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市镇,隶属于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地处横山区东南部,东与
响水镇接壤,南与
韩岔镇为邻,西连
城关街道,北接
波罗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0.2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9.95千米,总面积232.2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清初建村时因有大殿之寺院而得名。
明属陕西省延安府米脂县。
清属榆林府怀远县怀远堡。
民国三年(1914年),怀远县更名横山县,属横山县。
1956年,属横山县六区殿市区。
1958年11月,成立殿市公社,辖14生产大队,76生产队。
1958年12月,随县并入榆林县。
1961年9月,复县属横山县。
1984年2月,改设为殿市镇。
2001年12月,撤五龙山乡并入殿市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辖殿市、小河沟、刘家沟、芦家畔、张家湾、石碧则、店房台、石老庄、雷梁、黑石磕、黄好先、吴岔、墩尚、朱阳洼、龙山、白家湾、碗家崖、思兴庄、常园则、屈坪、王坪、麻渠、沙洞、孙石克、崖峁塥、王山、贺石畔、贺甫洼、张沟29个行政村;下设18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殿市镇下辖14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殿市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殿市镇地处横山区东南部,东与
响水镇接壤,南与
韩岔镇为邻,西连
城关街道,北接
波罗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0.2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9.95千米,总面积232.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殿市镇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沟壑纵横,沟谷深切,梁峁起伏。最高点牛库山位于雷梁村,海拔1361米;最低点位于王坪底村河滩,海拔985米。
气候特征
殿市镇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干燥,日照丰富。多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8.4℃(1960年7月3日),极端最低气温-36.5℃(1954年12月29日)。无霜期平均146天。年平均降水量397.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76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水系水文
殿市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无定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黑木头河,由吴岔村南入境,自南向北流经11个行政村,至王坪村出境汇入无定河,境内流长36.25千米,流域面积232.2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殿市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高岭土、天然气等。其中煤炭储量5亿吨,煤层平均厚度1.6米。
自然灾害
殿市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大风、干旱、洪涝、冰雹等。其中冰雹灾害发生频繁,多出现在6—9月,尤以7月最多。旱灾、风灾年年频发,以春季最为严重。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辖区总人口241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20人,城镇化率12.1%。另有流动人口2561人。总人口中,男性12308人,占51.1%;女性11792人,占48.9%;14岁以下3287人,占13.6%;15—64岁18250人,占75.7%;65岁以上2563人,占10.7%。2011年,殿市镇人口出生率14.77‰,人口死亡率5.17‰,人口自然增长率9.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4人。
截至2018年末,殿市镇户籍人口2649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殿市镇财政总收入560万元,比上年增长21%。
2011年,殿市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850元。
2018年,殿市镇有工业企业9个;其中,规上企业5个。
2018年,殿市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7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殿市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农业增加值0.2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农业耕地面积10.19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0.7万亩,林地面积8.8万亩。
殿市镇粮食作物以谷物、玉米为主。2011年,殿市镇粮食生产1.2万吨,其中谷物0.5万吨,玉米0.42万吨。
殿市镇主要经济作物有大明绿豆、马铃薯、蔬菜等。2011年,殿市镇大明绿豆种植面积0.6万亩,产量320吨;马铃薯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260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0.06万亩,产量68吨,主要品种有大白菜、豆角、茄子等,其中大白菜40吨,豆角10吨,茄子15吨。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累计造林13万亩,其中防护林8万亩,经济林4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6万株,林木覆盖率38%,2011年,殿市镇水果种植面积3537亩,产量781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等。
殿市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殿市镇生猪饲养量5786头,年末存栏2408头;羊饲养量4.64万只,年末存栏2.7万只;家禽年饲养量2.03万羽,上市家禽1.3万羽;2011年,殿市镇生产肉类590.3吨;畜牧业总产值147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8%。
第二产业
殿市镇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殿市镇工业总产值达到90882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业增加值9601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2011年,殿市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职工10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亿元,比上年减少10%。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有商业网点368个,职工415人。2011年,殿市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6万元,比上年减少1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50万元,比上年减少16%。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有邮政代办所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45千米,投递点29个,乡村通邮率100%;报纸、期刊年发行量1.35万份(册),邮政业务收入22.6万元。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有电信所、移动、联通服务网点各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12户,移动电话用户5000户,宽带接入用户4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50万元。
2011年,殿市镇金融产业实现税收24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9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人均储蓄2448元;各项贷款余额1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
交通运输
殿市镇境内横子公路过境,境内长12千米。2011年,殿市镇有县乡(镇)级公路2条,总长50千米。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镇区道路总长度2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68米;城镇桥梁3座,总长度120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3个,农家书屋14个,藏书2.36万余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电视入户率达95%。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453人,专任教师11人;小学3所,在校生726人,专任教师5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83入,专任教师4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殿市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33万元,比上年增长1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个,病床4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9张,固定资产总值55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3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3人。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4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1%。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有体育场地12个,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0户,人数187人,支出50.27万元,比上年增长23%,月人均224元,比上年增长5%;城市医疗救助43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4人次,共支出43.22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84户,人数1800人,支出276.6万元,比上年增长24%,月人均128元,比上年增长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86%。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镇区有自来水厂2个,铺设干线水管2.8千米,生产能力260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2%;排水管道1.2千米。
截至2011年末,殿市镇镇区拥有变电站1座。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2亿千瓦时,供电可靠率98%。
历史文化
闯王
李自成的诞生地就在殿市镇境内吴岔村。李继先,
刘志丹、
高岗曾在这里战斗过。横山县第一届地下党县委就诞生在白家湾村。解放后,横山县委、县政府就曾设在殿市。清风寺、寄阁寺、五龙山庙宇群曾享誉陕北,特别是
五龙山庙群早于白云山,历史上与五台山齐名。其中的法云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属千年古刹。古建筑还有多宝佛石塔。
五龙山法云寺,位于殿市镇区以北5千米的黑木头河下游河之东侧山岭上,北距韭菜沟岔口11千米,山脚下为五龙山古城。五龙山法云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经各朝代多次战火及天灾人祸,所幸每次毁坏后都能得以重建,现今保有建筑面积达30余亩。其中尤以明万历、崇祯,清康熙、乾隆时增修为多,终成为一个由真武祖师殿、佛殿、娘娘庙和寺塔为主体的古建筑群。法云寺历史悠久,足与五台山媲美,虽经千年风雨,依旧壮丽多彩、映点塞上,现为陕西省重点文保单位。分前中后左右五大院落,上中下三层。上有楼台亭阁7座、前后大殿10座,三合院7处,各种大小殿堂佛舍30余处,禅堂藏经窑3处。大小高低寺塔7座,会窑耳房数间,布局非常和谐自然,上下左右庙宇浑然一体。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有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