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遂,古地名。在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名叫武遂的城镇,并且在古代军事史上都颇有名气。武遂是古地名。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在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造成地区管辖建置与变迁,其州、县、镇邑的改称极其频繁,因此出现了很多同名的城镇,仅武遂之称就多达四处,并在古代军事战争中各个武遂都颇有名气。公元前243年,赵王以
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
资治通鉴·秦始皇上》)即指此地。
公元前243年,赵王以
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
资治通鉴·秦始皇上》)即指此地。武遂在河北省徐水县城西10公里遂城镇,商末时
武王克殷,封
召公奭于蓟建
燕国(即今
易县燕下都),同时建周边城取名武遂,为燕南重镇。《资治通鉴》注:黄帝巡方问俗会诸侯、合符于釜山即武遂之釜山也。
南北朝时改称遂城,
唐朝又改称
遂州,
北宋时又改回称遂城,成为北宋与
大辽相接要隘。
北宋
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北宋名将
杨延昭(杨六郎)屯兵遂城抗辽,历史上宋、辽相争中的“冰城御敌”、“羊山之役”,宋大败辽兵即发生在此;
南宋名相文天祥,公元1277年抗元兵败,在广东
海丰北五坡岭被俘,在解往
大都(今北京)途经徐水遂城,登西城墙,望祖国大好河山沦陷,百感交加,发国亡山河破、忧国忧民之感慨,吟诗“
登武遂城”、“遂州道中”诗两首于此。文天祥被解往大都,元劝降不遂而诛之,遂州人因怀念民族英雄竖碑刻其诗文立于西城墙上,因年久碑已散失。
武遂在山西省
垣曲东南,为
韩国辖地,隔黄河与河南接壤,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秦昭王17年公元前290年,秦大败韩国,韩釐王割让武遂地200里予秦求和,即指垣曲东南武遂地也。垣曲、
临汾南北相隔150多公里仅山西省就有二大邑镇曰武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