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Palmer)是水韭科水韭属多年生沼地生蕨类。植株高15-30厘米;根茎肉质块状,向上丛生多数向轴覆瓦状排列的叶;孢子囊椭圆形,具白色膜质盖,大孢子囊常生于外围叶片基的向轴面,小孢子囊生于内部叶片基部的向轴面;孢子期5月下旬至10月末。因其形状像韭菜而得名。
植物学史
学名种加词“sinensis”意为“中华的”,中文名因其形状像韭菜而得名。
分子生物学、染色体及形态方面的证据显示,本种为
四倍体(2n=4x=44),可能为
异源多倍体,即杂交起源于
台湾水韭和
云贵水韭。
形态特征
多年生沼地生植物,植株高15-30厘米;根茎肉质,块状,略呈2-3瓣,具多数二叉分歧的根;向上丛生多数向轴覆瓦状排列的叶。
叶多汁,草质,鲜绿色,线形,长15-30厘米,宽1-2毫米,内具4个纵行气道围绕中肋,并有横隔膜分隔成多数气室,先端渐尖,基部广鞘状,膜质,黄白色,腹部凹入,上有三角形渐尖的叶舌,凹入处生孢子囊。
孢子囊椭圆形,长约9毫米,直径约3毫米,具白色膜质盖;
大孢子囊常生于外围叶片基的向轴面,内有少数白色粒状的四面形大孢子;小孢子囊生于内部叶片基部的向轴面,内有多数灰色粉末状的两面形小孢子。孢子期为5月下旬至10月末。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在浅水池沼,塘边和山沟淤泥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6.5。分布区属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较寒冷,1月平均气温为2-7℃,7月平均气温为27-29℃,1000-1500毫米。主要伴生植物有节节草、糯米团、莲子草、水蓑衣及鳢肠等。
分布范围
中华水韭为中国特有珍稀植物。曾经分布广泛,但现已从大部分栖息地消失。分布于中国江苏(南京)、安徽(休宁、屯溪和当涂)、浙江(杭州、诸暨、建德及丽水)、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其中浙江的居群约占全国居群总面积一半以上。截止2023年,杭州市余杭区
娘娘山的中华水韭居群分布总面积达300多平方米,数量约2万多株。
繁殖方法
可试行孢子繁殖法。分生繁殖时可带根整株移植于水湿环境,适量给水,避免干旱及水深过度,同时又要防止蜗牛及其它虫害。
主要价值
科研
水韭属为
水韭科中现今仅存的
孑遗属,起源可追溯至泥盆纪,是演化时间最长的水生
维管植物。其所属的
石松类也是所有现生维管植物中起源最早、演化历史最长的一支,同时是现今仅存的具有
小型叶的植物类群,对于了解地球生物多样性、土壤形成和
二氧化碳固定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在陆生植物系统演化方面具有关键的研究价值。
生态
沼泽指示植物。
经济
可做绿肥、饲料。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濒危。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2004年——濒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1999年8月4日——Ⅰ级。
列入《
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1年9月——濒危。
种群现状
濒危种。分布于长江流域下游局部地区。由于农田生产建设和养殖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变迁和水域消失,该种在许多地方已不复存在。
濒危原因
中华水韭屯溪居群的生存正面临威胁。
一是当地农民已在居群附近放牧,因居群所处位置地势低洼,水草丰富,水源充足,马尾松林能遮当阳光,交通便利,是放牧的好地方。在居群周围放牧不仅有家畜闯入的可能,而且还给其它物种入侵创造了条件,使中华水韭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是分布地有大量的五节芒侵入,幼嫩的五节芒是牛爱吃的饲料,且五节芒又为高大草本,生长旺盛,较耐践踏,而大部分时间无水浸泡,只是土壤持水率较高,非常适宜五节芒的生长,因此极有可能被五节芒全部占领,另外分布地还有河柳生长,中华水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
三是附近的居民有时将生活垃圾和死动物抛入其中,造成水体污染。
四是紧临居群有家禽养殖业主从事家禽养殖,一旦养殖业主和该居群土地承包人达成使用土地协议后,这里极有可能成为饲养家禽的场所。
五是由于绝大部分居民不知道中华水韭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意义,这里又紧接市区,人为的无意识破坏正在日益加剧,如堆放各种垃圾,建筑业主租用土地作为建材堆放场地等。
保护措施
建议有该种分布的自然保护区、风景保护区应列为保护对象,或在栽培条件下加以保存和繁殖。杭州植物园已从原产地引种保存在水生区内。
将中华水韭屯溪居群的这块湿地保护起来,停止山谷两侧的山坡和山谷作为农业用地和牧地使用,森止在居群内和周边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活动,划出一定面积建立保护区,因为耕作、除草、放牧,施农药、化肥等生产建设活动都会对中华水韭及其生境造成伤害和破坏。
将其竞争力较大的物种剔除,给中华水韭留下更多的生存空间。
居群四周用铁丝网围起来,防止不法采集和畜禽闯入啃食、践踏。
修补堤坝,防止漏水,以满足中华水韭有性繁殖及其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
中华水韭居群周围有大面积水田退耕还林和少量弃耕农田,可考虑将部分中华水韭植株移植于此或将从居群内流出的水引入这些区域,以扩大居群面积和数量,提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发现记录
2023年11月,在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和九江市林业局组织的中国科学院专家团队植物科考过程中,植物专家在地处九岭山脉深处的武宁县新宁镇西海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油茶基地里,意外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的野生植物——中华水韭。这也是九江地区首次发现活体中华水韭。
2024年11月,在黄山市休宁县开展的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安徽大学的调查团队在月潭湖镇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