐渐下降,降水减少,晴朗干燥天气多,昼夜温差大,偶有霜冻。
冬季(1月下旬至2月中旬):盛行东北季风。气候寒冷小雨,小寒至大寒为一年最冷时段。由于冷空气频频南下,常出现寒潮、低温阴雨和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日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36%,太阳辐射量占全年的18%。
台风、暴雨、寒潮、洪患时有发生,工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自然资源
江海区土地资源丰富。可建设区域有54.75平方公里,2008年以来可提供的建设用地6000亩,为承接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提供了资源载体。
政治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7.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7.9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00%。全区年末户籍总人口19.4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8.8‰,死亡率7.4‰,自然增长率1.4‰。年末户籍人口的主要构成:男性占47.5%,女性占52.5%;17岁以下人口占21.5%,18-34岁人口占20.5%,35-59岁人口占39.0%,60岁以上人口占18.9%。
民族构成:境内人口以汉族为主。1964年前是纯汉族人口地区。据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只有礼乐登记壮族1名。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个数增加,但人口极少。其中礼乐有壮族、藏族、满族、瑶族各1人。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务工或干部调动,少数民族人口明显增长。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有27个民族,其中汉族185279人,占全区人口的98.02%;有少数民族26个,共3745人,占1.98%。
经济
综述
2022年,江海区地区生产总值302.10亿元,增长2.4%。
2023年,江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06.2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78.36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19.38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为2.8:58.2:39.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093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485美元),增长3.8%。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江海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2%。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下降6.0%;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下降23.0%;民间投资增长9.8%。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5.7%,制造业投资增长30.9%,技改投资增长13.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4%。分类别看,工业投资增长25.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8.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4.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3.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4.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9.2%。基础设施投资中,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类项目投资下降26.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类项目投资下降8.9%,交通运输类项目投资下降28.2%。
2023年,江海区商品房施工面积419.8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9%;商品房竣工面积20.20万平方米,下降67.6%;商品房销售面积51.05万平方米,下降26.7%;商品房销售额40.93亿元,下降22.2%。
财政
2023年,江海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税收收入11.84亿元,增长20.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93亿元,下降9.4%。其中,教育支出4.74亿元,增长1.4%;卫生健康支出2.05亿元,下降3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0亿元,下降5.3%;科学技术支出0.88亿元,下降47.3%。
第一产业
2023年,江海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56亿元,比上年增长4.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21亩,比上年增长2.2%。蔬菜种植面积31982 亩,下降2.3%。粮食产量659吨,比上年增长3.1%。蔬菜产量55173吨,增长1.7%。水果产量7431吨,增长4.2%。肉类总产量51吨,比上年下降8.9%。全年水产品产量29897吨,增长2.5%。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江海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7%。分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3.5%,股份制企业增长5.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3.8%;重工业下降0.4%;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14.5%,中型企业下降11.7%,小型企业增长10.2%,微型企业增长10.2%。
2023年,江海区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9%。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下降8.2%,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26.6%,石油化工产业下降12.5%,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1.6%,新材料制造业下降6.4%,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下降8.1%。先进装备制造业中,智能制造装备下降14.3%,节能环保装备增长63.4%,新能源装备增长17.8%,汽车制造业下降12.9%,重要基础件增长12.2%。
2023年,江海区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8.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6.6%。其中,医药制造业下降6.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7.8%,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14.6%,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7.5%。
2023年,江海区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9.8%。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4.8%。
2023年,江海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3.53亿元,同比下降30.0%,其中制造业利润下降32.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下降39.8%,股份制企业下降2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7.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营业成本为84.98元,比上年增加0.8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67%,比上年下降1.48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84%,比上年末上升1.04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3年,江海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1个,比上年增加2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63亿元,增长16.9%。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5.44亿元,比上年下降1.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70亿元,增长14.9%;金融业增加值13.52亿元,增长9.5%;房地产增加值19.00亿元,下降6.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54亿元,增长6.7%;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7.16亿元,增长5.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5.39亿元,增长0.9%。
2023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60亿元,比上年下降2.2%;利润总额0.02亿元,增长6.1%。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3.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7.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5.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26.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7.2%。
国内贸易
2023年,江海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5亿元,比上年增长6.4%。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7.74亿元,增长5.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9亿元,增长31.9%。分商品类别看,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和食品类增长25.7%,饮料类增长93.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3.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7.9%,汽车类下降5.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6.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9.7%。
对外经济
2023年,江海区货物进出口总额291.4亿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进口总额62.3亿元,下降15.4%;出口总额229.1亿元,下降0.6%。
2023年,江海区实际利用外资1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1%。
旅游业
2023年,江海区旅游总收入7.90亿元。全年接待游客125.51万人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江海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区拥有幼儿园51所,小学20所,中学16所。普通高中招生2748人,在校生7887人,毕业生2444人。初中招生4033人,在校生11238人,毕业生3139人。小学招生6273人,在校生31992人,毕业生4431人。幼儿园入园儿童3332人,在园幼儿1038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100%,高中升学率100%。全年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招生37749人,在校学生74930人,毕业生33111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129人,在校学生199人,毕业生442人。
科学技术
2023年,江海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0.88亿元,比上年下降47.3%。年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03家;全年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8个。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3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8家。全年专利授权量3021件,下降30.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13件,增长14.5%。有效发明专利140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28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江海区拥有基层综合性文体服务中心63个,街道文体服务中心3个,文化馆1个,文化分馆3个,村居社区文化服务站点11个,图书馆1个,图书馆分馆4个,图书馆服务点9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2个,图书总藏量24.28万册。
2023年,江海区图书馆荣获2023“新时代 新征程·我想对你说”线上朗读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奖。龙溪湖阅读中心“国防教育阅读推广项目”荣获江门市全民阅读优秀项目、被评为“江门市儿童友好基地”。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南堡书屋被评为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五邑财记外海面入选2023年广东省非遗手信名单。新增3名传承人为第八批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新增“传统大头佛表演套路”“外海花生饼手工制作技艺”“李氏猪脚姜制作技艺”3个项目为第十批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展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会,新增区满门等8名区级传承人。
体育事业
2023年,江海区拥有3个体育公园,66个文体广场,其中全民健身广场13个,文体小广场53个。公共体育场所总面积为121.94万平方米。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江海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26个,其中医院4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45人,床位555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760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278人,床位515张。
社会保障
2023年,江海区城镇新增就业746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68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67人。全年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4044人。
2023年,江海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65元,比上年增长4.9%。
2023年,江海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2.49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29.01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收入7.2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收入0.82亿元。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18.92万人,比上年增长2.0%。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60万人,下降7.4%。参加工伤保险13.99万人,增长6.8%。参加生育保险13.37万人,下降5.7%。参加失业保险12.59万人,增长1.5%。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4.10万人,下降0.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64万人,增长0.7%。
截至2023年末,江海区拥有社会福利院1间,养老床位800张,收住人数554人;儿童床位500张,收住人数85人。养老院3间,床位520张,收寄养人数280人。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67%,社区服务设施42个。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0.9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0.07亿元。年末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为5.6个。注册志愿者人数5.09万人,注册志愿者人均参与志愿服务时数累计61.74小时。
截至2023年末,江海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9户,人数161人,全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170.5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3户,人数335人,全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368.07万元。
环保事业
截至2023年末,江海区污水处理厂3座,污水管网242.6公里,污水处理能力34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8.5%。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43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2023年,江海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9.7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4%。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9.21亿千瓦时,增长8.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68亿千瓦时,增长2.6%:第二产业用电量 29.17亿千瓦时,增长8.6%,其中工业用电量 28.59 亿千瓦时,增长9.0%;第三产业用电量5.04亿千瓦时,增长 10.1%。城乡居民用电量 4.32 亿千瓦时,增长 7.5%全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9.0分贝,优于国家区域环境噪声2类区昼间标准;道路交通干线两侧昼间等效声级为68.6分贝,符合国家4类区昼间标准。
交通运输
江海区是
江门市的区域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毗邻香港、澳门,交通便利。水路距澳门53海里,离香港96海里,有高速豪华客轮航班往返港澳,单程只需2个小时。附近有广州、深圳、珠海、澳门等大机场。区内的货运港口是国家级口岸,广东省第二大内河港、国家一级港口——新会港,距江海区仅12公里。江中、江鹤、江珠三条高速公路交汇于区内,广珠城际轻轨穿境而过并在区内设有三个站点,江海区已成为江门的东大门。
风景名胜
江海区是辛亥革命先驱国叔陈少白先生的故乡,其故居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内有佛教名寺茶菴寺(六祖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与自然最佳结合林的主灌河生态防护林、白水带旅游度假区等名胜古迹。
江海八景:江海区组织开展“江海八景”评选活动,通过评选该区八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最终评出“白水龙光”、“少白故居”、“五祠泽香”、“茶庵古寺”、“绿海丹心”、“釜山明珠”、“江南雅韵”、“羽林春秋”等8个景点为“江海八景”。
茶庵古寺
茶庵寺又名六祖寺,坐落于江门市江海街道五马归槽山麓,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唐代高僧一行禅师,曾结庵小住,名曰“茶庵”。茶庵建成后,经过大小修缮不下十余次。历来供着六祖惠能大师、观音、伽蓝等塑像。寺前筑有“洗衲池”、“关刀池”、“拜佛亭”、“化字炉”以及一石门牌坊。牌坊前面刻有“小朱明洞”四字,后面刻有“佛境”二字,都出自清代名人手笔。茶庵寺后山,有辛亥革命四杰之一陈少白先生之墓。20世纪80年代初期,市政府十分重视这一文物古迹的保存,把茶庵风景区命名为“茶庵公园”,列为江门市风景区之一。1981年以来,江门市市政府、江海区政府不断拨出款项作修葺和扩建茶庵。经过几年的努力,原有的古迹已经修葺一新,且还新建了一批亭台楼阁,开设了茶厅餐馆,又开辟了一个可供划船玩乐的人工湖。
白水龙光
白水带旅游度假区有一溪、三泉、五山环抱,总面积有700余亩。一溪即麻溪,三泉即红桃泉、龙口泉、涤净泉。五山即大华山、锄头山、松仔山、红桃山、葫芦山。白水带旅游度假区有40余座山峰,风景区内有溪旁山麓、姻缘石及密密麻麻的鸭脚木、相思树、山松树等百年以上的老树,浓密遮天。江门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拨款新建混凝土公路,并竖起雄伟的前后门楼牌坊,增建了亭台石桥,还建起了一座有现代化设备的餐厅及抱翠画廊。景区除了原建有的水月宫、三圣庙、龙母庙、江天一览凉亭、青云桥、姻缘树、采莲船等遗址古迹,还增建了香港回归亭、澳门回归廊、龙光塔、餐厅等景点和旅游设施。
江南雅韵
江南文化广场位于东海路与江海路交叉口东侧,是江海区重要的文体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广场规划用地面积3.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该工程主要包括表演舞台、健身广场、活动场地、休闲步道及广场四周环路等,并配套路灯、园林景观、停车场、公厕、化妆间等设施。工程于2005年11月28日正式开工,2006年春节前完成并投入使用。
羽林春秋
江海区礼乐街道礼东主灌河沿岸遍种落羽杉,具有“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田园风光的现代生态旅游景观。全长4公里的主干河,将礼东分为东西两边,支长30公里,使礼东呈现河直、路直、基直、林带直的田园林网化新貌。早在1995年,礼东主灌河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与大自然的最佳结合”。主灌河生态林带由3万多株杉树和少量蒲葵组成,株距不足0.5米,株高平均超过10米,组成了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抗击
台风、龙卷风和暴潮的侵袭,保障当地农业生产。主灌河沿线,蔬菜新鲜,水产丰富,花木奇异,水果飘香,被广东省评为“省级农业生态示范区”。主灌河旁边,有丰泽园、桂花园、杨桃园、顺水楼、荷花世界、吉田美食等10多家田园美食企业连绵十里,成行成市。
绿海丹心
绿海丹心即陈少白广场(江海绿化广场),位于东海路与金瓯路的交汇处,规划总面积262.65亩,交通便利,规划将设置中心广场、图书馆、会议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配套设施。
五祠泽香
外海五大祠是外海陈氏宗亲的祖祠,建于赤岭山下,朝列莘隐陈公祠(始祖)、泉石祠(4世)、桃溪祠(5世)、定息祠(6世)、筠轩祠(3世),统称五大祠。五大祠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五大祠堂紧密相连,横列成排,面积约4100平方米。2000年9月25日,五大祠被市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27日,五大祠由江海区政府移交给外海镇管理(现为外海街道)。外海街道计划将五大祠内的朝列大夫祠作为陈氏的纪念馆;将桃溪祠建为外海发展史展馆;定息祠建为民俗风情馆;筠轩祠作为外海文化展览馆;泉石祠建为爱国主义教育展馆。
釜山明珠
釡山明珠即
釜山公园,位于美丽的蓬江河东南岸,倚邻秀美的白水带风景区,从江门大桥至白水带公园入口处,规划面积为10.34公顷,是集生态、景观和休闲于一体的滨江公园。釜山公园建筑格调为开放式的休闲性公园,由釜山景观瀑布、景观平台、中心广场、航模基地、滨江大道及“七大星月”等组成。内设园林小景、滨江走廊、亲水平台、喷泉步道、景观廊、休息廊、花架等,配备了高级的音响和路灯灯饰。
少白故居
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由中国民主革命先驱
陈少白自行设计。故居分两处,一桥(白桥)相隔。桥的一边是“白园”,另一边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于1929年,1931年落成。自陈少白逝世后,其家人多旅居外地,楼宇日久失修。1991年春,外海镇政府(现外海街道)对“白园”和园内的“莎萝坪”、“粥锅亭”、“瞻云台”等建筑,以及“三合院”和院内的“亚字楼”等都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居内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使故居还其原貌。
外海沿江海鲜食街
位于
西江河岸,总用地面积230亩。上世纪90年代,以生猛河鲜作招徕,曾被海内外誉为外海的“柬埔寨”。据一位“老江海”回忆说,2000年时,如今的外海沿江海鲜食街所在之处还是一片荒地。2000年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下,外海沿江海鲜食街逐渐形成,不仅越做越旺,更吸引了不少中山古镇的人到这里吃饭。政府已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完成了食街主干道路及下水道、绿化、街灯、休闲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计划兴建临江观景台6个,停车位1000多个,公共绿化休闲区15万平方米,发展海鲜酒楼、娱乐休闲中心13家。
江海路滘北食街
10多年前,因
滘北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海鲜城酒家、南海渔村、顺德渔村、同乐酒家、江湾大酒店、黄鳝饭等10多家饮食企业便先后落户江海路沿线。经过10多年来的滚动发展,这些酒楼不断增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南海渔村、顺德渔村、假日农庄、同乐酒家等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饮食企业,滘北也成为江门颇负盛名的饮食业聚集地。2005年,滘北又引入了三星级的江湾大酒店,建设了南粤酒店,江海路沿线的饮食服务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地方特产
外海面食
外海面以其制作精细和独特的风味而远近驰名,历经数百年代代相传,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外海面食落爽滑兼“弹牙”,并伴有靓面加鲜
鸡蛋的清香,口感十足。做外海面除了用靓的面粉加鲜鸡蛋按一定的比例精心配制外,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和面后用“竹升”压面团以增加面的筋度,这样做出来的面条就弹性十足。
外海花生饼
外海花生饼是外海历史悠久的小食之一,驰名五邑地区,是使用传统制作方法,用精选的花生、优质的白砂糖精制而成。绝对不含防腐剂和色素,是健康的绿色食物,在常温下可保质约十天。
著名人物
陈少白
陈少白,广东江门外海人。21岁入
香港西医书院。与
孙中山、
尤列和
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1895年入
兴中会,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1900年奉孙中山命回
香港办《
中国日报》,宣传革命。1905年任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1911年任
广东军政府外交司司长。1921年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大本营参议。之后辞职回归故里,致力家乡建设。
陈占勤
陈占勤,1927年9月生,广东省江门市外海镇人。解放前,参加
中国共产党,从事外海地下交通站的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共三江区、棠下区委书记,中共
新会县委文教部、宣传部副部长,
中山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山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伍蠡甫
伍蠡甫,广东新会麦园乡人(现属江门市外海镇麦园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出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美术理论家、西方文论专家、文学家、国画家。历任上海
复旦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外国文学系主任,被
中国公学、
暨南大学等多所大学聘为外文系教授,并任黎明书局副总编辑,曾被
北京故宫博物院聘为顾问。
陈湛铨
陈湛铨,江门市郊区外海镇松园里人。生于民国五年,考入
中山大学。越年,在
贵阳就任
大夏大学文学院教授。后任珠海大学中文教授,1949年,随珠海大学迁往
香港。
荣誉称号
2022年12月27日,江海区入选全国第一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2022年12月29日,江海区入选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3年1月,江海区被命名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