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简臣(1848-1925),又名恩鎔,字羽仪,湖南
湘潭人。为
毛泽东的房叔祖父。他是1881年二修《韶山毛氏族谱》的缮写和校阅以及1911年三修族谱的编修。他为后世称道的是,他曾经是
毛泽东的塾师。
毛简臣受父亲影响,发奋攻读,终于考取
秀才(附生)。曾在著名湘军将领
左宗棠手下充当钱粮师爷,见识过祖国大西北风光和抵御英俄侵略军的壮烈场面,1900年,也就是
毛泽东7岁时才回到韶山,种田兼教书。1909年秋,已辍学三年之久的毛泽东经力争重新入学,即到毛简臣门下。毛简臣性情耿直,重节尚义,对学生要求极严,所教课文都要背诵,这一切对少年
毛泽东发生了积极的影响。
1910年春,
毛泽东在家再度与父亲闹翻,便有意趁机弃耕再读。父亲不同意,老天却给了
毛泽东一个机会:父亲输了一场山林官司,
毛麓钟利用这个机会劝堂弟让泽东去学打官司。于是
毛泽东到了毛简臣那里,但呆的时间不长。学打官司,本就是
毛泽东的一个借口,于是他辞别乌龟颈,又到与之紧邻的东
茅塘。
毛泽东虽在毛简臣门下呆的时间不长,但这位长辈的为人对
毛泽东却有较长时间的影响。毛简臣关心公益,曾与毛福生等创办平民会,救济穷苦,1921年还与
毛麓钟等在毛氏宗祠创办毛氏族校(即后来
毛泽东题校名的
韶山学校前身)。1925年
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经常去看望毛简臣,就在这年5月,先生毛简臣病逝,毛泽东帮助料理后事,亲笔写了祭文和挽联。
儿子:毛岱钟(1890-1936),派名贻禧,
学名宪,岱钟为字,号亚超。虽与毛泽东父亲同辈,但只比毛泽东大三岁。二人以叔侄称,却是好友。毛岱钟后当了律师,一度失业。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说的“失业的法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