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冲突是指国家间诉诸武力或政府当局与有组织武装团体之间长时间诉诸武力的情形。依冲突
主体可分为国家之间的武装冲突和国内敌对团体之间的武装冲突;依冲突
性质可分为构成战争状态的武装冲突(即战争)和不构成战争状态的实际武装冲突;依冲突
程度和
范围可分为全面、长期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暂时的武装冲突。不同类型的武装冲突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在现代国际法文件中,有的将战争称为武装冲突或者把战争包括在武装冲突概念之内。如1945年以来的许多国际法文献就使用了武装冲突这一概念,这是对武装冲突的广义理解。尽管如此,从法律的角度讲,武装冲突与战争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的。1949年8月12日签署的日内瓦四公约,均在其总则的第2条明确说明:“本公约适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缔约国间所发生之一切经过宣战的战争或任何其他武装冲突,即使其中一国不承认有战争状态。”
从法律角度讲,战争与武装冲突的主要区别在于:战争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而武装冲突不限于国家,还包括交战团体、叛乱团体等;战争是由武装冲突造成的法律状态,武装冲突只是由于使用武力而产生的事实状态;战争中交战双方与第三国存在明显的中立关系,适用中立法,但武装冲突中双方与第三国的关系是不明确的,中立法不一定能够适用。未构成法律上战争状态的武装冲突,没有正式的开始方式,没有宣告或通知,只有实际的战斗行动,也没有关于结束的严格法律要求。这种武装冲突在表现形式方面,一般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使用的兵力兵器有限。在法律效果方面,武装冲突法对于这种武装冲突只是部分地适用,即适用武装冲突法中有关实际武装敌对行动部分,而诸如关于限制和没收敌方财产等方面的武装冲突法原则与规则则不适用;发生冲突的当事国一般外交关系不断绝,双边条约可能中止,多边条约将受到影响;在交战国的敌方国民的法律地位不受影响,关于中立法原则上也不适用,交战国不得在公海上对非交战国的船只行使临检、拿捕的权利,不得对非交战国港口实施封锁。在结束武装冲突的方式方面,冲突不严重情况下双方可派代表谈判解决,严重的武装冲突则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或通过国际性组织调解解决。一旦实现停火或停战,冲突即告结束,一般不需要法律上的媾和手续。现代国际法不但禁止发动侵略战争,而且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因此,侵略行为不论是以战争名义还是以武装冲突的名义进行,都是违反国际法的罪行。
美国自1776年7月4日宣布独立建国以来,在24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没有参与战争的时间只有16年。据不完全统计,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个地区发生了248次武装冲突,其中美国发起的就有201场,约占81%。2001年之后,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继续穷兵黩武,在全球85个国家发动战争、开展军事行动。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猛虎组织为建立独立的
泰米尔族国家而在斯东部和北部地区同政府军交战。持续多年的武装冲突导致约7万人丧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今年以来,双方已有3000多人死于冲突。
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
朝鲜战争,导致300多万名平民死亡,另有约300万人成为难民。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发生的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延续时间最长也最为残酷的一场战争。据越南政府估计,约有110万名北越士兵和30万名南越士兵丧生,多达200万名平民在战争中死亡。延续十几年的战争导致300多万难民外逃。
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出兵
伊拉克,在对伊空袭中造成2500至3500名平民死亡、9000座房屋被毁。战争结束后,因为基础设施被破坏、缺医少粮和被制裁,又造成约11.1万名平民死亡。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估计,战争和随后的制裁导致约50万名儿童死亡。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打着“避免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公然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持续轰炸,造成20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流离失所,200多万人失去生活来源。
2001年之后,美国发动和参与的战争夺去超过90万人的生命,包括38.7万名平民。在
阿富汗、伊拉克、
利比亚、
叙利亚等受战争摧残最为严重的国家,数以千万计的难民流离失所。根据美国布朗大学公布的统计数据,美国发动
阿富汗战争20年来,有超过4.6万阿富汗平民在战乱中死亡,另有约1100万人沦为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