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梯度,又称水力坡降或者水力坡度。指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
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或为克服摩擦力而使水以一定流速流动的驱动力;或为在含水层中沿水流方向每单位距离的
水头下降值(任意两点的水位差与该两点间的距离之比)。
水力梯度是指沿水流方向上单位渗透途径上的水头损失。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阻力,不断消耗机械能,产生水头损失,沿流线方向水头损失最大,水头值下降最快,水头线永远是一条下降的曲线,水头线上某点的曲率,即为该点的水力梯度。或者说水力梯度就是沿地下水流方向上单位渗透途径上的水头损失。在土力学或水力学中,
渗透系数、
潜蚀破坏等都与水力梯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渗透系数也称水力传导系数, 是指饱和多孔介质单位水力梯度时的渗流速度。渗透系数不仅取决于岩石的性质(如粒度成分、颗粒排列、充填状况、裂隙性质及其发育程度等, 而且与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容重、黏滞性等) 有关。渗透系数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反演以及室内实验等方法求得。实验室测定渗透系数可以通过达西定律等方法进行计算。达西定律也称线性渗透定律, 是研究渗流和介质渗透性与水力梯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重要定律 。一般说来, 根据达西定律,渗透系数与水力梯度之间无相关关系, 但从一些实验研究中发现, 水力梯度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渗透系数是有影响的。当水力梯度较小时,随着水力梯度的增大,渗透系数逐渐减小;渗透系数的变化速率随着水力梯度的不同而不断变化,水力梯度小于0.25时渗透系数的改变较大, 当水力梯度大于0.25时渗透系数基本稳定;粗砂介质中水力梯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最大, 中砂次之, 细砂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最小。
潜蚀破坏是指水流在一定水力梯度下产生的较大的动水压力冲刷、挟走细小颗粒或溶蚀岩土体,使岩土体中的孔隙逐渐增大,甚至形成洞穴,导致岩土体松动或破坏,以致产生地表裂缝、塌陷、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在黄土和岩溶等地区的岩、土层中最易发生潜蚀作用。潜蚀作用有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潜蚀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两点:一是有适宜的岩土颗粒组成;二是有足够的水动力条件。潜蚀作用的结果是导致岩石土体结构松动甚至破坏。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一般是同时进行的,且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化学潜蚀是指潜蚀作用的一种。是水流从岩土中溶滤并带走可溶盐类,削弱岩石内部联结,使岩土松散的现象。例如,在水库工程中,库水作为一种溶液, 在向坝基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水与坝基岩石之间、水与帷幕之间、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坝基水质特征的形成是这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它可能引起坝基软弱岩层的化学潜蚀 (包括对帷幕、混凝土的侵蚀)。化学潜蚀常为机械潜蚀创造了流通条件。
地下水渗流产生的动水压力小于土颗粒的有效重度,即渗流水力坡度小于临界水利坡度,虽然不会发生流砂,但是土中细小颗粒仍有可能穿过粗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渗流携带而走。时间长了,将在土中形成管状空洞,使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加,这种现象称之为机械潜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