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是一种已灭绝的大型
灵长类动物。它的身型比现存的
大猩猩更大,因没有更多的骨骼化石而未能作出确实计算,而古人类学家根据化石纪录推测成年
巨猿超过3米高,及重350公斤。这些化石追溯至约100万年前,而它们在10万年前灭绝。这可见它们与现今人类共存约几十万年。
简介
步氏巨猿是荷兰古生物学家孔尼华首先发现并命名的。1935年,孔尼华在香港某中药铺购得一枚巨大的猿类臼齿化石。他认为这枚化石有别于已经发现的其他猿类化石,便将其命名为一个新的种属——步氏巨猿。此后,有人将其归于猿类,有人将其归于人科。正是由于步氏巨猿化石介于猿类和人类之间,故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步氏巨猿站立时高3米,体重约545公斤。步氏巨猿是一种已灭绝的猿。步氏巨猿的化石,只有在东南亚发现了少量牙齿及下颌骨。这些化石追潮至约100万年前,而它们在10万年前灭绝。
自2015年起,科学家从区域性的视角出发在中国广西调查了数百处洞穴化石地点并从中选取了22处进行了样品采集。其中不仅包括11处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还包括11处时代较晚未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将6种独立的测年技术应用于含化石堆积物和化石本身,总共获得157个放射测量测年结果。这些年代数据与孢粉、哺乳动物群以及牙齿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微磨痕等8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相结合,通过牙齿微量元素和微磨痕纹理分析,建立了步氏巨猿繁盛时期和绝灭时期的摄食行为对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步氏巨猿绝灭于29.5万年至21.5万年前,比人们之前的认识要早很多。而在步氏巨猿绝灭之前,它们在食物资源丰富且多样的森林中盛极一时。到了约70万年到60万年前,由于季节性增强,环境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致使森林群落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步氏巨猿的近亲猩猩在生存条件发生变化的同时体型变得更小更灵活,还改变了摄食行为和栖息地偏好,它们的化石显示了灵活和营养均衡的食物选择,以及较小的生存压力。相反,步氏巨猿在其偏好的食物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仍然依赖缺少营养的备选食物,使其食物的多样性大为减少。尽管如此,它们的体型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笨重,摄食活动的地理范围也大为减少。因此,步氏巨猿长期面临生存压力,且不断萎缩,最终走向了绝灭。
特征
步氏巨猿的化石只有在东南亚发现的少量牙齿及下颌骨。它的身型比现存的
大猩猩更为大,因没有更多的骨骼化石而未能作出确实计算,而古人类学家根据化石纪录推测成年巨猿超过3米高,及重350公斤。这可见它们与现今人类共存约几十万年。
分布
步氏巨猿分布在亚洲,由于其化石与已灭绝的
熊猫祖先一同被发现,故估计它可能栖息在竹林中。大部份证据都指向巨猿是吃草食性的。一些学者相信步氏巨猿是因与人类竞争而步向灭亡的。
由于只发现了少量的步氏巨猿的化石,故不得而知它的外观。它有可能像现今的
大猩猩,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它可能更似其近亲的
猩猩。按照巨猿的巨大的身型,相信成长的它们并没有什么天敌。但幼少、弱小或受伤的巨猿可能会被虎及直立人的攻击。
因为没有发现巨猿的盆骨或肢骨,对它的行走方式并不清楚。主流意见是它们以四足行走,像大猩猩及黑猩猩。但是,小部份意见,如格罗佛·克兰茨(Grover Krantz)指它们是双足行走的。他们发现其下颌骨呈U形及向后阔大,足以容纳气管,而头颅骨则可以像人类般由直立的脊柱所支撑,而非在像类人猿般是在脊柱之前。
分类
以往基于其臼齿,认为步氏巨猿是人类的祖先。但这现已被认为是趋同演化的结果。步氏巨猿现时与猩猩被分类在
猩猩亚科。
争议
有指雪人或大脚就是步氏巨猿。但由于没有证据,故这一直都指是推测。由于步氏巨
猿有可能与现今人类一同生活了一段时间,故这类生物有可能是经过千百年的传说。
牙齿
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
古人类研究所:《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于2015年4月末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广西课题组研究人员关于步氏巨猿牙齿大小演化趋势的合作研究成果,步氏巨猿牙齿从小到大的演化趋势再次得到印证。
先前的研究认为步氏巨猿牙齿大小的性别差异非常明显,并且认为其演化趋势是随时间逐渐增大的。这些研究是建立在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700多枚步氏巨猿牙齿的测量数据基础之上的。这700多枚牙齿不仅包括了产自柳城巨猿洞、大新、武鸣、巴马和建始5个地点的有确切层位的标本,还包括了100多枚收购自两广地区和鄂西地区的地层和年代不详的标本。
此后,又有12个步氏巨猿的化石地点和数百枚步氏巨猿牙齿被发现,并且多数地点都有生物年代学或者绝对年代测定结果的年代支撑。鉴于步氏巨猿新材料的补充以及对其时代分布的新认识,研究人员将我国全部14个地点按照年代顺序分为3组,并对目前所发现的步氏巨猿的1218枚前臼齿和臼齿(表1)进行了重新测量和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时代分布较为单纯的产自柳城巨猿洞5704.C区域的558枚各个牙齿的长度、宽度和面积三个测量值的Silverman检验表明,步氏巨猿前臼齿和臼齿大小的情别差别并不像先前的研究所认为的那样明显。虽然检验结果并不能否定性别差别的存在,但起码在统计学上性别差别小到可以忽略,即各地点每个牙齿的样本都可以被看作一个单纯的样本。
针对不同组别的三个测量值的方差分析以及Tukey’sHSD检验的结果表明,基本五个分组中所有所有两两分组间的均值的不相等都是有意义的,进而表明按时代顺序排列的前三个分组的前臼齿和臼齿的面积的均值的递增(图2)代表了有意义的从小到大的演化趋势。