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雏鸡的生理特点是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生长迅速代谢旺盛、胃容积小、
消化能力弱、抗病力差、
群居性强、胆小易惊群。所以
蛋鸡雏期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往往很大程度地决定着蛋鸡养殖的成败。
多出母雏办法
用激素处理种蛋可控制雏鸡性别, 使公母雏的出雏比例达1:1一81。方法:将入孵两小时的种蛋取出,放入
乙烯雌酚一异丙醇溶液中浸泡5一10分钟, 待异丙醇气味挥发后, 移入孵化机, 继续孵化即可。浸泡前先将乙烯雌酚研成粉末 , 倒入异丙醇溶液,每毫升添加0.5一5毫克, 然后搅匀。
雏鸡的公母鉴别方法
从绒毛的更新和羽毛生长形状上区别。一般母雏比公雏换新毛要早,在孵出后第四天,母雏的胸部和肩尖已有新毛长出,公雏则无此现象。15日龄时,母雏的翅羽和尾羽部生长很快,且其翅羽呈圆形;而公雏此时的翅羽还很短,呈尖形,尾羽则完全没有
1、根据生殖突起来鉴别。此法最好在雏鸡出壳后2到12小时进行,最迟不要超过24小时,否则生殖突起萎缩,鉴别比较困难。操作方法:在雏鸡出壳后绒毛干燥能够站立时,将其握在手中排除粪便,用中指与无名指夹住雏鸡的头部,大拇指固定其肛门上方,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按捺肛门旁边,使肛门轻轻翻开,若见到如米粒的突起物(阴茎),则为公雏,母雏没有或仅有残留痕迹。也可用手指轻按其肛门,如感触到有麻粒或油菜子大小的突出物,是公雏,否则是母雏。
2、按体型鉴别。体型较大,身体较重,眼睛圆形,喙长而尖,脚干较粗的是雄雏。另外,在雏鸡14日龄后加以比较,如果身体较长较重,腿较高,而第二趾与第四趾的长短不一样,则可判断为公雏;如果身体较圆较轻,腿较短,而第二趾与第四趾的长短一样者则是母雏。
3、根据雏鸡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情况进行鉴别。一般公雏的肛门括约肌比母雏发达,收缩力也较强。因此,在雏鸡孵出当天,将雏鸡握在掌中,观察其肛门的收缩情况,如果肛门闪动一阵,停一会再闪动一阵,肛门收缩次数较少而慢,是母雏;如果肛门收缩快而有力,则为公雏。
饲养管理的要点
初生雏的老化
雏鸡出壳后, 从出雏器中拣出, 其绒毛尚未全干, 腹部柔软, 不能站立, 要装入雏鸡盛放箱中休息2~4小时, 此过程称为初生雏的老化。雏鸡在孵化厅的待运室老化, 室内适宜温度为28℃, 相对湿度70%以上。
雏鸡的选择
在生产中, 常有雏鸡症状不明显的早死情况发生,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未对初生雏进行选择 (见母雏就留) 或选择不严格造成的。7日龄前死亡的雏鸡, 多数属于弱雏和残雏, 如腹泻、脐部发硬、上下喙交错、瞎眼等病症的个体。有这些病症的雏鸡, 需在检雏、性别鉴定、装箱时淘汰, 但在管理不严的孵化场一般很难做到。因此, 育雏的第一关就是要把那些由不健康种蛋孵出的或在孵化过程中已感染的雏鸡严格淘汰。重点是将体质弱、体重轻、绒毛干枯或粘有蛋壳皮、脐部有炎症、脐部发紫或发绿、肛门有白色粪便、发育畸形或有
维生素缺乏症者, 坚决淘汰并火化。
雏鸡的运输
经过性别鉴定的母雏, 在接种马立克氏病的疫苗后, 要装入专用的雏鸡运输箱内待运。所有运输用具均需严格消毒, 运输途中防止过热过冷, 勤检查, 车速不能过快, 以减少损伤。
精心管理
1. 防止腹部受凉。
育雏开始1周内, 最好在保姆伞下铺上消过毒的耐用纸, 这样可以预防雏鸡腹部受凉, 减少拉稀和诱发其他疾病, 对于早期雏鸡死亡的减少都有益处。注意勤换垫纸, 至少2~3天换1次, 将用过的垫纸烧掉。
2. 防重于治。
严格执行防重于治的原则, 按程序做好免疫工作, 尽可能防止或减少雏鸡感染疾病。对于细菌病, 需结合鸡场具体情况, 选择有效的预防药物。施药时, 剂量要准确, 防止中毒。每周带鸡消毒1次。
3. 剩余卵黄营养。
刚孵出的雏鸡体内还存有未利用完的卵黄, 约有6克, 大约在6日龄左右被雏鸡吸收利用完。卵黄囊柄与肠相通, 它是雏鸡前期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 且雏鸡可从中获得抗体, 帮助其抵抗疾病, 直到建立自己的免疫力。影响雏鸡从卵黄囊内容物中获得抗体的因素:一是在从孵化器检雏、性别鉴定和选择或将雏鸡抛入雏鸡箱时用力过度, 卵黄囊受损或破裂;二是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应激, 可使卵黄囊周围的血管收缩, 从而妨碍雏鸡吸收卵黄物质。凡是卵黄囊中营养物质没有被吸收并残留在腹腔中的雏鸡, 生命力均弱。因此, 要尽量减少应激, 确保雏鸡正常的生长发育。
4. 雏鸡的印象期。
刚孵出的小鸡有一个短暂的印象期, 最初产生的印象能较长久地被雏鸡“铭记”, 故可将育雏和育成期要使用的饲喂用具等放入育雏舍, 让其熟悉, 以减少应激。
5. 饲粮和饮水卫生。
开食后最初几天, 饲料是撒在食料盘或塑料布上, 供雏鸡自由采食, 但这样也很容易使饲料粘上粪便, 因此要少喂勤添, 注意饲粮和饮水卫生, 每天洗和消毒饮水器与饲料用具等。
6. 强化日常管理。
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一系列育雏条件的具体施行过程。对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位并认真记录工作。在育雏期, 特别是最初几周内, 饲养管理佳, 雏鸡能充分发育, 长势较好。因此, 从育雏开始需每2周称重1次, 每次称50~100只。体重是健康的标志, 根据称重结果, 可以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调整饲管管理。
7. 勤于观察。
加强观察, 及时淘汰弱雏和病雏。开食后1~2周, 是最易辨别的时间。需淘汰有以下表现的雏鸡:开灯后或投料时, 呆卧或站在保姆伞下, 或呆站鸡群中不去采食者;远离鸡群, 缩着脖子, 两翅下垂, 嗉囊中无食或充气或水囊, 腹泻者;看不出症状, 但体重轻, 脚爪干瘪者。投料是最好的观察时间, 每天、每次饲喂时坚持观察, 将有隐患的雏鸡及时剔除, 这对减少发病率十分重要。要将淘汰的鸡放入置于育雏舍外的专门收集箱中, 由专人负责将雏鸡烧掉;收集箱使用后要严格消毒。
8. 更换饲粮。
当6周龄体重达不到该品种要求标准时, 要继续饲喂育雏饲粮, 绝不能机械地按周龄更换饲粮。凡没有定期称重的养鸡户, 在6周龄或更换饲粮前必须称重, 并在与标准体重比较后, 方可决定是否调整饲粮营养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