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拼音:duà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手持锤敲打山崖上的石头,本义指敲击、锤打,是“锻”的初文。段常用于指事物、时间的一个部分,还指工矿企业中的一级行政单位。
文字源流
《
说文解字》:“段,椎物也。从殳,耑(duān)省声。”许慎以为篆文段字的左半部与篆文耑字的上部相同,韵亦同,故解为“从殳,耑省声”。其实,段字的结构与耑字并无联系。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按: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hǎn,山崖)中捶石之形。许君训‘椎物’,引申之义也。云‘耑省声’,误象形为形声矣。”
段字是会意字。金文作图1、图2,篆文作图4。左上(图A)一说是“石”字,字形像山崖与石块;右下从
殳(shū),在古文中,表示兵器的殳和表示敲击的字都作殳。两个构件合起来表示手持槌在山崖中敲捶石块,本义为敲击、锤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椎击的东西很多,不可能用哪一种具体事物作为造字的构件,故只用殳、石会意。战国时,带石块的厂上或加饰笔作图C,形旁殳或作又、攴(图12、13)。林义光《
文源》:“古(殳)象手持殳形,亦象手有所持以治物。故从殳之字与又、攴同意。”小篆山崖与石块、饰笔整合成图E形。汉隶或承袭前代从攴,主流结构从殳,楷书作14;或作图15,俗体。
段字从殳从石会意,还可以从“腶”字得到佐证。“腶”,古时特指在石上捶治干肉。“腶”字原来就是段字,后才加肉旁作“腶”。
段字后作锻。《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郑玄注:“金工:筑、冶、凫、栗、段、桃也。”孔颖达疏:“段氏主作钱膊、田器。”段是铁匠的一种,专门制造农具和钱币。这就免不了要锤打,且又是锤打金属。故加一金旁作锻。段字的捶击、锤打的意义,也就由锻字取代了。
古代段与断同音假借为断。有截断、分开的意义。清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段,假借为断。”“截断”这个动作的结果就是分割后小段的事物。凡可分割成段的事物,大都可以用量词“段”来称量,如时间或事物的某一部分、某一段落、某一小节。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三】【殳部】徒玩切(duàn)
椎①物也。从殳,耑省声。
【注释】①椎:同“槌”,用槌敲击。
说文解字注
“椎物也”注:用椎曰椎。《考工记》:“段氏为鎛器。”徐丁乱反,刘徒乱反,徐音是也。鎛欲其段之坚,故官曰段氏。《函人》职曰:“凡甲锻不摰则不坚。”锻亦当作段。金部曰:“锻,小冶也。”小冶,小铸之灶也。后人以锻为段字,以段为分段字,读徒乱切。分段字自应作断,盖古今字之不同如此。《大雅》:“取厉取碫。”毛曰:“碫,段石也。”郑曰:“段石,所以为段质也。”古本当如是。石部:“碫,段石也。从石段。”《春秋传》,郑公孙段字子石,古本当如是。段石与厉石各物。《说文》训诂多宗毛传。
“从殳,耑省声”注:徒玩切,十四部。
(说明:粗体字为《说文解字》原文部分)
广韵
徒玩切,去换定 ‖段声元3部(duàn)
段,分段也。又姓,出武威,本自郑共叔段之后。《风俗通》云:“段干木之后。”段氏有出辽西者,本鲜卑檀石槐之后。晋将段匹磾。徒玩切。三。
康熙字典
【辰集下】【殳部】段;部外笔画:5
古文:𠩻
(duàn)《唐韵》《集韵》《韵会》徒玩切。《正韵》杜玩切。竝音缎。《说文》:椎物也。一曰分段也。帛二曰緉,分而未丽曰匹,既丽曰段。张衡诗:美人赠我锦绣段。
又款段,马名。《后汉·马援传》:御款段。注:款,犹缓也,言形段缓也。
又段谷,水名。《通典》:秦州上邽县有段谷水,姜维为邓艾破於此。《水经注》:藉水又东合段溪水,出西南马门溪,东北流。
又阿段,蛮獠之称。《北史·蛮獠传》:獠无名字,以长幼次第呼之,丈夫称阿謩、阿段。
又姓,出武威。《风俗通》:段干木之後,有出辽西者,本鲜卑檀石槐之後。
又段干,复姓。
又卵不成也。与毈通。《管子·五行篇》:羽卵者不段。
(duàn)又《集韵》《韵会》《正韵》竝都玩切。同锻。鍊也。一曰小冶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段氏为鏄器。
又通腶。《礼·昏义》:妇执笲、枣、栗、段、脩以见。段,丁乱反。
从殳,耑省声。与叚别。叚乃假借之义,古马切。俗通用,非是。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右上第二笔㇍(横折弯)不带钩。左旁窄右旁“殳”宽,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殳”高。左旁第二个短横在横中线。“殳”,“几”的撇笔在竖中线;“又”,㇇(横撇)从田字格中心起笔,横段在横中线,捺笔的捺脚超出上部。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