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图书馆(Wuhan University Library)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发展历史
清末民国
1928年改名为
国立武汉大学,亦设有图书馆。同年,学校成立图书委员会,拨出专门图书购置费。校务委员会通过了《图书委员会简章和图书馆章程》,设馆长1人。图书馆下设总务、编目、订购三个股。
1929年,图书馆共有工作人员13人,年经费6万元,藏书37715册。
1930年,图书馆藏书达到7.2万册。
1931年12月,图书馆从武昌东厂口迁至珞珈山文学院办公楼。
1935年8月,6234平方米的图书馆竣工,职工增至18人,增设杂志股和出纳股,藏书量达到13万余册。抗战前夕,图书馆藏书已达14.2万余册,中外文期刊665种。
1938年春天,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图书馆将部分书刊随校运往四川乐山文庙,其余未及时运走的毁于战乱。
1940年4月,图书馆馆藏图书下降到9.1万册。图书馆规程不再设馆长之职,改设主任1名,办理图书馆事宜。全馆职工12人,设总务、编目、阅览、期刊和装订等股。
1946年10月,图书馆随学校从乐山迁回珞珈山。
1947年4月,图书馆全面开放。同年6月,武汉大学各学院开始设置图书资料室。
1947年,“六一惨案”后,进步师生于1948年5月自发创办了“六一图书馆”。
1949年6月,成立“图书管理委员会”。
建国之后
1949年武汉解放时,国立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
武汉大学,图书馆改名为“武汉大学图书馆”。
1950年9月,图书馆进行了馆藏图书的全面清点,购入大批新书。
1951年11月,“六一图书馆”的藏书归并到校图书馆。
1956年,许俊千副馆长出席了全国第一次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图书馆将中文股、西文股、出纳股、杂志股、总务股改为相应的5个组,又单独成立了订购组、研究组,建立了馆务会议制度。
1957年,图书馆职工人数为35人,藏书超过50万册。
1958年,图书馆改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1960年,图书馆因党员人数增多单独成立党支部。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图书馆的业务工作陷入半停顿状态,党政机构遭到破坏。
1968年11月,工、军宣传队进驻武汉大学,图书馆与校行政部门划编成为第一大队。
1969年,武汉大学在襄阳、沙洋设立两个分校,设有图书馆。
1970年7月,武汉大学恢复招生,图书馆开始恢复正常的业务工作。同年8月,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系合并。
1972年4月,恢复图书馆,并与图书馆学系一道成立临时党委,同时成立了图书馆党支部。同年7月,将临时党委改为馆、系党总支。
1978年3月,馆系正式分开,恢复图书馆建制,选派干部,增加图书经费,补充专业人员,清点藏书,补充新书。
1979年6月,中共武汉大学图书馆总支部委员会成立。
1983年,图书馆购书经费超过100万元,年购书量达11万册,总藏书量达到180万册,职工超过100人。
1984年10月,图书馆内部机构调整为藏书建设部、读者服务部、技术服务部、参考辅导部、特藏部和办公室。
1980年至1985年,武汉大学投资500万元,建成一座拥有14层书库的新图书馆,面积达1.54万平方米,内有1600多个阅览座位,配有现代化检索设备,可藏书160万册。
1990年,人文科学馆增设1100多平方米的文科文献中心。
2000年8月,武汉大学与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湖北医科大学合并,四校图书馆合并为新的武汉大学图书馆。
2001年,国务院授予武汉大学图书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2023年11月2日,武汉大学图书馆“珞珈荐书”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是武汉大学图书馆为武汉大学师生推出的新书推荐与速递平台,提供借购服务和荐购服务。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据2020年7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全馆文献资源总量达1844万册。印刷型文献共687万册,其中图书560万册,报刊合订本91万册,地图、声像、缩微资料18万件,学位论文18万册;2019年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534个,中外文电子书刊达1157万册,其中电子图书950万册,电子期刊207万册。图书馆藏有古籍20余万册,有300多种收入《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6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图书馆设有资源建设中心、文献借阅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工学分馆、信息科学分馆、医学分馆。在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中,武汉大学图书馆有21个学科的藏书被评为“研究级藏书”,水利工程、动力工程、电力工程、测绘制图等专业的中外文书刊收藏丰富,馆内还收藏有自1907年以来的生物医学检索信息;各种比例尺国家基本地形图和航空航天地球摄影照近10万件。其中,文献借阅中心主要收藏哲学、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管理、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类文献。
据2010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武汉大学文理分馆文献资源以中文、历史、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学等方面的理论性书刊为收藏重点,馆藏文献总量达330万册。每年入藏中外文图书12000多种,订购报刊5000余种。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理分馆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外国哲学、国际法、行政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共产主义运动、经济学、北美经济研究、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中国古代文献、历史学、
中国古代史、数学、
凝聚态物理、空间物理和无线电物理、化学、植物学等17个学科的藏书。文理分馆拥有各类型机读文献和数据库120余种,港台及原版图书15万余册。
据2020年7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图书馆工学分馆藏有水利水电、电气工程、机械动力工程、土木建筑和城市规划建设等专业文献,收藏文献总量约70万册。
据2020年7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图书馆信息科学分馆主要收藏信息分馆收藏有自然地理、地图、天文学、测绘学、地球物理、地质学、海洋、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
计算机技术、工程光学、包装工程、摄影技术、印刷工业、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文献,收藏文献约80万册。
据2020年7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馆藏图书总量约35万册,期刊3400余种,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等学科专业的文献。
据2020年7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图书馆古籍馆藏有线装古籍近20万册,善本800余种约1.4万册,其中有64种古籍入选《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地方志1600余种、家谱400余种。
支撑保障
自1995年以来,武汉大学图书馆经费逐年递增,1995年115 万元,1996年277.3万元,1997年294万元,1998年478.8万元,1999年595万元,2000年则达到730万元。图书馆提供外借、阅览、听音收视、参考咨询、情报检索、定题服务、读者教育、馆际互借、文献复制等各种文献服务。在自动化管理方面,图书馆购进了大量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1997年5月,图书馆建成华中地区高校第一家电子信息服务中心,1998年又将中心进行了扩建,使该中心成为一个集光盘检索、
国际联机检索、INTERNET网上漫游、多媒体阅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中心。1998年6月“211工程”的三大公共服务系统之一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华中地区中心设在图书馆。2000年7月建成了拥有68台高档微机的CALIS多功能培训教室。图书馆拥有小型计算机、塔式光盘驱动器、服务器、微机、终端和各种外部设备200多台(套)、
多媒体光盘24种和网上数据库13种(内含700多个数据库)。
武汉大学图书馆设有八个国家级的文献中心,分别是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华中地区中心、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华中区域中心、教育部引进文科图书中心书库、教育部生命科学外国教材中心、加拿大政府出版物收藏中心、欧共体与世界银行资料中心、 联合国资料保存馆和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建筑设计
新图书馆馆舍设计采用了依山就势、低层、庭院式分割的结构布局,利用天井、山势、庭院空间进行功能区间分隔和整体设计,将地面架空,把空调机房、消防、配电房等附属设施用房降入地下。
武汉大学图书馆(总馆)扩建工程位于珞珈山西麓,珞珈山广场东北侧,地处武汉大学主校区的中心区域。 截至2010年,图书馆(总馆)扩建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554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31276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4272平方米,容积率为1.36,建筑密度为29%,绿化率为37%。结构形式为仝现浇框架结构,独立柱基础。室内外机动车停车数为82辆,室外自行车停车数为800辆。
组织结构
截至2018年12月15日,武汉大学图书馆在编人数256人,位列高校图书馆第一名。
据2020年7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图书馆设有图书党政办公室、总务办公室、采访部、资源组织部、系统部、信息服务中心、各分馆学科服务部、各分馆流通阅览部门、古籍部、教育部引进文科图书中心书库、教育部生命科学外国教材中心、CALIS华中区域中心、学院资料室。
研究开发
开发成果
截至2015年,武汉大学图书馆职工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湖北省科技厅以及武汉大学的纵向
横向科研项目93项,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4篇,出版著作54部。
期刊成果
武汉大学图书馆出版了《武汉大学图书馆馆讯》《测绘科技文摘》《
水利电力科技》《评价与管理》《新世纪青年》等期刊。其中《文献资源建设》截至2014年6月共发行27期,设有文献资源发展、馆藏发展、文献综述、档案研究、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服务等栏目。
机构荣誉
1986年12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和图书馆的外借部、典藏部分别被湖北省教委评为先进集体。
1990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给图书馆颁发奖状,表彰图书馆对《汉语大字典》的编纂工作所做的贡献。
1991年10月,典藏部被国家教委评为“委属院校物资工作先进集体”。
1994年4月,图书馆被湖北省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评为“全省文献资源调查研究先进单位”。
1994年,湖北省教委授予武汉大学图书馆为“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社团活动
真趣书社是武汉大学图书馆新世纪青年书屋下的学习实践性社团,由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编辑出版学本科生于2003年4月23日(
世界读书日)创立。真趣以文化立社,坚持卓越追求,是一个“以阅读提升品味,以交流延续思想,以实践巩固发展,以合作增强内涵”为宗旨的集文学、实践、专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团。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表格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表格参考资料
读者服务
读者指南
开放时间
备注:古籍阅览区周六、周日不对外开放。每周四11:30-18:00,为职工学习和整理内务时间,A1—A5及馆内自习区对外开放,其他区域闭馆,不对外开放。
工学分馆开放时间
备注:每周四11:30-18:00期间闭馆,为职工学习和整理内务时间,不对外开放。
信息科学分馆开放时间
备注:每周四11:30-18:00,为职工学习和整理内务时间,只开放一楼3C创客空间、二楼借阅区、三楼借阅区及三楼自主学习区,其他区域不对外开放。
医学分馆开放时间
备注:⒈每周四11:30-18:00期间闭馆,为职工学习和整理内务时间,不对外开放。
⒉流通部、阅览部周六、周日照常开放、时间不变。
⒊学科服务部、外文过刊库周六、周日不开放。
借阅制度
《武汉大学图书馆图书借阅办法》
第一条 图书馆所藏文献资料系国家资产,读者应妥善保管和使用图书,不得有拆散、剪裁、圈点、涂划等污损图书的行为。
第二条 图书馆图书按照流通类型可分为外借图书和阅览图书。
(一)外借图书:包括开架外借图书和闭架外借图书。
(二)阅览图书:包括保存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古籍、特藏文献等。
第三条 借书权限
(一)外借图书
1.借书限额:持校园卡的教职工、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均为30册;持借阅证的读者根据相应权限可外借图书2册-30册。
2.借书期限:教职工、博士后、博士生90天,硕士生60天,本科生和其他读者30天。借书期满前教职工、博士后、研究生可按原有借期续借1次,本科生可续借2次,其他读者可续借1次。续借图书如有其他读者预约,图书馆可随时催还借出的图书。
(二)阅览图书
1.保存本图书可短期外借,借阅期限为7天,借书限额为5册。
2.善本古籍、线装古籍、珍本图书等不能外借和复制。
第四条 读者须按期归还图书。外借图书逾期不归还者,从逾期当日起计算逾期费,每册每天0.1元,累计到还书日止。保存本图书逾期不归还者,按天计算逾期费,每册每天5元,累计到还书日止。凡有逾期图书未还者,逾期累计超过150日,从第151日起暂停其图书馆入馆权限和校园网外数据库访问权限,待归还图书并结清逾期费后方能恢复所有权限。逾期费可以现金缴纳,也可通过到图书馆做志愿服务的方式抵缴,抵缴标准参照学校勤工助学工资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