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少年宫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大道1435号的青少年宫
武汉市青少年宫创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交通十分便利。
简介
半个多世纪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青少年宫人的探索实践,武汉市青少年宫的宫容宫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中央两办文件精神,高度重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工作,在市财政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投资1.3亿元新建起造型美观,现代化、多功能的市青少年宫艺术综合楼,彻底改变了市青少年宫陈旧、简陋、落后的教育服务设施和设备,极大地改善了青少年宫的育人环境。
武汉市青少年宫分为前、后两个区。前区为青少年宫的主体建筑——艺术综合楼。武汉市青少年宫艺术综合楼于2003年6月1日破土动工,2004年12月20日竣工。艺术综合楼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264平方米(含地下室), 高七层,建有722座的音乐厅,各类教学用房156间(其中艺术、体育、文化三大类培训教室92间),以及体操馆、健身馆、乒乓球馆、排练厅、视听间等综合场馆,并建有可泊车位137辆的地下车库和可泊车位40辆的地上停车场,年培训学员可达12万人次。25间钢琴房、3间器乐室和3间声乐室都采用了消音设施。素描教室开设天窗,尽量让教室里采用自然光。广大青少年和市民既可以在这里欣赏音乐会、观看体育比赛,也可以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等培训及活动。有线通讯网络、局域网、800多个家长休息椅等设施和场所,为青少年、广大市民的培训和活动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务。
武汉市青少年宫后区为休闲娱乐活动区。后区绿化面积近5万平方米,主干道宽敞平坦。主要建有田径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区,青少年海模基地,水上游乐场所——水上世界,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吕锡三纪念像、青年绿化广场等人文景点,以及正在筹建中的“重走长征路”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并建立有青少年文武学校、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艺术团武汉分团、小记者团等。目前,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将市青少年宫建成全国一流的青少年宫”的指示精神,市土地规划、园林设计等部门按照“以园林绿化为主,功能分区明晰,体现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原则,正紧张地进行青少年宫后区整体改造的规划设计工作,整体改造后的市青少年宫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广大青少年和市民面前,也将进一步完善武汉的城市功能。
50多年来,武汉市青少年宫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大力开展公益性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在培养跨世纪新型人才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将雷锋精神带入新世纪展览”等大型活动以及每年举办的美术、书法、舞蹈、武术、足球、乒乓球、声乐、器乐等50多个门类的青少年素质培训班使广大青少年在学习中提高了素质,在娱乐中陶冶了情操,在活动中锤炼了品德,先后培养出中央电视台撒贝宁,国家乒乓球队队员郑颖,“VISA”国际奥运畅想绘画大赛金奖获得者覃思、郑允之等一批文艺体育界优秀人才,并每年向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输送大批艺术苗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被誉为“武汉地区青少年长智成才的摇篮”,连续四次被团中央、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先进青少年宫”。2005年4月8日,武汉市青少年宫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市青少年宫召开。武汉市青少年宫协会的成立,将促使市青少年宫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工作领域、创新活动内容、提高育人质量,在全市、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为提升青少年整体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简介
武汉市青少年宫水上世界自1996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为广大市民和青少年所熟知。但今年水上世界的开放面临严峻形势,一是来自于市场的压力。近几年随着江滩一、二期泳池等一批水上游乐设施的开放,对我宫水上世界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二是由于宫艺术培训大楼及解放大道循礼门地下通道工程建设的影响,我宫前区游客通行十分不便,直接影响到水上世界的客流量。对此,水上世界总经理班子认真分析了今年的市场特点,在对外宣传上狠下功夫,利用种种手段开展营销活动,扩大了影响,促进了水上世界本季的销售和运营。
艺术成就
建宫之初的十多年间,市青少年宫组建了“中学生合唱团”,中小学生文艺汇演活动蓬勃开展,深受广大青少年观众喜爱。武汉市中小学生“三跳”比赛和武汉市中小学生“友谊杯”乒乓球比赛等成为这一时期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文体类活动。
上世纪七十年代,市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活动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其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是“重走红军路”活动。1972年,由宫职工义务劳动建成的“重走红军路”活动设施在宫园区建成并对外开放。该活动延续数年,先后接纳了中小学生200万人次。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验红军在战争时期抢渡大渡河、飞夺铁索桥、穿越封锁线的情形,感受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困境。该活动当时在湖北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被当时媒体誉为“影响了一代人”的革命传统教育体验活动。
1986年至1995年,市青少年宫先后主办或承办了多项国内外大型青少年活动,其中“中日青年友好联欢万人游园活动”、“武汉市中小学生楚才作文竞赛”、“爱我中华、爱我三峡”主题夏令营、“全国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闭幕式”、“中小学生吃苦夏令营”、“将雷锋精神带入新世纪展览”等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改革开放初期,美术、书法、舞蹈、声乐、器乐、武术、足球、乒乓球等50多个门类的素质培训班伴随时代需求在这里应运而生,逐步发展。广大青少年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志趣,锤炼了品格,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质。
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市青少年宫致力于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出一系列富于时代性、体验性、创新性的公益活动,其中社会影响较大的活动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书画大赛、周末公益大讲堂、月末音乐会、“梦之翼”爱心课堂、武汉市中小学生“友谊杯”乒乓球比赛、青少年水上安全救护知识培训暨万张游泳票暑期大赠送、留住老武汉摄影寻踪、青少年换客欢乐汇等。
公益设施承载“成长记忆”
1956年,在共青团武汉市委号召下,全市少先队员、团员青年、解放军指战员等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建宫义务劳动,一年左右的时间,参加人数达数百万人次。他们在芦苇丛生的沼泽地上,用勤劳的双手一锹一锹挖出了四方湖,修建了一条条林荫道,建成了闻名武汉三镇的跳伞塔、青年剧场、溜冰场等备受当时广大青少年青睐的活动场馆。
可容纳100多人的“青年剧场”又叫“竹子剧场”,由于当时主要采用竹杆搭建而得名。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马季及中国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夏菊花等都曾应邀在剧场登台献艺。为纪念武汉舍己救人的少年英雄吕锡三,1960年,市委在宫园区四方湖畔树立了“少年英雄吕锡三纪念碑”。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市青少年宫的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先后建成了“溜冰场”、“未来世界”、“网球场”、“篮球场”、“水上世界”、“艺术综合楼”、“田径运动场”等一座又一座青少年活动场馆。其中,1996年建成的“水上世界”开放20年来,共计300多万名青少年儿童来这里参加活动,成为 “火炉之城”青少年消暑纳凉的胜地。
2005年,市政府投资1.3亿元建成了造型美观、功能完善的综合艺术大楼。并对青少年宫后区的场所、设施进行了全面、大规模的改建,规划形成了“樱闻童声”、“竹径听琴”、“红塔画云”、“七桥霁雪”、“柳带喧莺”等“十大美景”。
60年来,市青少年宫的公益设施和活动承载着几代人的成长记忆。
■ 连续两届荣获中宣部等十部委颁发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优秀团队奖”
■ 连续四年被共青团中央、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青少年宫”光荣称号
■ 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2015年被武汉市委、市政府授予“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
获得荣誉
2023年2月,入选拟确认保留武汉市文明单位称号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8 14:5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