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家港,又名洪波进出水河,位于上海市
浦东新区南部,长江支流
黄浦江水系河道,西起
浦东运河洪波翻水站,东至万祥浆水池港东,东接四灶港。流经大团、万祥两镇,全长5.28公里。河底标高0.00米,底宽6米,边坡1:2,河口宽22米。与
浦东运河、
泐马河、丰产河、浆水池港等河道交叉。
殷家港,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南部,是塘东路南片的主要引水河道。西起
浦东运河洪波翻水站,东至万祥路字港(一说浆水池港东),东接四灶港。流经大团镇、
万祥镇两镇,全长5.28公里。河底标高0.00米,底宽6米,边坡1:2,河口宽22米。
殷家港,属原南汇地区,区内水系以钦公塘相隔,长时期分为3个水系。殷家港位于塘东路南片:即钦公塘以东、三三马路以南地区,其水源亦为黄浦江水,赖二墩和洪波(即周埠)两翻水站翻入,该地区各河道的河底高程一般较塘东路北片各河要高30~40厘米。1979年1月22日大治河开挖工程全线竣工后,水系发生变化,塘东路北片的水源改为黄浦江水,成为黄浦江水的一部分,受黄浦江强感潮的影响颇大。
根据解放后将近30年的检测,参照白龙港闸测站水位,为:最高水位3.48米(1974年12月19日),最低水位2.31米(1974年1月7日),平均水位2.79米(1973年和1974年)。
浦东运河,在浦东新区境内。北起高东镇沙港村赵家沟,向南穿越赵家沟、川杨河、六灶港、惠新港、大治河等,至大团水闸止,全长46.8公里。各段宽窄不一,一般水深为1.5米~3.4米,河底宽6米~40米,河底高-1米~0米。原为明永乐元年(1403年)疏浚的东西运盐河,位于里护塘两侧。因河道窄小弯曲且淤塞,1958年开始分段疏凿,1978年竣工,以地片名浦东为名。兼具航运、灌溉与调蓄水量,可通行40吨~100吨船舶。受益农田达36.5万亩(约2.43万公顷)。
泐马河,在浦东新区东南部。北起惠南镇中港河,往南与黄路港、大治河、殷家港、石皮泐港、团芦港相交,南迄人民塘随塘河,长21.4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2.2米~2.4米,底宽8米,河口宽24米。
浦东新区南部原南汇县境内,塘东路南水系,解放初水源仍是塘西黄浦江水,通过二墩、洪波(周埠)翻水站东引。本片原有分支河道稀疏浅狭,河底又高于路北片30~40厘米,一般保蓄水位2.8米以上。为打通钦公塘,统一水系,制订水利规划,进行水系改造和治理。1985年后,先后疏浚了庙港(即人民港)、石皮泐港、殷家港、三三马路港等几条横向干河,接着又开挖了泐马河、五尺沟等纵向干河。在此期间,原纵向干河和白龙港经过拓宽浚深,引、排、蓄条件有很大改善。但与塘西水位统一,还需对若干干河进一步浚深,小型水利需配套。所以,路南片的水源,仍以黄浦江水通过二墩、洪波两个翻水站翻水解决,遇涝则通过芦潮港、汇角排涝闸排泄。
洪波翻水站,位于大团镇洪波村周家码头殷家港河道上。1970年冬开工,1971年竣工。由上海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南汇县三墩公社修建队施工。电动机55千瓦5台,水泵苏排II型5台,国家投资16.6万元。设计水位上游最低1.5米,设计水位下游最高2.8米,最大引水量10立方米/秒,单闸孔数5。因受水力冲击,南浜坍塌严重。1988年,在出口处向东两岸建设塑织袋树桩结构驳岸,长215.5米。南汇县水利局投资2万元。进水口受水面杂物影响,阻水严重,1991年5月结合机电维修兴建固定式机械抓草装置,总投资30万元。投入运行后,抓草效果不佳,已报废。在翻水出口地段,常受水力冲击,南浜塌坍严重,1988年在出口处南浜向东用塑料编织袋护坡,长 215.5米 ,投资2万元。该站机电设备年久失修,大小开关老化,于1994年、1995年进行大修。1994年维修项目:苏排Ⅱ型水泵大修,55千瓦电动机5台大修并除锈涂漆,投入资金115034元。1995年修理项目:苏排n型水泵5台,55千瓦电动机5台,机修闸门维修更新,南汇县水利局投入修理资金115268元。1999年9月16日,洪波翻水站遭受特大龙卷风袭击,损坏严重。1999年9月25日 10月30日,该站边运行边抢修,县财政投入资金629995元。2005年停止翻水。为南汇县东南片农田需水发挥了效益。1986~2001年,翻水量达33448.24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