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Ⅱ
沈阳飞机工业公司研发的高空高速战斗机
歼-8Ⅱ歼击机,是中国沈阳飞机工业公司(简称:沈飞)研发的歼-8改进型高空高速战斗机。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战斗机设计思想出现转变,不再追求更高、更快,而是着眼改进飞机的中低空机动性能,完善机载电子设备、武器和火控系统。为了适应这一潮流,部队装备新需要,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在歼-8的基础上研制了歼-8Ⅱ飞机。发展重点是武器系统火控系统机载电子设备和动力装置。
研发历程
歼-8Ⅱ飞机于1980年9月开始研制,1984年6月12日首飞。该机在歼-8的基础上对部分机体进行了重新设计,该机采用两侧进气,增加了安装航空电子设备的空间,同时改进了火控系统、武器系统、机载电子设备和动力系统,换装了功率更大的WP-13A发动机,使该机具有很好的中低空作战能力和全天候拦射攻击能力。该机除装备中国的空军和海军外,还准备出口。
歼-8是中国在歼-7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而成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其研制是为满足中国高空作战要求,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相比歼-7,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改善。歼-8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
歼-8Ⅱ的研制任务由601所和沈阳飞机公司承担。根据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的要求,飞机研制采用系统工程管理。航空工业部副部长何文治任型号研制总指挥顾诵芬任总设计师。在技术上,形成了型号总设计师、系统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四级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清楚;行政指挥系统有权威,调度指挥畅通,沈阳飞机公司总经理唐乾三、现场总指挥管德与总工程师顾元杰进行有效的组织领导工作;会计师系统实行型号经费包干,使经济杠杆发挥了作用;质量管理贯穿于研制全过程。这些措施,保证了飞机研制的顺利进行。
1983年4月,601所发出 歼8II 全套设计图纸,沈阳飞机公司投入试制。首架飞机于1984年3月总装完毕。同年6月12日,歼-8Ⅱ在曲学仁的驾驶下首飞上天,按照国家批准的试飞大纲,先后共有 4 架 歼8II 飞机投入定型试飞,经过严格考核,证明飞机的主要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1988年10月,歼-8Ⅱ设计定型。歼-8Ⅱ从方案论证到设计定型,历时8年。由于飞机的方案论证比较充分,原理性试验工作扎实,仅用17个月,飞机就试制成功。
技术特点
歼-8Ⅱ飞机采用全金属半硬壳机身,两侧进气,三角翼平尾双腹鳍气动布局动力装置为2台WP-13B涡轮喷气发动机加力推力2×68.67千牛。机上装ZHUK-8Ⅱ脉冲多普勒雷达、全球定位组合导航系统、多功能显示系统及综合电子对抗系统等。ZHUK-8Ⅱ雷达的探测距离,前半球为70千米,后半球为40千米,在空空状态下,具有上视和下视能力,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其中2个目标同时实施攻击。主要武器配备为:1门23毫米双管航炮,备弹200发;7个外挂架,可根据任务选挂中距拦射导弹红外格斗导弹空地导弹空舰导弹火箭弹及各种炸弹。
性能数据
歼-8Ⅱ飞机翼展9.34米,机长20.53米,机高6.01米,机翼面积42.19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18879千克;最大平飞速度马赫数为2.2,最大爬升率为224米/秒,盘旋过载6.9g;最大航程1900千米,作战半径800千米,起飞滑跑距离630米,着路滑跑距离900米。
衍生型号
为了提升空军空战能力,歼-8Ⅱ诞生后不久,中国科研人员又很快研制出了性能更为优良的歼-8ⅡM战斗机。歼-8ⅡM战斗机1996年首飞,它不仅飞得高、速度快,而且功能齐全、攻击力强。
歼-8ⅡM改进的核心之一是加装了俄罗斯的“甲虫”型雷达。“甲虫”雷达是一部工作在X波段,具有高、中、低脉冲重复频率的全波形相干多模式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它已成功地用于米格-29M型飞机。“甲虫”雷达具有对空和对地两种功能。在空空状态时,其探测范围前半球为70千米,后半球为40千米,可同时跟踪、搜索10个目标,可实施超视距攻击。在空地状态时,能对海面或地面活动目标进行跟踪,并能制导空地导弹,对地面或海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有特色的是“甲虫”雷达的平板缝阵天线上集成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天线,在任何复杂气象条件下,雷达均能与敌我识别系统配合工作。
服役动态
“和平典范”
中美关系的蜜月期间,中国希望能引进美国先进技术改进 歼8II。1986 年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委托前格鲁门公司帮助改进 歼8II,这就是内部代号“八二工程”且对外名为“和平典范”的合作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使用基于 F-16A/B 的 AN/APG-66 改进的雷达和机载电子设备,但保留国产的敌我识别装置和塔康导航系统;新的惯性导航系统、HUD、任务大气资料计算机;并修改飞机的机体结构,加装翼前缘襟翼以提高转弯角速度,使用结构化油箱以增大飞机航程,改进后的飞机能挂载意大利阿斯派德空空导弹。双方还就采用 F404 涡扇发动机装备 歼8II 展开谈判。美方声称,经过美国先进技术整合后的 歼8II,其基本性能与 F-16/79 相当。
在歼-8Ⅱ于 1989 年运付美国改进时,歼-8Ⅱ刚刚完成设计定型,还未装备部队。美国方面对运送到该国的2 架歼-8Ⅱ进行研究,发现这种飞机的制造工艺存在严重缺陷,结构也很不合理。用美制机载电子设备对飞机进行的整合工作并不顺利,尤其是飞机部件的相容性较低,使许多工作无法顺利进行。1990 年 3 月美方提出增加 2 亿美元的发展经费,用于补充不断增加的额外成本,这使“和平典范”计划的全部发展费用由原先的5.5亿美元上涨至7.5亿,使中国方面无法接受。1990年6月中国决定从苏联引进高性能的 苏-27,并在同年7月正式通知美方中止“和平典范”计划。
中美撞机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驾驶的歼-8Ⅱ战斗机在和美军EP-3侦察机发生相撞事故,跟王伟同时监视美机的另一位飞行员赵宇介绍说,当时王伟飞机的尾部被美机螺旋桨
当时的情形是:王伟驾驶的歼-8Ⅱ战斗机在EP-3侦察机附近进行正常飞行,而EP-3突然冲向王伟的战机,EP-3侦察机的螺旋桨击中了王伟战机的尾部,造成其尾部的严重受损。然后,EP-3整个撞向了王伟的战机,将其撞毁。而在撞击中受损的美军EP-3侦察机未经中方允许,擅自进入中国领空,降落中方军用机场上。
美国军用侦察机在中国近海上空违规飞行,造成中方飞机机毁人亡,事发后,美国编织种种理由进行辩解,迟迟不对其肇事飞机违法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表示道歉,竭力逃避应承担的责任,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可是美方对其肇事机组竟然慰勉有加,由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尽管王伟的牺牲是因为美军机的主动撞击所致,但王伟驾驶的歼-8Ⅱ战斗机低速性能并不理想也很可能是王伟没能躲开撞击的原因之一。歼-8Ⅱ战斗机是中国研发的一款高空高速的第二代战斗机,其高空高速性能优越,但低空低速时的性能就要差一些。而在撞机事件发生后,王伟所在部队也加强了歼-8Ⅱ低空飞行训练
美国虽然在中国家门口撞毁中国的飞机,但其态度十分强硬妄图先声夺人,不惜使用强盗逻辑军用飞机事件的全权代表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向中国外交部部长唐家璇递交了关于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的致歉信
总体评价
歼-8Ⅱ飞机具有良好的综合作战能力,可遂行多种作战任务,具有在昼间、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空中格斗、空中拦截和对地攻击能力。(中国军网 评)
歼-8Ⅱ一改传统进气设计,可以搭载先进的雷达和武器系统,性能有了质的飞跃。(中国青年网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5 11:42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