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山村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殿市镇。常住人口200余人,旅游景点横山区五龙山庙(法云寺)高约70米,山势雄伟,风景秀丽,法云寺即建其上,是远近闻名的古寺。
行政区划
以小溪为界,有沙卯沟大队、五龙山大队
地理环境
五龙山村位于陕西省
榆林市横山区
殿市镇。常住人口200余人,以小溪为界,有沙卯沟大队、五龙山大队。地貌为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均气温8.6℃,最高气温在七八月份,曾达38.4度;最低气温在一二月份,曾降至零下36.5度。年平均大于30度的高温日42天左右,低于20度的低温日为7天左右,降水量399毫米,属温带干旱、半干旱
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极地大陆冷空气团控制的时间长,受热带海洋暖气团影响短,所以一年里寒季长,热天短,温差大,富日照,降水少,风沙多,季风气候特别明显。降水年际变化大,一年中冬干、春旱、夏秋多雨。晴天多,阴天少,日照丰富,光能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农业生产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土壤绵松,再加上独特的
地理环境和小气候资源,糜、谷、豆、洋芋等小杂粮久负盛名,
绿豆以其粒大饱满、色泽鲜艳驰名国内外,被日本国指定为免检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由此而成为榆林最大的绿豆集散地和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羊肉肉质鲜嫩,味美无疝,堪称全国一绝,备受消费者青睐。另外,薯类种植面积也很多,成了当地农民创收的主要渠道。资源情况地处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腹地,
煤炭、石油、岩盐等多种资源都有储藏。水资源比较丰富,沿河两岸,煤矿相连,日产优质煤几百吨。
人口民族
汉族
社会事业
五龙山村曾经是黑木头川较为繁华的闹市,文革期间有古城一条街,以前门墩和后门墩为界。包括前门墩附近的供销社、小门市等。随着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城镇中心的迁移,五龙山才慢慢变成今天的五龙山村。文革时期这里设立过高中部,改革开放之后改设为五龙山村小学,这里培养出一大片优秀人才,有出国留学生、国内科研学者、政府干部、高级工程师等。
风景名胜
五龙山法云寺地处陕西省横山区黑木头川中游的五龙山村,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的宗教圣地。历史上素有“先有五龙山,后有白云山”的历史传说。
五龙山地处茫茫黄土高原的万岗之中,山形突兀,犹如一条飞龙盘旋而来,龙头直插黑木头川中央,俯瞰西北,胜似神龟驮寺。清朝怀远知县苏其炤称五龙山之奇景为“龙山耸秀”,并推为“怀远八景”之首。
五龙山现存庙宇众多,建筑风格奇特,历史古建基本保存完好,现存五座古塔,陕北少见。现存的青云台(魁星楼)造型独特,耸立在五龙山中央,与立马关王楼形成独特的“楼台相望”美景,历经风雨沧桑,挺拔屹立,上有“青云”二字石刻匾额,寓有“平步青云”之意。五龙山现存古钟、古罄、石碑、宣德炉、灯台、法器、瓦当等众多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据史书记载五龙山庙宇最早起源于汉代,是中国最早的宗教寺庙之一,《汉书·地理志》记载:“上郡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水经注》中也明确记载了五龙山早在汉代就一处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五龙山也是中华五龙氏的起源地,五龙山经过唐代的大发展和明清两代的修缮与扩建,形成了现在的上下两所寺院的格局。
五龙山过去因为地处深山,不为大家所熟悉,现在韭殿公路直通五龙山,交通十分便利,是一所难得的静心之处,也是一处领略山水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座研究历史文化的宝地。
2017年由横山区五龙山村委会主办,西安横山商会、横山区旅游局协办的“五龙山美丽乡村建设研讨会”在西安兰溪大厦西安横山商会会议室顺利召开。
2018年五龙山村举办“圣境五龙山”摄影大赛,盛况空前,大赛迎来了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近600名摄影家踊跃参与。活动丰富多彩,戏曲、说书、秧歌、老腰鼓以及拦羊、耕地、拦碾子、打铁等民俗活动,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上万名群众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