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变
汉语词汇
“民变”最初指下层群众(主要是农民)进行的具有某种正义性、以暴力聚众反抗朝廷的行为,历史上最早民变是西周时的“国人暴动”,“九传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此千古民变之始”。吴雁南认为民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
解释
1、旧指民众暴动。
学界认为“民变”包括乡民进行各种形式的聚众反抗斗争,包括农民起义、暴动、毁学、闹县署等,是无组织的大众集合行为向有组织的集团斗争发展。
出处
民变一词较早出自《金史》,上记“(宣宗至宁三年)西京军民变,遣官抚谕之”。此后,“民变”一语在正史记载中不断出现。
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周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此乃千年民变之始。”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苏城 人﹞游冶子弟,怀毒蓄机,日伺倭来,里外合应,幸早发之,犹尚烧官寺,劫狱囚,哄然一逞,则民变之渐矣。”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袁可立)徐取倡乱不情者寘之法,民变遂定。”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既知 英 、 奥 、 德 、 意 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团总老爷害怕我们游击队和民变武装,一到黄昏就爬上山去,钻在桃花寨里。”
参考资料
民变的出处.中华文史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08 16:55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