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水晶棺
毛主席纪念堂里的水晶棺材
毛主席水晶棺,顾名思义,就是在毛主席纪念堂中用来保护和保存毛主席的遗体的一个水晶棺材。水晶棺看起来结构简单,实际工艺相当复杂,涉及技术领域众多。
历史背景
1976年9月11日,对于退休多年的北京六零八厂原光学设计研究室副主任李家英来说,是一生中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天。听到毛主席辞世的消息仅仅两天,悲痛的心绪尚未平静,他突然接到了北京玻璃总厂领导的电话,一项既神秘又异常艰巨的特殊任务落在了他和厂里同事的肩上。
领导告诉李家英,党中央已经决定对毛主席的遗体作永久留存,其中研制存放毛泽东遗体的水晶棺任务就由玻璃总厂负责,这项任务被称作“一号任务”。中央要求水晶棺必须在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开放前制作完成。
时间紧,任务急,玻璃总厂研究决定将任务分解,水晶棺的造型方案、内照明系统、棺体的光学冷加工(研磨、抛光、成型)等工作由北京六零八厂负责。北京六零三厂和北京六零五厂负责水晶棺棺体的光学玻璃和水晶板材毛坯生成。
水晶棺看起来结构简单,实际工艺相当复杂,涉及技术领域众多。中央对棺体的设计制造提出最为严格要求是“庄重大方,气魄雄伟。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如地震、战争、破坏、损耗等要有可靠的保障措施”。此前中国从来没有制造过水晶棺,技术资料储备几乎为零,这让负责设计的同志们犯了难。这时,有人想到,孙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时,苏联政府曾经赠送过一个水晶棺,不过并没有用上,一直放在香山公园,设计人员决定效仿 。
设计人员跑到香山公园多方打听,终于在一个隐蔽的仓库深处找到落满灰尘的水晶棺,可是眼前的一切却让人大失所望,这具“水晶棺”长仅1.75米左右,看上去显得有点狭小。棺体的外层均系镀镍的钢质。仅有内棺盖是玻璃的,可以透视内部。玻璃也比较薄,易于破碎。密封性、隔热性似乎都难以保证,还称不上是真正的水晶棺。
在国际上,只有苏联的列宁斯大林和越南的胡志明的遗体使用过水晶棺,但都没有公开的技术资料可供参考,就连照片也没有。具体的样式只能靠驻外使馆的同志和曾经到过这两个国家的有关人员提供的模糊的印象参考,对于复杂的设计工作只是杯水车薪
就在北京六零八厂紧锣密鼓开展工作的同时,中央考虑到从主席逝世到水晶棺制造完成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此安排为毛主席赶制了一个有机玻璃的棺罩,临时供人们瞻仰,这个棺罩采纳了中央工艺美院一位教授的梯形设计。有机玻璃棺罩制作完成后,中央对其外形的展示效果比较认同。于是,有了水晶棺整体的雏形。
当时北京六零八厂的技术精英们都不曾料到,更加艰难的工作还在后面,此后一年他们竟会先后制作了五具“水晶棺”。
制作过程
毛泽东主席水晶棺被北京各厂选来的工人抬入纪念堂。北京日报1977年9月曾予以报道。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京去世,中央决定长期保护遗体,让人民群众瞻仰。
北京六零八厂很快接到了“一号任务”——研制加工水晶棺的任务,设计室连夜灯火通明,车间里老师傅们也把设备整修一新。该厂是著名的光学产品设计加工企业,拥有一批顶尖技术人员,装备有国内罕见的进口设备、大型计算机(有四个大衣柜大,但性能尚不如今日的PC机)。党和国家领导人佩戴的眼镜,包括毛泽东主席生前使用的放大镜和眼镜,都是该厂验定设计制作的。后来,参与“一号任务”的职工们回忆起当年。
1、熔炼世界未有的超大水晶板石英粉纯度达到99.9999%
水晶棺的材料熔炼加工,是全国会战,最终由北京六零五厂、上海新沪玻璃厂等试验完成的。
中国天然水晶矿产少,优质一级水晶仅占10%,最大块也就30-40公分长,水晶棺所需2米多长的大块晶体世间难以寻觅。人造水晶——又称石英玻璃,是用高纯度石英沙经过高温熔炼而形成,硬度和光学性能都是其它玻璃难以比拟的,但加工难;国际上仅有几个发达国家能够生产石英玻璃,彼此技术封锁,谁也没制造过2米长的板材——世上就没有这样的熔炼炉。国内生产最大直径的水晶板材也就0.5米。
毛泽东主席的水晶棺最终选取用优质天然东海水晶做原料,熔炼成大型石英玻璃板材。北京六零五厂是生产石英玻璃和硅材料的顶尖企业,北京玻璃总厂、北京六零三厂等一些单位也一起会战。熔炼大型水晶件,一般退火需等3年,才能完全消除水晶玻璃的内应力。六零五厂老技工徐兆彩发明了新工艺“打砣、模压、拼接”,解决了这一难题。约2米长、1米宽的水晶大板,是20公分见方的小水晶板一块块焊接出来的,焊接这活儿由老技工石维成来干。水晶熔点超过2000℃,必须在熔化的一瞬间完成焊接,他用氢氧焰喷射灯紧盯焊缝操作,厚厚的金属防护服上冒着烟,得专人往他身上浇水,双脚都泡在了水里。最终完成的水晶棺板材,石英粉纯度达到了“六个九”——99.9999%——至今全世界也再没有人生产出来。
2、世界最难加工的水晶制件分毫不差如同光胶一般
北京六零八厂加工这世界上最大的水晶制件,在光学史上也无前例。而如此大的材料的光洁度、平面度、平行度、几何角等技术指标,都全然没有。虽然有先进的冷加工设备,但只能加工直径1米的光学元件,尚不能对水晶大板材进行切割、研磨和抛光等机械加工。专家们最终在北京第一机床厂找到了加工金属件的德国2米导轨精密磨床和8米龙门铣床,六零八厂和一机床厂的技术人员现场改造、加工,困难难以想象:水晶材料硬度高于金属(仅次于金刚石),几乎没有韧性且易破碎,要用直径一米、1000公斤重的粗磨盘压上去,一点点进行研磨……水晶板材的毛坯厚100毫米,要加工成厚度45毫米,需要反复翻个磨削,但吊车难以吊住,吊住也怕吊坏了……水晶板抛光时的热度高达80-100℃,一旦遇冷就会炸裂……水晶棺有5块板,但合在一起时要严丝合缝,纹丝不动,如同光胶一般——即两块板的结合面中间没有一丝空气间隙,在大气压下被“粘胶”在一起……这些在列宁水晶棺上都未曾有过。
一道道技术难题被一一破解着。当时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不断,一天晚上又突发,厂房顶棚啪啪作响,刷刷往下掉东西,操作台上的工人立即退刀、停机,然后爬上机床,轻轻地趴在水晶板上——只想着千万别砸坏玻璃!
最终,北京六零八厂加工的水晶棺样品在1976年11月27日摆到了模拟瞻仰厅,通过了抗8级地震、密封、充气、降温等诸方面的试验,与全国送来的20多个水晶棺一起“竞标”,被一举选中!当时上海送来光学玻璃棺和石英玻璃棺样品共6个;四川送来圆型水晶棺模型,内铺红毯,“红太阳”的寓意十分抢眼。
3、北京六零八厂承担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水晶棺的内照明和光学整容,这也是创新之举
从医学角度看,为了长期保存遗体,面部不能涂抹任何化妆材料;照明灯光中的紫外线、红外线处理不当,都会对遗体保存产生不良影响。而瞻仰群众想看到的,是栩栩如生、仿佛正在熟睡的毛泽东主席。专家们最终提出了棺内照明、光学整容的方案,就是利用摄影投光和配色的原理,通过在对特殊点投以彩色光线,改变人面部的胖瘦形态和面部色彩,从而使人能看到一位仿佛活着的毛泽东主席。
中央领导小组从全国各地调来医学、物理、摄影、照明、光学等各方面的专家,对各单位提出的多种方案进行考核、评议,最后筛选出北京六零八厂的水晶棺内照明、光学配色整容方案进行实验。北京医科大学提供了一个保存了十多年的人头标本,该标本面部黑灰,皱纹很多、很深。六零八厂将它进行了投光配色,模拟瞻仰路线进行调试观察。结果这个标本竟面部红润丰满,皱纹明显减少,仿佛刚刚去世一样。光学整容方案最终获一致通过,设计师李家英至今为此而骄傲。
光学整容内照明系统的另一个更加玄妙之处,是它的隐蔽性好,进入瞻仰大厅的群众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照明系统的微型镜头,分别固定在棺床两侧,投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反射到毛泽东主席遗体面部的不同部位。万一有一盏灯光熄灭,也不会显露出整个照明的突变。
为保证棺内温度,照明灯采用的是冷光源,使用了当时最前沿的光纤传导技术,并根据电光源专家蔡祖泉的建议,以亮度高、色温好、使用寿命长的氙灯为光源,可靠性非常强。
在毛泽东主席去世一周年时,他的遗体安卧到水晶棺里,迄今仍栩栩如生,瞻仰人数已过亿,水晶棺仍完美如初。
(资料提供 北京六零八厂参与水晶棺研制人员 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原局长、医学博士徐静主编《伟人安息的地方》)
参考资料
毛泽东的水晶棺:可抗8级地震 至今无人能再做.毛泽东的水晶棺:可抗8级地震 至今无人能再做.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4 11:08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