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诔
东汉曹植创作的诔文
《武帝诔》是东汉曹植创作的一篇诔文,出自《艺文类聚·卷十三·魏武帝》。
作品原文
于惟我王,承运之衰,神武震发,群雄殄夷,拯民于下,登帝太微,德美旦、奭,功越彭、韦(1)。九德光备,万国作师,寝疾不兴,圣体长归。华夏饮泪,黎庶含悲,神翳功显,身沉名飞(2),敢扬圣德,表之素旗。乃作诔曰:
于穆我王,稷胤周,贤圣是绍,元懿允休(3)。
先侯佐汉,实惟平阳,功成绩著,德昭二皇(4)。
民以宁一,兴咏有章。我王承统,天资时生,
年在志学,谋过老成。奋臂旧邦,翻身上京(5)。
袁与我王,兵交若神,张阵背誓,傲帝虐民(6)。
拥徒百万,虎视朔滨。我王赫怒,戎车列阵(7);
武卒虓阚,如雷如震,搀抢北扫,举不浃辰
绍遂奔北河朔是宾。
振旅京师,帝嘉厥庸,乃位丞相,总摄三公(8),
进受上爵,君临魏邦,九锡招备,大路火龙(9),
玄监灵蔡,探幽洞微;下无伪情,奸不容非(10),
敦俭尚古,不玩珠玉,以身先下,民以纯朴(11)。
圣性严毅,平修清一,唯善是嘉,靡疏靡昵。
怒过雷霆,喜逾春日,万国肃虔,望风震栗(12)。
既总庶政,兼览儒林,躬著雅颂,被之瑟琴(13)。
茫茫四海,我王康之;微微汉嗣,我王匡之(14);
群杰扇动,我王服之;喁喁黎庶,我王育之(15)。
光有天下,万国作君,虔奉本朝,德美周文。
以宽克众,每征必举,四夷宾服,功逾圣武(16)。
翼帝王世,神武鹰扬,左,威凌伊、吕(17)。
年逾耳顺,体愉志肃,乾乾庶事,气过方叔(18)。
宜并南岳,君国无穷,如何不吊,祸钟圣躬(19)!
弃离臣子,背世长终,兆民号啕,仰愬上穹(20)。
既以约终,令节不衰,既即梓宫,躬御缀衣
玺不存身,维是荷;明器无饰,陶素是嘉(21);
既次西陵,幽闺启路,群臣奉迎,我王安厝(22)。
窈窕玄宇,三光不入,潜闼一扃,尊灵永蛰(23)。
圣上临穴,哀号靡及,群臣陪临,伫立以泣(24)。
去此昭昭,于彼冥冥,永弃兆民,下君百灵(25);
千代万叶,曷时复形(26)!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太微:喻帝位,指曹操迎汉献帝许都一事。旦、奭:指周公旦召公奭。彭、韦:指大彭豕韦,二人为殷商时的诸侯。
(2)翳:隐藏。身沉:指死亡。
(3)稷:指后稷。元懿允休:谓其世享美名。
(4)先侯佐汉,实惟平阳:指汉代大臣曹参,其因功受封平阳侯。二皇:指汉高祖汉惠帝,曹参曾为惠帝朝丞相。
(5)老成:指年高有德之人。旧邦:指其家乡。上京:指洛阳
(6)袁:指袁绍
(7)朔滨:指黄河以北之地。
(8)庸:功绩。摄:统理。
(9)上爵:谓封魏公、魏王之事。大路:即大辂。火龙:谓天子身穿的礼服,因其上绘有火与龙的图案,故名。
(10)玄监:即玄鉴。容:修饰。
(11)玩:喜爱。
(12)雷霆:谓其威严之盛。春日:谓其仁厚。
(13)儒林:指其撰述文章。雅颂:指诗歌。
(14)康:安定。汉嗣:指献帝刘协。
(15)群杰:指各地的军阀割据势力。
(16)圣武:指周武王
(17)鹰扬:谓其大展雄才。凌:迫近。伊、吕:指伊尹吕尚
(18)志肃:谓其志向不息,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
(19)南岳:指南山,此句谓与南山同寿之意。
(20)长终:指死亡。号啕:即嚎啕。
(21)玺:帝王之印,此处指魏王印。陶素:不饰花纹图案的陶器。
(22)幽闺:指墓门。
(23)窈窕:幽深。扃:关闭。
(24)圣上:指汉献帝。临:哭。
(25)昭昭:谓人世间。冥冥:谓阴间。
(26)复形:谓重新出现。
白话译文
赞叹我们的魏王,承奉国家命运于衰败之时,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各地的军阀被他扫平,拯救民众于水火,迎接献帝来到许都,他的德行美于周公和召公,功绩超过大彭、豕韦二人。九种品德全都具备,天下各地以其政令教化为宗;而他患病许久不见好转,从此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国为之流泪,百姓心中含悲。灵魂已去但功绩显扬,身下黄泉而名声高飞。我冒昧地宣扬圣王之德,在素旗上进行记载。于是撰写诔文道:
伟大啊!我们的魏王,是后稷与周王室的后代,继承圣贤的品德,享受最大的美名。祖先曹参辅佐汉王朝,受赐封为平阳懿侯;功绩显著,他的品德在汉高祖、孝惠帝时代发光,百姓安宁归于一统,民谣中有歌颂他的篇章。我们魏王继承祖先的大业,以杰出的天赋在此时降生。十五岁之时,智慧就超过了年高有德的人。他在家乡散家财招募士兵,杀回洛阳讨伐逆贼。袁绍与我们魏王,相识于讨董的战役中,指挥军队有如神明。而与董卓对峙时却违背誓言,不敢出兵追击。之后又轻视天子、残害百姓,坐拥百万大军,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我们魏王十分愤怒,排开战车列出阵势,士兵们大声怒吼,如同惊雷响震。冲锋杀敌之时,就如同彗星在天空向北横扫,战斗的时间前后不到十二天。袁绍于是溃败逃窜,黄河以北的地区从此臣服。
班师回到京城,天子嘉奖战功,于是官位升至丞相,总理三公之职。进而接受最高的爵位,统辖魏国的土地。九锡的赏赐明备,还有帝王所用的车辆及礼服。魏王治理朝政时,听察如明镜灵龟,探寻隐情细致入微,使朝野没有奸诈之事,坏事得不到掩饰。他在生活上崇尚勤俭古朴,不喜欢珠玉之宝,以身作则,民风因此纯一朴实。他的性格严毅果敢,培养自己清净纯一的心境。只有具备功绩的人才能得到嘉奖,并且没有亲疏之别。生气时怒发如雷霆,高兴时又超过春天的仁慈宽厚。全国各地都对他恭恭敬敬,感受到他的气势就会战栗。在总理繁杂的朝政之余,又在闲暇之时撰写文章。他还亲自写作诗歌,让乐工来演唱。
遥远的天下四方,是我们的魏王安定的;弱小的汉朝皇帝,是我们的魏王扶植的;四起的群雄豪杰,是我们的魏王镇压的;归服的平民百姓,是我们的魏王养育的。荣宠地据有天下,统御四方,恭敬地事奉天子,品德可与周文王媲美。凭宽怀来战胜众人,每次出征一定得胜,四方的少数民族全都臣服,功劳超过了周武王。辅佐天子治理朝政,神武之才得以发扬,左有大斧右有旄旗,威风如同伊尹和吕尚。年龄超过六十,身体健壮而志向高远,恭敬谨慎地处理事务,气质超过了方叔。寿命应与南山同期,治理国家长久安定。为什么得不到上天庇佑,让灾祸降在了您的身上!
他抛弃了朝臣与子女,弃世而去,生命永终。万民嚎啕大哭,仰面诉说于上天。魏王以勤俭结束一生,美好的情操永远不会衰竭。遗体进入棺材,还穿着小敛时的缀衣。魏王之印不留存于身,只是佩带系印的丝带。陪葬的用具不加装饰,连陶器上也是朴素无文。灵车停在西陵,打开墓道的门户。群臣在此恭迎,我们魏王的灵柩停放于此。幽深的墓穴,三光无法照进此地,深处的小门一关,尊贵的灵柩就永远停放在这里。天子来到墓地,哀声不尽。群臣随之落泪,久立而哀泣。离开这光明的人间,进入幽暗的墓穴,永远抛弃万民,在地下统御诸多神灵。千秋万代,何时才能重新显形!
创作背景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二十三日,丞相、魏王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为了纪念曹操在平定天下中的贡献,体现曹操生活中的优良品德,曹植作此诔文,以示缅怀。
作品鉴赏
此文作于曹操下葬后不久。节选自《艺文类聚·卷十三》,作者为曹植,成文时间为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曹操死时爵位仅是魏王,且文中也称他为“我王”。曹丕篡汉后,曹操才被追封为魏武帝,故此文已被后人改动。
文中概括曹操一生之事。由陈留起兵写起,叙述其讨董卓、战袁绍,统一北方而创立的帝王基业。同时在人品、生活各方面进行颂扬。描写曹操的性格细致而有特点,赞颂他文武兼具,能诗善文,被之管弦,写他生活崇尚俭朴,死后的丧事也不铺张。较之一般的歌功颂德之作,此文显得内容充实,描写细致,概括全面,有一定的特色。
作者简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即陈思王,字子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3 16:3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