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王陵区,中国
商代晚期王陵所在地。位于河南省
安阳殷墟洹水北岸武官村北的岗地上,隔河与殷墟宫庙区相望。因地处侯家庄附近,又称侯家庄商王陵区。殷墟王陵区的发现与研究,对认识商代国家
礼制有着重要意义。
1934~1935年曾进行大规模发掘,1949年后又长期进行调查、钻探和发掘。共发掘大墓14座,小墓和祭祀坑1400余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50~1976年又进行了3次发掘﹐先后在武官村一带发掘了1座大墓和210多座祭祀坑﹔另外﹐还钻探出另1座大墓﹐据传著名的
司母戊鼎即出于此。殷墟王陵区的发现和发掘,对了解殷墟布局、商代葬制和进行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王陵区范围东西约450米、南北约250米。大墓分为东西两区。西区有9座大墓及少量陪葬的小墓,大墓分4列作南北向排列,每列2座,南墓晚于北墓。东区有5座大墓,祭祀坑主要集中在东区。大墓除一座未建成的墓外,大墓都有墓道,或1条,或2条,最多的有4条。墓的规模相差极大,最小的连墓道仅长14米左右,最大的连南北墓道长达120余米。墓室的平面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和亚字形三类。墓室内有椁室,以木板筑成,上雕花纹。墓底有腰坑,最多的9个。大多是斜坡墓道,也有台阶状的。墓室填土中、二层台上和腰坑内有殉人及牺牲,如武官大墓的东西两侧二层台上有殉人41个,腰坑和南、北墓道内也有殉人(还有马),墓室填土中有举行落葬仪式时所杀人牲的头骨29个,分3层埋葬。这些大墓曾多次被盗掘,墓室遭到破坏,墓中残留物极少。仅1400号大墓残留随葬品较多,出土大铜鼎2件(牛鼎、鹿鼎)、铜盔100余个、铜戈370把、铜矛头360个,及皮甲、盾、车饰、
石磬和玉器等。关于大墓的年代,有学者认为属于武丁及其以后诸王时期;另有学者认为,有几座墓早于
武丁时期。
2022年1月,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获悉,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洹河北岸的殷墟商王陵及周边区域新勘探发现两个围沟及400余座祭祀坑,刷新了对商王陵园格局的认知。
埋人的坑一般长2米、宽1米、深1~3米,一般埋人10个左右,少数坑只埋1~2人,分全躯葬、身首分离葬和无头肢体葬(头放在别的坑内)几种。除少数坑外,大多无
随葬品。人牲大多是男性,少数为妇女和儿童。砍头的都是男性,妇女和儿童都是全尸。墓主应与祭祀坑中的人牲有较密切的从属关系,从
甲骨文可知,商王
祭祖时大量杀人,大部分是
俘虏。据鉴定,死者大多属于蒙古人种的东亚、南亚和北亚类型,他们可能是商王同方国发生战争时抓来的俘虏。从祭祀坑排列的状况和甲骨文的记载推测,这些祭祀坑并不附属于某个大墓,而是商王用以祭祀列代先祖的遗迹。
所埋动物以马为多,还有象、狗、猪、牛、羊、猴、狐等。器物坑内埋
陶器、铜器和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