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饮内停
病症名
水饮内停证指对人体水液运行输布失常,水停为饮,水饮聚积于机体胸腹、胃肠或四肢等不同部位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定义
水饮内停证又称水饮停聚证,常因阳气虚弱,气化不利而致,与肺、脾、肾、三焦关系密切。由于水液停积的部位不同,受侵脏腑不同,故其病机及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
分类
根据水饮停聚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四类:①水聚于肠胃的叫“痰饮”;②水聚于胁下的叫“悬饮”;③水聚于胸肺的叫“支饮”;④水溢于四肢的叫“溢饮”。
临床表现
主症表现为咳出清稀痰涎,喘急倚息不得平卧,或咳嗽痛引胸胁脘痞腹胀,胃中或肠间有水声,泛恶欲呕。次症表现为眩晕心悸,咳喘,胸闷气短,口不渴,四肢水肿,食欲减退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
机制分析
肺、脾、胃、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如若其功能障碍,可致水液停聚于体内而发生本证。由于所停部位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也有区别,若在上焦胸中,则有肺失宣降之咳喘、咳痰之症;妨碍心主血脉功能,则有胸闷心悸表现;若滞留于肠胃,使其气机失于和降,故有呕恶、食欲不振等症。舌淡苔白腻,脉弦或滑是体内有痰饮水湿的典型特征。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肺、脾、肾、三焦气化不利为主要病机。
②以咳喘、咳痰及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为主要特点。
③还要辨清其所停部位。
本法常用于对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眩晕等病的辨证。应与水湿泛滥证、痰证相鉴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4 07:38
目录
概述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机制分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